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3.
为了给气调贮藏设计提供理论设计依据,采用酶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在贮藏温度为5℃、气体体积分数为20%O_2、80%N2的贮藏条件下,贮藏时间对双孢蘑菇采后呼吸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66、0.9331。模型与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呼吸速率值的绝对误差小于5 m L/(kg·h),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06%~24.95%。在已建模型基础上,研究不同贮藏温度(5、10、15、20℃)对已建模型参数的影响,利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贮藏温度对果蔬呼吸速率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温度和贮藏时间因子的呼吸速率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073、0.935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呼吸速率值的绝对误差小于17 m L/(kg·h),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1.00%~25.25%。该模型可为双孢蘑菇气调贮藏期间呼吸速率的预测及贮藏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初步建立起以RAPD分析为主,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的菌种检测技术,研究了我国双孢蘑菇9个主栽品种的种性特征。RAPD结果显示我国双孢蘑菇主栽品种间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5.
6.
跟踪调查了兰州市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现状,发现荧光漂白致"毒"是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问题蘑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下新的销售方式,探讨和总结出了当前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监管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研究了温度、容器内顶隙气体体积与双孢蘑菇体积比、O2浓度、CO2浓度及处理时间t对双孢蘑菇呼吸速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回归分析法,确定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双孢蘑菇呼吸耗氧率RO2、二氧化碳生成率RCO2、呼吸商RQ的影响比体积比的影响更显著;25、18和4℃时,O2浓度、CO2浓度及时间t 3因素中,时间t对RCO2的影响最大,而12℃时,CO2浓度对RCO2的影响最大;12℃时,随着体积比的增大,CO2浓度、时间t的影响作用减弱,O2浓度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涂膜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果蔬采后保鲜,该文通过电喷雾技术将纳米SiO_2/马铃薯淀粉膜液喷涂在新鲜的双孢蘑菇上,研究了在(4±1)℃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生理品质的变化,筛选出适于电喷雾涂膜的最佳膜液浓度,且对电喷雾形成涂层的性能(透水率、透O_2率、透CO_2率、水溶性、溶胀度、拉伸强度)和微观结构(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进行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双孢蘑菇电喷雾技术纳米涂膜保鲜的最佳膜液0配比为纳米SiO_2质量分数0.4%、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4%、甘油质量分数3%,其透水率、透O_2率、透CO_2率分别为514.35、126.84、778.06 g/(m2×d)、拉伸强度24.50 MPa、水溶性54.76%、溶胀度85.75%。电喷雾因液滴带同种电荷,形成的涂层比较均匀,纳米SiO_2分散性更好,分子间作用力较强,且涂层的性能更优。在贮藏保鲜期间电喷雾处理的双孢蘑菇相对普通喷雾处理组能保持较好(P0.05)的感官品质及生理品质,研究结果为电喷雾技术在食用菌采后保鲜的应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双孢蘑菇保鲜效果,在(2±1)℃下采用高氧动态气调方法对双孢蘑菇进行贮藏试验,选取第1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换气时间、第2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总色差ΔE、硬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对双孢蘑菇的动态气调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第1阶段O_2比例高于80%时,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ΔE的上升(P0.05);第2阶段80%O_2+20%CO_2气体组分,可使双孢蘑菇的ΔE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换气时间则影响较小。最优的动态气调条件为:第1阶段气体组分100%O_2,第3天换气,第2阶段气体组分80%O_2+20%CO_2,双孢蘑菇的ΔE、硬度值和感官品质评分分别为:19.40、6.84×105 Pa和9.52。将此最优动态气调运用于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发现,与静态气调相比,该动态气调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与膜结构的损坏,维持了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抑制了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延长其保鲜期至28 d,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双孢菇栽培工艺较为传统,产量不高,为了促进以牛粪和麦秸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效率,开展了双孢菇栽培基质压块工艺的试验研究。本试验采用传统工艺(方案1)和2种基质压块工艺(方案2:紧实度400 kg/m3,方案3:紧实度500 kg/m3)的双孢菇栽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方案1出菇时间为36 d,方案2和方案3出菇时间为38 d,压块工艺使出菇时间延长2 d但并不会影响双孢菇的正常生产;方案1、2、3的双孢菇单产分别为0.198、0.205和0.279 kg/kg,方案3提升最为显著,单产提高了40.9%;方案1、2、3的双孢菇栽培实际面积分别为5.4 m2、4.7 m2和3.8 m2,随着压块工艺紧实度的增加节约栽培占地面积越多;方案1、2、3的双孢菇总产量分别为22.5 kg、23.3 kg和31.7 kg。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认为方案3为最优基质压块工艺,有效的提高了双孢菇产量、节约了栽培面积、降低了成本,该研究为基质压块工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运输过程中振动胁迫对双孢菇贮藏品质的影响,探究振动胁迫处理后双孢菇褐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为开发减振包装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品种W192双孢菇为试材,在3.33 Hz频率下进行不同时长(0、8、16、24 h)的模拟运输振动处理,在4 ℃贮藏15 d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振动胁迫加剧了双孢菇菌盖褐变程度,振动处理组亮度L*值始终小于对照组(P<0.05),贮藏15 d,振动处理24 h组的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 BI)和色差值(ΔE)分别是对照组的1.53倍和1.57倍。振动处理加大了细胞膜渗透率,加速了非酶抗氧化物质如酚类物质、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消耗;同时促进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 SOD)的酶活峰值提前出现,对照组的酶活变化幅度较之振动处理组则更加平缓,贮藏后期活性更高。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酶活始终高于振动处理组(P<0.05),且振动胁迫时间越长,酶活下降的速度越快。这种变化也体现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的变化,贮藏15 d后,振动处理24 h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双孢菇贮藏期褐变与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振动处理后双孢菇抗氧化能力越强则其褐变程度越低。振动胁迫对双孢菇的损伤是累积的,运输振动时间越长其损伤越大,应当尽可能缩短双孢菇物流运输时间,采取合理的保鲜技术维持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缓冲包装降低菇体之间的相对摩擦从而减少振动损伤。研究结果为开发双孢菇物流减震包装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双孢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解决双孢菇的干制问题,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双孢菇片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双孢菇片的干燥特性,并与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微波真空干燥时,微波强度对双孢菇片的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而真空度影响较小,最优的干燥参数为:微波强度为17.4 W/g,真空度70 kPa,干燥时间20 min,含水率可达6.9%。通过对比4种干燥方法的干制时间及产品的复水率、色泽和维生素C含量,可知微波真空干燥的菇片品质接近冷冻干燥,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而微波真空干燥在干制时间方面要比冷冻干燥明显缩短。微波真空干燥是适合双孢菇片的有潜力的干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脉冲强光(IPL)处理对采后食用菌贮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原料,采用不同强度(28.8、48.0、67.2 mJ·cm-2)的IPL进行前处理,研究其在25℃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IPL处理能有效延缓双孢蘑菇开伞、质量损失、褐变及脂膜氧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硬度。同时,IPL处理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可减缓其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0.05),其中48.0 mJ·cm-2处理组效果最佳;贮藏第8天,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9.06%、53.63%。本研究结果为IPL技术在控制食用菌品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