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我们县功公社桃园大队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大队之一,已有十五年历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全队现有50.9亩桑园.其中12-14年生的桑园22.9亩,5年生的低杆密植桑园8亩,新栽坡地一年生桑园20亩.去年投入养蚕采叶的桑园30.9亩。总产桑叶80200斤。分五期养蚕77张,实用叶76978斤,共产茧4767斤,茧产值8899.34元。平均斤茧用桑量16.1斤,亩产茧153.8斤,亩产值288.30元.每斤茧生产时间为3.9小时。养蚕工日值5.66元。嫁接良桑12万株,成活率70%,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蚕桑畜牧并举的大队。专业桑园740亩,就今春止已改好矮干密植桑450亩。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2年以来,蚕桑生产不断发展,1976年春期产茧719.13担,亩产春茧97.2斤;夏期产茧173.87担,亩产夏茧23.4斤;早秋产茧238.68担,亩产早秋茧32.2斤;中秋产茧67.88担,亩产晚秋茧9.2斤;  相似文献   

3.
吴家埠、冈山二个大队是我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大队。吴家埠大队桑园面积322亩,其中180亩桑园亩产茧191斤。近五年来全年平均张产在83斤以上,还有142亩是近三年新发展的幼林桑,冈山大队桑园面积50亩是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我县的秋蚕饲育在养蚕生产中一直占极重要的地位。去年,我县共养秋蚕1480张,产茧50000多斤,分别占全年总饲养量和总产茧的62%和55%。很多社队由于饲育得法,取得了秋蚕茧的丰收,促进了全年的产量。例如天王公社天王大队去年135亩桑园分6期养秋蚕271张,产茧11,684.5斤,平衡张产茧43.1斤,平均亩桑产秋茧86.6斤,使该队,全年平均亩桑产茧达到183.5斤;县功公社桃园大队去年43亩桑园分3期养秋  相似文献   

5.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6.
玉林县南江公社分界大队主家冲生产队,1972年在山坡地上种桑二亩八分,由于面积小,管理不好,产量很低,加上缺乏养蚕技术,蚕养不好,死蚕多,收成少,亩桑产值只有几十元.因此,部分社员和队干认为种桑养蚕捞不得吃,提出要把桑挖掉,改种其他作物.适在这时上级发出办点号召,我们就选择这个队为点与群众一道,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这个队的蚕业生产不断巩固和发展.七七年养蚕收入比七六年增加131%,种桑面积由二亩八分已扩种到二十亩,还带动了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种桑二十多亩.粮食已获得了丰收,比七六年增产30504斤,增产10.3%,向国家提供商品粮72821斤,比七六年多卖41200斤.养猪由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蚕桑生产潜力很大,增产蚕茧大有可为。县功公社桃园大队从七三年以来,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最高今年达到129.8斤。双白扬公社杜村大队林场的亩产茧曾经达到210.7斤。地处我县高寒山区的香泉公社前锋大队林场六亩桑园,曾连续三年亩产上百斤。清溪公社任家山大队林场和龟川公社荔家山大队的山坡地桑园,虽然没有灌水条件,但也出现了亩产茧上百斤的地块。今年天王公社已有三个大队的平均亩产茧上了百斤,其中天王大队135亩桑园,平均亩产茧150斤。这些高产社队为我县蚕桑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较快,经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和组织起来的农民社员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培桑养蚕技术,加强生产管理,亩桑产茧量逐步提高,1950年亩桑产茧仅26.37斤,1977年亩产茧(采叶面积)提高到89.96斤,超过了日本全国204万亩的平均亩产茧77.74斤的水平。许多社队已实现了亩产200斤茧,据嘉兴地区1977年的不完全统计,亩产茧已超过200斤的有7000多亩,其中钱塘江公社4761亩桑园年亩产茧253斤。有7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46个大队亩产茧超200斤,98个生产  相似文献   

9.
海丰大队位于北江下游,是没有堤围保护的沙洲及河滩地,全大队有十个生产队,人口1222,劳动力568总耕地面积1283亩,其中桑地占827亩,以桑蚕生产为主,由于地少人多,劳动力过剩,所以在近两年个别生产队向邻近大队的生产队租入河滩地124亩,也种上桑。一九八一年茧款320,789,00元,那么可获得超购奖金51,455,00元,合计收入是372,244,00元,平均每亩收入450.11元,还获得奖售化肥三十五万多斤,除本身消耗二十万斤以外,  相似文献   

10.
顺德县均安公社沙蒲大队是个蚕桑高产队。总耕地面积二千八百零二亩,其中鱼塘一千七百五十八亩,桑地六百四十八亩,蔗地二百七十一亩,一九八○年亩产茧四百一十八斤一两,比七一年亩产茧一百七十二斤增产百分之一百四十三,十年平均每年增产百分之十四点三。沙蒲大队党支部通过总结,不断提高对蚕桑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我社今年蚕茧生产又取得了大幅度增产。又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全社一万三千○七十八亩桑地,总产茧四百九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二斤,平均亩桑产茧三百七十七斤三,比历史最高水平的七七年三百一十三斤六,增产百分之二十点三,比七○年亩桑产茧一百九十六斤八两,增产百分之九十一点七。全社十八个大队,队队超去年,超历史,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高产的更高产,低产的赶了上来,亩产茧四百五十斤以上的大队有四个,亩产茧六百斤以上的生产队有十二个。产量最高的上村大队,平均亩桑产茧六百九十一斤四,该队的第三生产队亩桑产茧达到七百三十二斤,  相似文献   

12.
高州县南圹公社南圹大队龙埚生产队温萧兴,一家七口,有劳动力五个。于八二年一月种下蚕桑一十三亩三分(其中承包大队责任田八亩)。三月下旬开始养蚕,全年养蚕二十批,九十五张种,总产蚕茧四千六百八十二斤,得款九千一百五十五元八角五分,加上超桑收入可达一万零三百多元,平均亩桑产值达到七百七十四元,扣除生产成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坝公社柏桥大队地处中坝河川道,自然条件较好。全大队178户,1026口人。64年,沿中坝河大渠的两旁栽植桑树2万多株,同时还有一部分老荆桑,在发展以蚕桑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上,有利的条件很多。近三年,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以蚕桑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三年来,新栽桑树15万多株,建成密植桑园40多亩。79年全大队产茧2780斤,育苗3500株,80年产茧4860斤,育苗21000株,81年发蚕种181张,产茧9096斤,比79年增长228%,比80年增长87%,全大队达到了户均一张种,人均9斤茧,平均张产50斤以上。培育良桑苗150万株,  相似文献   

14.
<正> 为研究总结桑园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选定山东省文登县侯家公社吴家滩大队桑园,作为试验地,以亩产4500斤桑叶300斤蚕茧为目标,开展试验研究。1979年吴家滩大队75亩桑园,平均亩产桑叶4508.2斤,亩产茧298斤,其中一块8.3亩的高产地,亩产桑叶5907斤,亩产蚕茧394斤。  相似文献   

15.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6.
阳江县华龙大队位于漠阳江下游,河滩地比较多,全大队先后用河滩地种桑50亩,实际投产面积40亩,81年收入现金24375.8元,售茧130.12担,平均亩桑产值609.39元,亩桑产茧325.3斤。82年蚕茧又获大丰收,共收入现金31678.62元,售茧178.4担。平均亩桑产值791.96元,比去年亩产182.57元,增长30%。平均亩桑产茧446斤,比上年每亩增加120.7斤,增长37.2%,以大队为单位,是本县的最高纪录,该大队蚕桑获得高产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大队的茶园,要实现亩产干茶二百斤、三百斤、四百斤是可望而不可及,是高不可攀的吗?否!1976年,我县已经有21个大队和专业队的2186亩茶园,亩产干茶双百斤(236斤)以上,其中畈龙大队的150.5亩茶园,亩产干茶303斤;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流水区位于秦巴山区,汉江中游,有9个公社,57个大队,268个生产队,10095户,54363人,耕地面积93890亩,其中水田8900亩,宜林荒山26万亩。历史上农民就有兴桑务茶的习惯。解放后,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以蚕茶为骨干的多种经营生产,突出的发展蚕桑事业,促使蚕桑生产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一九六五年鲜茧产量突破10万斤,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九倍多。到一九七八年又上升到270500斤,比一九六五年增长164.79%,粮食总产由一九六五年1823万斤上升到2815万  相似文献   

19.
我县城厢公社柘畲大队向南生产队,有五十五户,三百二十五人,劳力一百五十一人.水田二百七十亩,旱地一百四十亩,是易旱受淹,生产条件较差的生产队.为了迅速改变这面貌,他们因地制宜,从1976年冬,种桑15亩5分,1977年养蚕93张,收入4312元,1978年扩种新桑12亩,养蚕104张,产茧4055斤,收入6099元(其中育苗收入1000元),当年粮食增产65000斤.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农桑争肥”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在东台县三仓公社三仓大队调查中找到了答案。三仓大队地处沿海平原,属以棉为主、粮棉夹种的农业区。集体耕地一千八百七十四亩,其中桑园六十八点九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点六七,其它均种棉粮。一九六二年,大队开始发展蚕桑生产,蚕茧亩产量,一九六六年达到一百斤。一九七○年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