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15%辛氰乳油防治棉铃虫,用剂量600、900、1200ml/hm2防治效果均优于50%辛硫磷乳油900ml/hm2和20%氰戊菊酯乳油600ml/hm2。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40%毒.辛乳油防治韭蛆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保苗效果在89%以上。田间推荐剂量为4500~6000ml/hm2时,防效突出。  相似文献   

3.
疏义国  张伯舟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3):260-260,268
40%灭虫清为敌敌畏和丙溴磷复配农药,用剂量750~1500ml/hm2药后1、3、7天的防效明显优于单用敌敌畏和丙溴磷,尽管40%灭虫清的绝对杀虫效果不很突出,但对保护天敌有利,可协同天敌控制虫害,延长农药的持效时间。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40%毒·辛乳油防治韭蛆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保苗效果在89%以上.田间推荐剂量为4500~6000ml/hm2时,防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20%氟·辛乳油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辛乳油对棉铃虫作用迅速,防效显著,且持效期长,975 ml/hm2、1200 ml/hm2处理药后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34%、88.84%.  相似文献   

6.
用40%辛氯乳油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1000倍液,1250倍液和1500倍液,药后1天均达到95%以上防效,药后3~5天均达到98%以上防效。显著高于50%辛硫磷单剂并高度显著于10%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效。该药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田间使用以1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7.
13%吡虫啉·毒死蜱乳油对棉蚜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用量的13%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棉花蚜虫,结果表明,13%吡虫啉.毒死蜱乳油600 mL/hm2,825 mL/hm2,1050 mL/hm2对棉花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防效高于单独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60%毒死蜱乳油,生产上推广使用的适宜用量为600 mL/hm2。  相似文献   

8.
48%毒·辛乳油对韭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山西太原进行了48%毒.辛乳油防治韭菜韭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韭蛆发生期,用48%毒.辛乳油以1 440~2 160g.a.i./hm2剂量顺垄根部喷淋防治,药后3d的防治效果为85.3%~92.9%,药后7~14d的防治效果为83.1%~98.9%,等于或略好于对照农药48%乐斯本乳油1 440g.a.i./hm2,40%辛硫磷乳油3 000g.a.i./hm2和80%敌敌畏乳油2 400g.a.i./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可达14d。  相似文献   

9.
应用20%毒·辛乳油进行防治韭菜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采取20%毒·辛乳油三个不同用量,并用200g/L毒死蜱乳油和20%高渗辛硫磷乳油做对比。对保株效果和对韭蛆的防效分别调查,结果表明:20%毒·辛乳油对韭菜韭蛆具有良好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600g/667m2,且防效均高于200g/L毒死蜱乳油和20%高渗辛硫磷乳油。  相似文献   

10.
25%毒·辛乳油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药剂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结果表明:25%·辛乳油在施用剂量为2250、2025g/hm2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84.46%、78.51%,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两者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施用剂量为1800g/hm2时,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防治棉花害虫的农药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国军  邹琼  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47-3747,3761
列举了常见的用于防治棉花害虫的16种植物,简单介绍了其识别特征、产地生境,并就其用于防治棉花害虫时的药用部位、配制及施用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接虫试验 ,得出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百株 3龄幼虫量 (x)或其对数A =ln(x +1) ,与棉铃虫为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率 (y)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2、3、4代的定量公式分别为 :y =2 .3 464A2 -7.42 41A -0 .3 5 3 5 ,y =0 .0 0 18x2 +0 .0 80 7x -0 .673 4,y =1.64 60A2 -3 .5 668A +0 .0 12 4。按目前淮北棉区转Bt基因棉的产量、价格、棉铃虫防治成本、效果等 ,计算出转Bt基因棉田2、3、4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 3龄幼虫 2 6、13~ 15和 10头。同时表明 ,转Bt基因棉可通过增加秋桃数量来补偿棉铃虫危害 ,其对 2、3代棉铃虫具有一定抗性 ,对 4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对抗虫棉田间害虫、天敌各物种种类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统计 ,并对害虫、天敌各物种种间的生态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抗虫棉田间的天敌生态位最大 ,且天敌物种的生态位多大于害虫物种的生态位 ,抗虫棉田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罗定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30-1830
分析了抗虫棉棉铃病害的发生原因及规律,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0年调查了无为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抗29、保铃棉32B、惠抗2号)、常规棉(品种:苏棉12号、皖杂40、泗棉331)上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比百株累计卵量无显著差异;百株幼虫量、棉花蕾铃被害率、残虫量显著低;百株幼虫量2、3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5代差异不明显;蕾铃被害率各代差异均显著;残虫量2~4代差异显著,5代差异不显著;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小面积测报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英国进口诱芯的诱蛾效果相当 ,明显优于江苏省金坛激素所的诱芯 ;性信息素对1、2代棉铃虫的诱蛾效果优于树枝把 ,对主要危害世代 3、4代的诱蛾效果低于树枝把 ;田间系统查虫查卵的趋势和发生量拟合度验证了上述结果。但当大面积棉田连片使用性信息素时 ,诱蛾效果与小面积测报效果有较大的差别。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当性信息素区田间蛾量急增进入盛发期时 ,田间卵量同时进入盛发期 ;当性信息素诱盆蛾量累计为全代蛾量 40 %和 80 %时 ,当天或第 2天田间累计卵量也达到全代卵量的 40 %和 80 %。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果比较 ,前者所诱棉田的雄蛾量降低 1.3 6~ 1.45倍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8%~ 44 .75 % ,落卵量减少 9.90 %~ 17.80 % ,幼虫量减少1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 10 %。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综合治理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 1991年以来盐城农区棉铃虫连年暴发成灾的现状 ,在重点研究棉铃虫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的前提下 ,笔者还引进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棉铃虫性信息素等先进技术 ,并且与传统技术进行了整合组装。经过 10多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对改进和提高当地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 ,保护棉花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盐城农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新技术及其推广方法、实施效果 ,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从棉铃虫卵量、天敌和棉花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进行了 3代 (主害代 )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卵高峰期一次性调查百株卵量和天敌单位数 ,当卵粒数减去天敌单位数的 2 2倍之后 ,其值≥ 8时 ,即达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徽省抗虫棉田 2、3代棉铃虫测报调查中残虫数量少 ,推测蛾峰、卵峰误差大的情况 ,提出 2、3代棉铃虫测报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存在某个龄期对滞育因子特别敏感。在淮北只有当幼虫在低温(22℃)和短日照(12h)不发育,并使低温保持到末龄幼虫和预蛹阶段才能使棉铃虫有较高的滞育度。在22℃,12h光照条件下淮北地区棉铃虫滞育的临界诱导虫态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