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直接鲜冻和酸处理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大小的坛紫菜和浒苔藻体进行了处理,旨在建立一种可以有效杀死浒苔而保留坛紫菜的简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体长为1~2 cm的坛紫菜和浒苔幼苗不经干燥直接鲜冻5 d,坛紫菜苗的细胞成活率达到90%左右,而浒苔只有50%,恢复培养30 d,坛紫菜苗生长良好,只有梢部的少量细胞死亡,而浒苔苗则大部分变黄死亡。用pH为2.0的柠檬酸溶液处理体长为5 cm左右的中苗3 min,坛紫菜的细胞成活率仍高达90.9%,但浒苔的细胞成活率只有58.5%,恢复培养30 d,浒苔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坛紫菜的生长则基本未受影响;用pH为2.3的盐酸溶液处理长度为5 cm的坛紫菜苗,效果更好,处理1 min的坛紫菜细胞存活率高达97%,而浒苔的细胞成活率则低于20%,恢复培养一段时间,浒苔苗全部死亡,而坛紫菜经盐酸溶液处理1 min、3 min和5 min后的叶状体,仍然正常生长,长度明显增加。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如果在海上栽培的坛紫菜网帘上出现大量浒苔附生,在紫菜幼苗期(体长1~2 cm)采用直接鲜冻,中苗期(体长5 cm左右)采用盐酸溶液处理,基本可以达到清除浒苔,确保坛紫菜正常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的选育与海区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诱变和体细胞再生技术,选育出可在30℃下生长的坛紫菜耐高温品(Q-1),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8℃和30℃)下培养15d,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76.8%和60.1%,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3%;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15.9%和6.7%,分裂率分别为90.4%和63.8%。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2)在常温(24℃)下培养35d的Q-1和WT品系壳孢子苗,在24℃、28℃和30℃组中再分别培养25d,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19.4、10.8和2.8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3、1.7和0.9倍;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为WT品系的2.5、5.8和1.9倍。另外,在28℃和30℃中培养15d的WT品系幼苗发生了大面积腐烂;而Q-1品系幼苗没有出现任何烂苗迹象,表现出较好的生长。Q-1品系在海区中试中也表现出很好的耐高温特性。2008年秋季,坛紫菜采苗后遇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当地传统养殖的坛紫菜野生种发生了大规模腐烂与脱苗,产量大幅度减少;而Q-1品系的苗仍然维持良好的生长势头,没有出现烂苗,取得了高产。由此证实,Q-1品系是既能较快生长又耐高温的品系,有很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了江苏海域沿岸4个居群浒苔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Fm)对温度和盐度的响应。20~30℃是所有浒苔居群的最适生长范围;在高温35℃下培养时,漂浮浒苔和沉底浒苔都很敏感,不能正常生长,而采自海水养殖池塘的浒苔有很强的耐受性;紫菜筏架上附生的浒苔对10~35℃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对高温35℃也表现出很强的耐受性;漂浮浒苔以6月份采集样品的起始PSⅡ活性最高,生长状态也最好。盐度0下,各类藻体的PSⅡ活性都大幅降低,转入盐度3%后,藻体的光合活性都有所回升;采自池塘的浒苔对低盐(0)胁迫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6月份的漂浮浒苔和紫菜筏架上的浒苔对低盐胁迫则最为敏感;大多数样品对高盐度(6%)都有较好的耐受性,而紫菜筏架上附生的浒苔在高盐胁迫下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在室内条件下的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浒苔和条浒苔藻体体重日生长率分别为17.30%和16.82%;浒苔和条浒苔藻体幼苗在温度25℃和光照140μmol/(m2.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体长日生长率,分别为78.9%和82.1%。在1~10 g/L密度范围内,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藻体密度为10 g/L时,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6.43%和84.13%。两种浒苔对NH4+-N吸收速率与介质中NH4+-N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NH4+-N浓度为400μmol/L时,30 min后浒苔和条浒苔的吸收速率分别为421和409μmol/(gDW.h),说明两种浒苔吸收氨氮的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在400μmol/L的起始浓度下,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3个不同阶段:在75 min内呈快速吸收阶段,75~185 min为内部NH4+-N控制的吸收阶段,250 min后为外界NH4+-N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在700 min后,...  相似文献   

5.
浒苔和条浒苔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在室内条件下的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浒苔和条浒苔藻体体重日生长率分别为17.30%和16.82%;浒苔和条浒苔藻体幼苗在温度25℃和光照140μmol/(m2.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体长日生长率,分别为78.9%和82.1%。在1~10 g/L密度范围内,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藻体密度为10 g/L时,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6.43%和84.13%。两种浒苔对NH4+-N吸收速率与介质中NH4+-N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NH4+-N浓度为400μmol/L时,30 min后浒苔和条浒苔的吸收速率分别为421和409μmol/(gDW.h),说明两种浒苔吸收氨氮的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在400μmol/L的起始浓度下,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3个不同阶段:在75 min内呈快速吸收阶段,75~185 min为内部NH4+-N控制的吸收阶段,250 min后为外界NH4+-N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在700 min后,...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如东紫菜养殖海区的绿藻群落构成种扁浒苔(Ulva compressa)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及液相氧电极研究了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其叶绿素组成、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扁浒苔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随着NaClO浓度的升高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经10.0 mmol/L的NaClO溶液处理后,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0.030 mg/g,0.039 mg/g;0~6.00 mmol/L的NaClO对扁浒苔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有显著影响;10.0~100.0μmol/L次氯酸钠在3 min就能使扁浒苔的光合放氧速率大幅下降,其中100μmol/L组从对照组的1 315 nmol O2/(min·g)降至-472 nmol O2/(min·g)。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际海区验证,4.0mmol/L的NaClO可以作为清除紫菜养殖海区绿藻的理想试剂。  相似文献   

7.
以浙东1号坛紫菜新品种为材料,在浙江南部海域进行了冷藏网养殖试验,将长有3~5 cm幼苗的坛紫菜网帘阴干至含水率30%,在-18 ℃~-20 ℃冷藏60 d,于11月中旬下海恢复培养,以评估坛紫菜冷藏网苗种储备技术效果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冷藏网的生长速率优于对照组,冷藏网坛紫菜第一水平均长度为比对照组增加13.0%。冷藏网坛紫菜前三水产量比对照组增加5.42%。冷藏网坛紫菜第一水的粗蛋白含量、藻体厚度、硬度、弹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粗蛋白含量下降,叶状体厚度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冷藏网技术是保持坛紫菜稳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28-31
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移栽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下基质、浇灌液及湿度等因素对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水苔为1∶1的基质中,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56 d成活率最高为83.17%;蛭石∶有机酸性营养土为1∶1时,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56 d生长最快,最大生长量为0.360 cm。在不同浇灌液对铁皮石斛移栽苗成活率的试验中,以pH值6.5的1/2 MS浇灌液成活情况最好,56 d成活率82.50%。在不同湿度环境对铁皮石斛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中,置于60%~80%湿度环境中的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最好,56 d成活率为78.42%。研究认为,在移栽条件蛭石∶有机酸性营养土为1∶1的基质上覆盖1 cm左右的水苔,以pH值为6.5的1/2 MS浇灌液浇灌铁皮石斛移栽苗,并保持60%~80%湿度环境最有利于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磷营养元素对浒苔生长的影响,为减轻近海富营养化水体浒苔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尿素与三聚磷酸钠(STTP)作为氮素与磷素的来源,模拟近海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研究氮、磷营养条件下浒苔鲜重和生长速率的变化。[结果]浒苔在氮、磷营养不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较慢,加氮与加磷的处理均能促进浒苔的生长,加氮的处理对浒苔生长的影响较加磷大,而加氮与磷的处理影响最为明显,且氮、磷充足处理的浒苔发育加快。[结论]保护好近海水资源,减少氮、磷输入是减轻浒苔危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海南部海域绿潮浒苔不同种群繁殖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海域调查采集的绿潮浒苔样品中选取了8个样品及青岛岸基的1个样品,包含了海区漂浮、池塘定生、岸基定生及紫菜栽培区季节性附生等种群样品.通过对样品生长世代观察、比较不同温度培养下种群的繁殖特性,分析并探讨了漂浮与定生浒苔种群的繁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浒苔的主要繁殖形式为放散配子,繁殖盛期以配子体世代为主.6月20℃以上水温条件是漂浮浒苔种群的繁殖盛期,7月下旬漂浮浒苔由繁殖盛期逐渐向衰退期转变;11月是定生浒苔(包括紫菜栽培区和岸基)的繁殖盛期,同样以配子体世代为主.结果还显示,浒苔漂浮种群具有高于定生种群近10倍的放散生殖细胞的能力,2个种群繁殖量差异明显,这一繁殖特性可为不同种群浒苔的区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12.
紫菜种内原生质体的融合和融合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13.
紫菜叶状体的红烂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平潭岛野生坛紫菜群体中发现有患细菌性红烂病的叶状体,从患病的叶状体上分离得到病原细菌一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细菌域海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Cobetia属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的相似度达100%。病原细菌经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将适量的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紫菜和坛紫菜不同品系的叶状体圆盘块上进行人工回复感染试验以确定其感染特性。结果发现该病原细菌能感染健康野生坛紫菜且出现的病症与海区患病坛紫菜相同,且该病原细菌对不同种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未定名紫菜)的叶状体圆盘块和不同品系的坛紫菜(AN-2,YZ-6,JIU-7,ZS-1)叶状体圆盘块均能快速感染,所产生的病症与野生坛紫菜叶状体感染红烂病的症状相同:均出现了铁锈红色的死亡细胞,且同时含有少量被解离的单离细胞。上述结果说明分离到的病原细菌是坛紫菜红烂病的病原细菌,可以快速感染各种不同的紫菜叶状体。  相似文献   

14.
从福建省平潭岛野生坛紫菜群体中发现有患细菌性红烂病的叶状体,从患病的叶状体上分离得到病原细菌一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细菌域海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Cobetia属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的相似度达100%。病原细菌经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将适量的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紫菜和坛紫菜不同品系的叶状体圆盘块上进行人工回复感染试验以确定其感染特性。结果发现该病原细菌能感染健康野生坛紫菜且出现的病症与海区患病坛紫菜相同,且该病原细菌对不同种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未定名紫菜)的叶状体圆盘块和不同品系的坛紫菜(AN-2,YZ-6,JIU-7,ZS-1)叶状体圆盘块均能快速感染,所产生的病症与野生坛紫菜叶状体感染红烂病的症状相同:均出现了铁锈红色的死亡细胞,且同时含有少量被解离的单离细胞。上述结果说明分离到的病原细菌是坛紫菜红烂病的病原细菌,可以快速感染各种不同的紫菜叶状体。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与Pyropia radi的种间杂交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进一步选育坛紫菜新品系,以野生型坛紫菜作为母本,以采自印度的Pyropia radi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以亲本叶状体细胞的液泡大小与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作为遗传标记:母本的细胞内液泡较小,具一个较大的色素体,颜色偏红;父本的细胞内具有一个很大的液泡,但色素体较小,颜色偏褐带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依据液泡体积、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区分,在F1叶状体中出现了6种类型的细胞:2种亲本细胞类型,4种杂交重组细胞类型,它们分别为母本型(Ph),父本型(Pr),似母本型(Ph′,液泡大小与Ph相同,但色素体偏黄),似父本Ⅰ型(Pr′,液泡比Pr小,且色素体偏红),似父本Ⅱ型(Pr″,液泡大小介于Pr和Pr′之间,且色素体颜色比Pr′更浅),似父本Ⅲ型(Pr,液泡大小与Pr相同,但色素体稍黄)。这6种细胞在F1叶状体上出现分离,并呈块状直线排列。在F1叶状体中出现大量由2~4个色块构成的颜色嵌合体和少数单色的叶状体。上述结果证实这两种紫菜的种间杂交是成功的,并且F1叶状体是成活和可育的,为今后选育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醇和碱分别浸提紫菜和海带,用提取液处理空心菜、水稻种子,并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空心菜,400倍紫菜醇液使空心菜根重、茎重分别提高26.78%、24.94%;600倍海带醇液使叶重提高25.37%; 800倍紫菜醇液使水稻地下部分重、叶重分别提高24.18%、26.35%.海带600倍乙醇液及200 NaOH液混合处理空心菜,紫菜800倍乙醇液及600 NaOH液混合处理水稻,比单独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相似文献   

18.
坛紫菜幼苗无性繁殖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19.
福鼎坛紫菜养殖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坛紫菜养殖的一般过程,结合2008年福鼎紫菜烂苗事件中的气象因素,对福鼎海域坛紫菜养殖各个过程中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讨论:一是要加强紫菜养殖的气象条件认识,加强气象决策服务;二是要加强紫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