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毛竹鞭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 a对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施施肥与不施肥的试验,分析施肥对地下竹鞭生长和鞭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鞭笋产量增加28.9%,鞭笋支数增加27.9%,达到极显著差异;施肥鞭笋单支重量变化很小,仅增加0.7%;施肥地下竹鞭的总长度、竹鞭粗度、竹鞭节间长度均略有增长;施肥毛竹林竹鞭分布在土层中鞭段数所占的比例:0H≤10 cm和11 cmH≤20 cm分别增加153.11%和11.09%,21 cmH≤30 cm减少19.95%,31 cmH≤40 cm和H40 cm分别增加4.54%和7.56%。可见,施肥对鞭笋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对竹鞭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连续施肥会导致分布在土层中的竹林幼鞭向上靠地表生长,对竹林经济产量不利,影响笋的孕育和萌发。因此,建议对连续施肥的林地,应及时采取埋鞭措施,确保毛竹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地被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鞭段容器育苗是地被竹生产可全年造林、一次成景竹苗的重要手段,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状况与竹苗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开展美丽箬竹鞭段容器育苗试验,以明确育苗鞭段的侧芽萌发生长特征,揭示内源激素和养分的协同作用对侧芽萌发生长的影响,旨在为优质地被竹容器苗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美丽箬竹1年生鞭段为试材,设置(2.90±0.32) mm、(5.42±0.63) mm 2种鞭段径级,3、6、9 cm 3种鞭段长度,共计6种处理的鞭段侧芽萌发试验,调查各处理不同鞭段部位的侧芽萌发生长的新竹数量、地径和高度,测定并分析鞭段在埋鞭育苗期、侧芽萌动期和新竹长成期的IAA、GA、ABA、CTK等内源激素和C、N、P等养分的含量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各处理美丽箬竹育苗鞭段两端(远端、近端)侧芽萌发生长比例均最高,达85.15%~98.04%,显著高于鞭段中端(24.36%~37.58%),而远端、近端间差异不明显,体现了美丽箬竹育苗鞭段侧芽萌发生长具有明显的位置偏向性特征;但不同鞭段部位的侧芽萌发生长的新竹生长特征无显著差异。同时,埋鞭育苗期和新竹长成期的鞭段内源激素和养分总体上也无明显变化,但侧芽萌动期的鞭段近端和远端GA、N、P含量和GA/ABA、CTK/ABA、(IAA+GA+CTK)/ABA、N/P总体上显著高于中端,ABA含量和C/N、C/P则相反,而IAA、CTK和C含量不同鞭段部位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内源激素对鞭段侧芽萌发位置起决定作用,而养分含量可能控制侧芽萌发数量。【结论】美丽箬竹鞭段侧芽萌发生长存在明显的位置偏向性特征,主要受鞭段侧芽萌动期的内源激素和养分的共同调控影响,鞭段会通过养分化学计量和激素平衡来对侧芽萌发生长进行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秆乌哺鸡竹塑料大棚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塑料大棚鞭段育苗技术,试验材料选用黄秆乌哺鸡竹长25~30cm的健壮孕笋鞭段。塑料大棚地温控制在11~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白昼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20~25℃。试验表明,塑料大棚鞭段育苗提前并缩短了笋期,且出笋集中,鞭段出笋成竹率达到92.4%;竹苗在霉雨天前半个月就达到了上盆所需的木质化要求,上盆竹成活率可达95.2%。  相似文献   

7.
角竹埋鞭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角竹埋鞭育苗中的鞭段长度、竹鞭年龄、吲哚乙酸处理竹鞭与角竹的成活率、成竹生长状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cm和40cm鞭段的成活率、新竹地径、高度与20cm鞭段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60cm、40cm之间无显著差异。3年以上鞭龄的成活率比1、2年鞭龄的极显著地降低。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对新竹高度、新竹数、新鞭长度和鲜重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新竹地径无显著影响。在角竹埋鞭育苗中,选取40cm长的1~2年生鞭段,并用200ppm吲哚乙酸浸鞭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毛竹笋用丰产林地下鞭根系统调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通过对毛竹笋用丰产林14块地地下鞭根系统的调查表明: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主要集中在10~30cm深的土层中,竹鞭、竹根、鞭根以及竹 鞭上的侧芽都以这20cm土层为最多,因此在笋用林的培育管理中主要是高好这层的工作,使其多发鞭,多出笋,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分和覆盖措施及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扩大厚竹繁殖系数,完善厚竹埋鞭育苗技术体系,以厚竹竹鞭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分条件、覆盖措施、埋鞭方式和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条件对出笋率和出笋时间影响极显著,对竹笋地径影响显著,埋鞭时边覆土边浇水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埋鞭后不同的苗床覆盖措施对出笋率、竹笋地径和出笋时间的影响均显著,用茅草或遮阳网覆盖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泥浆处理后再用茅草覆盖苗床是厚竹埋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措施,而浇透水处理后用地膜覆盖苗床或不进行苗床覆盖的组合措施效果最差。鞭段长度、鞭节长度、有无鞭箨、埋鞭角度、埋鞭深度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地下鞭动态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东沿海地区 ,出笋小年竹林的新鞭萌发期在 4、5月 ,速生期在 6、7、8、9月 ;出笋大年竹林的新鞭萌发期在 6月中下旬至 7、8月 ,速生期在 7、8、9月 ;二者都在 11月中下旬停止生长。影响竹鞭生长的气候因素为温度 >降雨量 >降雨日  相似文献   

11.
地面覆盖对毛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面覆盖对毛竹林出笋状况及地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覆盖技术后,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产量大大提高;覆盖后样方内竹鞭总长度为740.48cm/m2,幼壮龄鞭占总鞭长的35.95%,和未覆盖竹林相比,鞭段数有所增加,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比例有所下降;覆盖毛竹林鞭侧芽的总数少于未覆盖毛竹林,但休眠芽中的活芽高于未覆盖竹林。表明连续覆盖2年后的毛竹林地下鞭还具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时红哺鸡竹鞭芽的生长特性、笋芽的成竹过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鞭芽生长始于6月中、下旬,终于10月中、下旬;从出笋到成竹过程需50天左右时间,竹秆直径由笋的大小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肿节少穗竹的地下茎的生物学特性,即竹鞭年生长规律、竹鞭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竹鞭芽变化规律及竹鞭根系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竹鞭延伸生长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一年中鞭笋生长量随着月均温的升高而加大,8月达到最大,到12月冬季来临进入休眠;竹鞭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且分布较为均匀,40cm以下分布很少;2—3龄鞭壮芽数、笋芽数最多,转化为笋及鞭也多。根的萎缩一般从3年生鞭开始,但肿节少穗竹2年生即有萎缩,4年生鞭未发现有再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高氏甜龙竹(商品名)扦插育苗的适宜条件,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育苗时间、插条特性及生长调节剂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氏甜龙竹扦插育苗适合在云南年均温适中、海拔较低、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于3月份以腐殖土为扦插基质,选择1年生、长度为3节(35 cm)、直径3.0 cm的枝条,用质量分数为100 mg/L的竹类专用生长调节剂(DQ)处理,育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红锥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跃生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73-74,93
对红锥种子采用不同人工处理的播种育苗试验表明:红锥种子经催芽断根育苗处理后,其1年生苗木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分别比无断根处理的高22 0%和117 0%,单株侧根数增加127 71%,造林成活率提高23 0%。  相似文献   

17.
以新引入四川的20个桉树品种71个种批号种子为材料,开展了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发育特性观察,重点观察了分别代表冬雨、夏雨、均匀降雨型的品种王桉、大花序桉、白腊树桉的苗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所需的温度、湿度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各个品种发芽期、发芽率不同,但苗期发育特性基本相同。苗木的个体发育前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苗木高、地径、根的生长量随叶片数量增加而增加;夏季播种的夏雨型品种和部分均匀降雨型品种出苗整齐,出苗率一般在85%左右;冬雨型品种发芽极不整齐,发芽期从8月延续到翌年3月。同一品种秋季和初夏育苗的效果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毛竹鞭笋高产经营技术,于竹鞭生长期(5-9月)观测研究了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竹鞭动态生长规律。结果显示:鞭梢延伸生长的日均生长量随时间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规律,其中7月份的日均生长量最大;鞭梢日均生长量在各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鞭梢直径生长与鞭梢延伸生长进程基本一致,即7月份的鞭梢直径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鞭笋大年(春笋小年)的7月份是鞭笋采集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9.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