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明清时期竹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竹家具的形式美是对我国传统造物思想和传统美学观的传承;同时,发掘明清时期竹家具自身特有的美学性质对现代竹家具及新中式竹家具的设计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阐述了明清竹家具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以及传统儒学和道学思想对其的影响,详细分析了明清竹家具造型中的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均衡与对称以及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其中的竹藤家具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类型,蕴含着中国延续至今的竹文化。中国的竹文化包括实用性和艺术性2个方面的内涵,尤以艺术性的竹文化更为人们所看重。明清竹家具以其简洁、实用又不失精美的造型艺术,在明清家具甚至中国传统家具历史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明清竹家具所内涵的"人格特征"、"清净无为"、"自强不息"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世人所崇拜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提到我国的传统家具,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以硬木为主材的红木家具,因为我国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家具为主,而明清家具的主要用材是以红木为主,所以在研究传统家具时容易忽略一些利用其他材料制作的传统家具,竹类家具就是其中的一类。文中从传统竹家具的造型特点、传统竹家具结构中线的种类和传统竹家具中"线"的形态特征3个方面对其性质、特征、变化以及延伸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拟得出传统竹制家具在造型形态上"线"元素应用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以期为现代竹家具在线的设计应用上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明清家具牙子装饰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明清家具的图片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明清家具牙子装饰类型的结构布局、造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并得出了牙子装饰具有承托性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力彰显的装饰功能的构成规律及美学特征。以此为牙子的设计法则,通过结构的外露、材料的复合及形式的抽象三种路径进行明清家具牙子应用设计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此研究,有利于深化对牙子装饰功能性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了对明清家具装饰构件的设计匠心之思考,对明清家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当前“以竹代塑”背景下,其优秀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有别于硬木榫卯结构的结构形式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源泉。文章依据组成家具的结构部件是否必要的原则,梳理归纳出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形式和辅助结构形式2类。同时,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外延/内涵”二元理论出发,论述了明清竹家具主体结构形式符号以外延意义为主、辅助结构形式符号以内涵意义为主,进而总结出主体结构形式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实用功能性的、辅助结构形式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审美装饰性的。对于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符号学视角的考察,一方面丰富了明清竹家具研究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造型意义传达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圆竹家具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竹家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蕴,然而由于圆竹自身特性,造型和生产等方面受到限制,使圆竹家具难以适应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工业化生产要求。笔者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圆竹家具的特点和构造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现代圆竹设计可以在生产过程上借鉴现代家具标准化统一生产,在外观造型上脱离传统的家具结构,精简家具构件,并且充分利用竹材韧性好等性能优势,突出造型美和材质美以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在连接结构上参考新材料或其他材料家具结构,在设计内涵上突出民族文化,引起情感共鸣。旨在为圆竹家具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指导,使圆竹家具设计符合现代生产和制造要求,满足消费者对家具外观造型的审美,达到消费者对圆竹家具情感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明清竹家具设计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家具生产的鼎盛时期,其中融合了很多人文因素。因此无论是在当下的艺术品拍卖上还是在仿古家具的设计与生产上,都能充分体现出明清家具的艺术性价值。相较宋代初期刚刚兴起竹制家具明显不同的是,明清时期作为我国传统中式家具的鼎盛时期,其家具器型和设计使用风格都已经较为成熟,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元素能与艺术元素相契合。概述了明清家具艺术特征,简析了明清竹家具特点,为人们更深入了解明清竹家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东竹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制器脉络,而且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与传统木质家具相比,其"简便"特征比较明显。在结构上,广东竹家具主要以梁柱式架构为主,并用竹片、竹篾来围合家具的目标界面。在工艺上,其普遍采用弯曲成型、相并加固及榫接工艺,使家具整体稳固匀称;在造型上,又以几何造型为主,整体规整有度、清新简练;在装饰上,则以结构性装饰为主,兼用艺术性装饰手法,以满足不同设计对象的需求;在功用审美上,不仅实用简洁,而且还人文雅致,并能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包容特质。  相似文献   

9.
重组竹作为家具制造的基材,在木材资源不断减少的今天具有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优势,并可以作为新中式家具的制作材料来替代传统硬木。但是重组竹在材色和纹理上缺乏传统硬木所具备的视觉美感,因此对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装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雕刻、涂饰、镶嵌三个比较主要的装饰工艺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拟得出适合重组竹新中式家具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的装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统文化的简约竹家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文化的简约观与竹家具设计相融合,不仅符合当前世界设计发展潮流,而且也助于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承传出新。通过比较儒家、道家、墨家等的造物观,阐述了传统文化的简约设计观及其基本内涵。并结合竹文化和时代需求,提出了当前竹家具的设计发展思路。最后还结合具体案例,从材料、工艺、结构与造型等要素的角度,分析了简约竹家具的设计要求与做法。设计简约竹家具产品,不仅要简洁实用、朴素美观,而且还应具有文化意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1.
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及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清代湘妃竹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考证和分析,来重塑其美学价值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实现物质传承。通过文献考证和实例分析,分别从造型、结构、工艺、色彩4个方面研究了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及美学特征,对目前我国湘妃竹家具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了关于复苏和传承清代湘妃竹家具的方法。清代湘妃竹家具是我国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却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传统造物文化精神的迷失。因此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早已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清代湘妃竹家具的研究和思考是重塑其美学价值,进行现代传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仿竹文化是我国民族竹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文章从我国竹文化的角度总结了明清时期仿竹文化的根源、特点,分析了传统竹文化和明清时期仿竹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仿竹文化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实证研究了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和仿竹器具的形制、种类以及特点,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明清时期仿竹文化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程晓晓 《林产工业》2020,57(1):82-84
基于明清家具设计方案及图样,从不同层面对其设计风格进行分析,阐述其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深刻影响,这对加快我国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开拓现代家具市场,为我国现代家具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从多个方面对明清家具设计风格进行分析,总结明清家具图案,并阐述将其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竹材的利用可追述至新石器时代,因便于取材加工以及古人对于竹文化的喜爱使得中国竹作工艺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园主对植竹和竹作设施的喜爱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整理中国古代诗词、农书、竹谱、技术书籍、绘画、晚清摄影作品及考古实证材料中的园林竹作设施,分析了明清时期园林竹作设施的审美思想、设计样式及制作技术,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竹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现代园林竹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家具和传统木建筑共生传承为出发点,基于《营造法式》和建筑木雕实物,提出明清苏作家具木雕装饰题材与部位、装饰题材与技法之间均存在偏好使用特性的假设,利用SPSS软件对明清苏作木雕样本库进行定量分析,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总结明清苏作家具木雕装饰题材与部位、装饰题材与技法之间具体的偏好程度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