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天祝白牦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进的Miller盐析法为基础方法,通过优化操作规程、改进操作步骤等手段,提取纯化了白牦牛抗凝全血样品中的基因组DNA,并对其纯度、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所获基因组DNA纯度高,浓度适宜,适用于RAPD、RFLP等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洋  焦锋  薛忠民  苏超 《北方蚕业》2012,33(1):13-16
家蚕以卵滞育,蚕卵保存时间长,取样方便,但是DNA含量较低,抽提较为困难,利用不多。从处于滞育期(丙2胚子前)的蚕卵中快速高效地获取基因组DNA,对于提高家蚕研究效率具有实用价值。本试验对两种SDS法和一种CTAB法的抽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S-II提取效果较好,单粒蚕卵提取基因组DNA即可用作PCR模板,5粒蚕卵获得DNA可以基本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现象之一,广泛地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并且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DNA甲基化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昆虫DNA甲基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本文就果蝇和家蚕等昆虫DNA甲基化的特征、研究方法,以及DNA甲基化在昆虫基因组印迹、胚胎发育、衰老、记忆、免疫和进化中的作用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家蚕等昆虫DNA甲基化的本质及功能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抽提方法对结肠小袋虫DNA提取效率的影响,从而获得一种高效、稳定的提取粪便样品总DNA的方法,继而为后续试验提供基础材料.采用3种商品化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经典酚-氯仿法,分别对食蟹猴粪便样品进行DNA提取,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观察不同抽提方法对DNA扩增效果的影响.4种提取方法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粪...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空气中细菌气溶胶样本基因组回收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空气样品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后,针对采样膜的不同处理(钢珠敲打、研磨、MOBIO PowerWater试剂盒)进行DNA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利用MOBIO PowerWater DNA Isolation Kit对采样膜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能获得高纯度的DNA(OD_(260nm)/OD_(280nm)=1.82);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所回收基因组进行定量分析,验证该处理方法的样品DNA得率最高,达到15.81%。起始模板浓度的对数与对应的CT值成反比且具有极强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5。本研究将对养殖场等环境空气中病原体气溶胶样本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家蚕血细胞DNA的损伤,作为评价其对蚕体毒性的依据。分别用1、2、4、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桑叶给4龄起蚕添食,96 h后对家蚕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24条RAPD引物对5个样品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条带数为143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9条,多态性带数比率为13.29%。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出不同处理样品血细胞DNA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867~0.993,树状聚类图显示正常样品与1、2、4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3个样品聚为一类,而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说明该样品血细胞DNA的变异最大。研究结果提示,RAPD标记作为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检测标志技术,可准确预警蚕区农药使用对养蚕生产存在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鹅血液基因组DNA的简单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针对家禽血液红细胞有细胞核的特点,研究适合鹅血液基因组DNA的廉价、简便、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并为其它禽(鸟)类相关操作提供参考。通过裂解细胞,利用简便快速的操作方法将蛋白质和核酸分离,去除杂质,沉淀核酸,获得大量基因组DNA,并通过基因扩增检测其质量和效果。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电泳检测条带明量,无拖尾,含量及纯度均较高,能够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与传统的酚-氯仿DNA抽提方法相比,本实验建立的血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步骤简便和快速的特点,特别是对大量样品的提取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集蒙古马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酚-氯仿抽提法和2种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进行样品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通过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并将其作为模板扩增细菌16S rDNA V3区特异性片段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更适合蒙古马粪便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均能用于PCR扩增的模板,其中B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数量较多,且纯度高,更适合用于提取蒙古马肠道微生物细菌基因组DNA及后续的蒙古马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等分子生物学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冷冻原肠中细菌基因组DNA的直接提取法,采用震荡洗脱、金属网过滤和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对2份冷冻原肠样品进行前处理;对经前处理后的原肠样品,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电泳和OD_(260)/OD_(280)比值测定;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细菌16S rDNA并构建克隆文库,并从2个文库中各随机挑取3个菌落进行16S rDNA的PCR鉴定和DNA测序。结果显示:样品提取的DNA浓度、纯度较高,OD_(260)/OD_(280)比值介于1.8~2.0;挑取的6个菌落中,1个为阴性,剩余5个为阳性,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的5种细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取的原肠细菌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用于非培养法研究冷冻原肠中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解决了因缺乏原肠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无法进一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冷冻原肠细菌的多样性、菌群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等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加以改进,获得了一种提取猪肾组织中DNA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利用SDS裂解,氯仿、异戊醇抽提母猪肝脏中基因组DNA,得到的DNA纯度较高,可用来进一步进行RAPD分析和PCR扩增,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家蚕胚胎期单卵基因组DNA的快速抽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用磁珠法抽提家蚕单粒蚕卯基因组DNA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催青24h后到收蚁前一天的单卵中所提取的DNA断裂少、纯度高,能够满足特异性引物或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的需要。每粒卯可获得100ng以上的DNA,能够进行多次重复检测,完全能够满足蚕种鉴定及纯度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陕西省保存的53个代表性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品种资源,选育适合西北蚕区饲养的优良家蚕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用供试品种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基因组DNA,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4对引物组合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535个条带,其中有472个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8.22%。采用UPGMA方法对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53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72 8~0.601 9,主要分为中系、日系和欧系3大类群,其中:日系和欧系品种遗传距离较近,与传统的家蚕系统按来源地分类的结果吻合;4个陕西地方一化三眠蚕品种明显有别于其它家蚕品种而归为一个特殊类群,提示其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此外,采用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家蚕基因组DNA,可以克服取样的时间限制,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3.
TILLING技术应用于家蚕化学诱导突变检测的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即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检测点突变的反向遗传学方法。本研究从PCR模板量及酶切体系中CELI的酶量两个方面对家蚕TILLING技术的检测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实验在应用TILLING技术筛选家蚕突变体过程中,用于PCR扩增的家蚕基因组DNA模板最佳用量为20ng;CEL I酶切的20μL反应体系中,加入的最适酶量为0.5μL(本实验室从芹菜中自提的CELI酶10倍稀释液)。本研究初步对TILLING技术应用于家蚕化学诱导突变检测体系进行了优化,为TILLING技术在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是生物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RAPD和SSR标记对12个家蚕实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21条RAPD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稳定条带数为196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43条,多态位点比例72.96%,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57~0.352之间。采用32条SSR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片段数为86条,其中多态性带8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3.02%,遗传距离在0.214~0.600之间。对12个家蚕品种的2种分子标记的单独聚类结果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把12个品种分为中系、日系两大类,其中7532和湘晖、871和57B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传统分类于中系品种东34却聚类于日系,但又独立于其余6个日系品种。结合RAPD标记和SSR标记的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更能准确地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来源,是家蚕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广力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9,25(4):230-236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相似文献   

16.
采用cDNA末端扩增(RACE)方法及简并引物克隆了柞蚕溶菌酶(Antheraea pernyilysozym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675 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开放读码框(ORF)长420 bp,编码14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的1-20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21-140位氨基酸为柞蚕溶菌酶成熟蛋白(分子质量14 kD,等电点8.46)。柞蚕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型溶菌酶分子所特有的活性中心Glu32、Asp50以及8个半胱氨酸残基,与鳞翅目昆虫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属非钙结合型c型溶菌酶。柞蚕溶菌酶的模拟三级结构与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溶菌酶的三级结构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7.
家蚕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Densovirus Zhenjiang Strain,BmDNV-ZJ)包含VD1和VD2共2种基因组DNA。以BmDNV-ZJ感染家蚕中肠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2种DNA,并将其克隆到质粒pGEM-T构建了重组质粒pGEM-VD1和pGEM-VD2。采用DEAE-dextran转染技术,将2种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家蚕幼虫体内,能使家蚕幼虫发病,免疫双向扩散和免疫酶组化法检测都能检出阳性反应,但转染pGEM-VD2重组质粒的家蚕幼虫发病率较低。通过重组质粒转染方法,可以使BmDNV-ZJ感受性品种和抵抗性品种都发病,但感受性品种的发病率较高。将重组质粒转染发病蚕的中肠匀浆,取上清液经口接种健康蚕幼虫,也能使其发病。上述结果表明,携带BmDNV-ZJ DNA的重组质粒在家蚕幼虫体内拯救出了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以8只东北虎全血为材料,用CTAB自配细胞裂解液和细胞沉淀液,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