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75~1980年在肖山县棉区应用高斯(Gossyplure)性诱剂预测棉红铃虫的发生,并用常规测报方法作比较。第一代红铃虫80%发蛾日,室内蛾峰比高斯诱蛾峰早3~10天,平均6.8天。与棉田百株棉卵高峰比较,室内蛾峰与卵峰相差8~17天,平均13.7天;高斯诱蛾与卵峰相差1~13天,平均6.8天。高斯诱蛾预测更为可靠。第二代查虫花预测50%蛾峰与高斯诱蛾峰相差2~6天,平均4.2天。虫花预测蛾峰与卵峰相差1~6天,平均2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3~7天,平均4.5天。两种预测方法均为可靠。第三代以二代至三代的30天期距预测与高斯诱蛾峰相差1~15天,平均7.3天。期距预测与卵峰相差2~16天,平均6.6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2~8天,平均4.7天。高斯诱蛾要比期距预测更为可靠。六年的二代蛾量(7/21~8/20)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为r_(0.1)=0.729<0.75水平;降雨量(7/21~8/15)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r_(0.05)=0.811<1-0.8561,达显著水平。根据以上关系,得到二元回归预测式为:Y=46.843+0.0176X_1—0.1235X_2。 x_1为二代蛾量,x_2为降雨量,y为青铃被害率。当y>50为重发年,y<35%为轻发年,y在35%~50%之间为中发年,求得各年的危害率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应用高斯性诱剂诱蛾,越冬代单盆累计蛾量达300头时,棉仓和棉秸堆第一次喷药,此后每七天一次,直至一代蛾羽化末期;第二代150、400、700头;第三代100、250、400头,分别施药,可以提高防效,节约农药。  相似文献   

2.
余庆县地处贵州省东部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 .5万 hm2 。稻纵卷叶螟是其主要害虫之一 ,以 3、 4代为主害代。 2 0 0 0年 ,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 0 .8万hm2 ,成灾 0 .2万 hm2 ,是近几年来的重发年。1 发生特点1 .1 迁入期较晚2 0 0 0年 3月 1日挂排 ,5月 1 1日排下见虫 ,比1 999年晚 8d,比历年晚 2 d。1 .2 第 3代排下诱蛾量大、田间赶蛾虫量小第 3代排下在 5月 2 3~ 2 7日 ,6月 4~ 8日 ,6月 1 2~ 1 9日出现迁入蜂 ,分别诱虫 497头、 881头、1 78头 ;5月总计诱蛾 685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42倍 ,6月总计诱蛾 1 1 70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  相似文献   

3.
棉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为了预报越冬代棉红铃虫首次蛾峰日期,笔者参照外地经验对本市测报站10年来积累的观察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年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与越冬代棉红铃虫首次蛾峰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并组建了一个回归预报方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
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是柿、菠萝、芒果、椰子、八宝树等数十种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于树干茧内越冬,幼虫一般6~8龄。1980年8~9月,我院校区内丽绿刺蛾幼虫患病大量死亡,1981年第1代幼虫又发此病,至第2~3代成为流行病。校区内及其附近绝大部分地区幼虫因此病100%死亡,仅少数地区有极少数幼虫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河北省馆陶县2013—2018年7—9月份气温及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盛期诱蛾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温天气对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现高温天气的2013年和2018年(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7.3和27.2℃,旬平均最高气温为31.1~35.1℃),3代棉铃虫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2代增长2.0、2.2倍,2代玉米螟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1代增长19.4、157.7倍。由此推测,夏季出现明显高于常年的高温天气,是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成虫种群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市郊县黑光灯诱蛾,越冬代累计诱蛾量21—113头,1992年一代总蛾量为497—1538头,是1977—1991年平均值61头的8倍多。10月份发蛾到10月15日,1992年共诱到2761头,1991年为63头;全年总诱蛾量为22980头,是1991年3750头的6.1倍。 洛阳市1992年棉花15万亩,大部分棉田伏前桃、伏桃未保住。孟津县1.5万亩棉花,不完全统计,绝收者达5000亩以上,其余的减产也在4成以  相似文献   

8.
粘虫每年4~5月份从南向北迁飞,7~8月份从北向南迁飞途经沁阳,一般为害较轻,并不在沁阳市越冬越夏,从未发生过第二代粘虫为害玉米苗事件。然而,1998年6月第二代粘虫在沁阳大发生。6月1~15日平均灯下诱蛾1233头,峰日在6月11日,诱蛾266头。...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在河北省康保县对草地螟性诱剂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证明,1~4号试验诱芯对越冬代、1代成虫都有诱蛾效果,以4号、2号诱蛾效果较好;与常规监测工具普通黑光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比,性诱剂诱蛾量低、诱测日数少,但两类工具诱蛾曲线峰型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草地螟性诱剂诱蛾可作为电力供应缺乏地区对草地螟的一种辅助监测手段,并且可用于当地短期预报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与测报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螟是我省甘蔗上的主要害虫。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观察,本文报导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及测报调查方法。1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在我省,甘蔗二点螟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低龄幼虫在宿根蔗残、残留蔗茎及秋冬笋枯南内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底至4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各代幼虫主害时期:第一代4月底~5月下旬;第2代6月下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下旬~8月中旬;第四代8月下旬~9月上旬。成虫多在夜晚羽化,白天躲避,晚间活动,靠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交尾;第二天晚上开始产卵,持续4~5d,产卵200粒左右。卵多产在l~4叶的…  相似文献   

11.
甘蔗螟虫性诱测报,通过逐日性诱蛾量累加数占全代蛾量的百分率来确定螟蛾高峰期,进行短期预报,准确度高,切实可行。但要待全代蛾量结束再推算蛾量高峰期,从时间上说有所被动。笔者根据近年工作实践,认为越冬代条螟成虫发生期与3月份平均气温关系密切,试将广西博白、柳城两县1986—1990年越冬条螟蛾量(实测值)和3月份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2.
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水稻二化螟开展了监测与预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测报仪监测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明显,发生动态符合当地常年二化螟种群发生规律;成像效果良好,虫体图像完整、特征清晰,易于辨识计数.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雄蛾主要发生期,2019年、2020年越冬代最高蛾峰日分别...  相似文献   

13.
对华北棉区 5省 13个病虫测报站 1967~1990年棉铃虫越冬代至 3代黑光灯诱蛾资料 ,经常规及圆形统计分析表明 ,黑光灯诱集棉铃虫峰日受到月光显著影响。在发蛾期内 ,农历 7~9日峰日最多 ,13~15日最少 ,上旬最多 ,中旬最少 ,以上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 (P<0.01)。上、下半月差异甚小。圆形分析表明 ,上、下半月和全月蛾峰日集中角对应时间分别为 07-20∶45、28-10∶36、2-11∶14。这些日期都避开月光较强的中旬。月光对黑光灯诱蛾的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柳黑枯叶蛾是西南桦的重要食叶害虫,于2017—2019年,在云南保山开展了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取食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滇西地区1年发生不完全2代,于10月上旬在树干基部表皮聚集静伏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少量取食叶片,4月中、下旬化蛹。第1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雌雄比为1.08∶1。雌蛾平均产卵量为19.3粒/头,卵孵化率为93.75%;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取食为害期,为害盛期平均虫口密度为318头/株,平均单日取食量为(3.55±3.42)cm~2/头;9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10月上旬第2代幼虫少量取食后开始越冬。幼虫白天群居静伏于树干基部或中上部,傍晚至夜间移动至树冠处取食。室内饲养种群平均发育历期为(88.08±8.03)d。其中,幼虫期较长,平均为(63.22±6.32)d。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地区柳黑枯叶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荞麦钩翅蛾(Spicaparallelangula Meyer)属钩翅蛾科,是荞麦的主要害虫,在延安市北部发生普遍且严重。1为害情况调查荞麦钩翅蛾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子粒,对产量的影响极大。1983~2003年在本市吴旗县金佛坪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0%~15%,个别田块高达35%以上。根据多年调查分析,荞麦钩翅蛾为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大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如1983、1985、1995、1997、1998年大发生,使吴旗、志丹、安塞等县70%的荞麦田块绝收。2生活习性观察荞麦钩翅蛾在本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6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16.
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 Kurbjumov)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非群栖性的寄生蜂。在杭州室内条件下,每年发生15代。以预蛹越冬。除越冬代外,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回归式为Y=52.4-1.5x±2.4(天)产卵期最长17天。能寄生各龄小菜蛾幼虫,但以2~3龄为宜。每雌最大有效子蜂数235头,日出茧量最高38头。周年雌雄性比1:0.8。孤雌生殖后代纯为雄蜂。田间最高自然寄生率59.4%。莱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okol-owskii)是最重要的重寄生物,又是小菜蛾幼虫到蛹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7.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害虫,是苹果园里常见的一种潜叶害虫,近年来金纹细蛾在临汾市为害加剧。苹果树受害后,仅留少数嫩梢和青果,不仅直接影响当年苹果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还影响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使树体衰弱,发生腐烂病。金纹细蛾在临汾市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落叶中越冬,3月下旬越冬代(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4月中旬即有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二代成虫,第三代成虫在7月中下旬发生,第四代成虫在9月中下旬发生,第五代成虫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三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5~6代。其中第一代蛾在4月中、下旬即有始见,但虫量极少,普通年份均未有明显的发生。故该虫全年的主要虫源是来自于第二代的迁入,该代蛾的迁入主峰早的年份可在5月底,迟的年份则可在7月上旬。由于第一代与第二代在发生上缺乏直接的联系,因此第二代的测报上往往就只能依靠逐日田间赶蛾,不能作出提前的预报;无法及时地指导防治,被动性较大,现根据本站1970年至今的有关的测报数据,试运用平稳时间序列法(自回归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组成二个预报工具,以对我县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的迁入要素作早期预报,用于指导大田赶蛾等测报工作,试探对迁  相似文献   

19.
学术活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持的第二次全国小地老虎科研协作会议,于1980年11月与全国粘虫科研协作会议同时召开。 会议交流了一年来协作研究小地老虎的进展。河南、甘肃、山东与气象部门协作,分析了小地老虎越冬代蛾峰在大面积同期“突增”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甘肃农科院就1978年省内资料和1979年省内标记回收过境越冬代成虫,分析标放及回收时的风向、风速和气温,绘成时空分布图,计算风向频率。证明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虫在甘肃是由低纬度、低海拔向高纬度高海拔迁飞。 四川凉山州昭觉农科所,于1980年3月19日至4月11日标放了500多头成虫,在距标记地点以东偏北方向490公里的武隆县,于3月27—29日回收到1头标记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性信息素技术对甘肃省庆阳市苹果园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动态进行多年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庆阳市1年发生4~5代,成虫累计发生量与为害虫斑数呈高度正相关;首次提出金纹细蛾的防治指标为单性诱捕器累计诱虫量达1 667头(落花后至麦收前)、5 667头(麦收后)和8 667头(7—9月);明确了庆阳苹果园金纹细蛾防治关键期为4月下旬和6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