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515021,电话:0754-8101302)选育的蝴蝶兰新品种“汕农香妃蝴蝶兰”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叶片有少量黄色带,花色白底,整花密布细红喷点,唇瓣密布黄斑及深紫红点。花型端正,  相似文献   

2.
以红掌‘香妃’茎尖为外植体,进行‘香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茎尖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Hg Cl_2处理20 min,污染率可降低到71.7%;初代培养基为MS+30 g·L~(-1)蔗糖,萌发率可达90.0%;不定芽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NAA+30 g·L~(-1)蔗糖,增殖系数达3.47,芽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以1/2 MS+0.4 mg·L~(-1)NAA+20 g·L~(-1)蔗糖为最佳培养基,生根率可达100%,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湟源县麝资源现状,分析了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佩宝 《农技服务》2002,(11):27-28
<正> 麝又名獐子,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珍贵的野生反刍药用动物之一。麝香近年来一直被列为最紧缺动物类药材之一。也是日化工业中的重要定香剂。目前,广州、西安、东北等地市场麝香收购价在每克 180~200元,换句话说,天然麝香每  相似文献   

5.
麝俗称"香獐",是中国特有的经济动物之一。雄麝香腺囊的分泌物-麝香,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中国应用麝香防治疾病已有近2 000年的历史。麝香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消炎解毒的功用,很多临床急救和常用的中成药都以麝香为原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 ‘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生物防治效果最优的内生真菌,并用活体接种法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在蕙兰‘红香妃’健康植株根段培养中共分离筛选出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4株属于毛壳属Chaetomium spp.,1株属于镰刀属Fusarium spp.,另1株属于赛多孢属Scedosporium spp.。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发现:6株内生真菌对5株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Z2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兰花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67.51%;Z3菌株蝇生二叉毛壳菌Dichotomopilus funicola对兰花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达68.56%。活体接种研究表明:经Z3菌...  相似文献   

7.
“香妃”月季于2012年10月在美国月季协会通过了国际月季品种登录,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授予“香妃”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香妃”为浓香型杂种香水月季.植株直立,生长势旺盛.茎绿色,分枝多,节间短,两年生植株平均高72.1厘米,宽度为57.7厘米.皮刺略向下凹陷倾斜、量少、红棕色.叶椭圆形,叶片中等大小,中绿色,叶尖尖形,叶基圆形,小叶5~7枚,叶缘无褶皱.  相似文献   

8.
驯养马麝麝香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麝香生产,确定马麝个体来源、亲本来源、取香时间、年龄及饲养管理模式对其麝香平均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麝类驯养及发展可持续麝香供给提供参考。【方法】在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对取香马麝进行个体识别和数据收集,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驯养雄麝的年平均麝香产量为((7.90±0.17)g,n=732),产香区间为0.00-34.20 g;雄麝来源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野捕雄麝的年均麝香产量((8.76±0.27)g,n=272)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7.39±0.22)g,n=460)(P<0.05),但雄麝父母来源对其平均麝香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前取香和繁殖后取香的麝香产量也缺乏显著差异(P>0.05);受驯养管理模式的影响,马麝麝香产量的年度间差异显著(P<0.05);个体年龄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P<0.05),麝香产量的高峰年龄段为1.5-8.5岁。【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麝香产量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模式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麝香产量无显著效应(P>0.05)。  相似文献   

9.
1、麝香为成熟雄性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雄麝的香囊壳及其香仁即称为麝香,可供入药。《本草纲目》记载:“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香性温味辛,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消炎、解毒之功效。主治中风、痰厥、惊厥昏迷、寒邪腹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胎死腹中等症。药理研究证明,麝香能促进腺体的分泌,有发汗和利尿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及心脏的作用,还有抗菌、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有效取香率(有成熟麝香生成的雄麝占参与采香雄麝的比例)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997-2009年,于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通过识别参与取香的马麝个体,收集产香数据,计算年度及特定亚群的有效取香率,研究圈养马麝来源(野捕、驯养繁殖)、父母来源、取香时间(繁殖季节前和繁殖季节后)及年龄对有效取香率的影响。【结果】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的总体有效取香率为90.30%(n=732);因年度间驯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圈养马麝的有效取香率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P<0.05)。马麝个体来源影响其有效取香率,野捕圈养雄麝的有效取香率(93.75%,n=272)极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88.26%,n=460),但雄麝的父母来源对其有效取香率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季节前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0.43%,n=208)与繁殖后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4.83%,n=312)无显著差异(P>0.05)。圈养马麝的年龄显著影响其有效取香率(P<0.05),1.5岁龄雄麝开始分泌麝香,有效取香率为87.5%(n=96);4.5岁龄雄麝几乎都能产香,有效取香率约为100%(n=100);高峰取香年龄段为1.5~8.5岁龄;9.5岁龄雄麝有效取香率为71.43%(n=28)。【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有效取香率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有效取香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过量捕杀,我国野生麝资源量急剧缩减,现有数量已不到20世纪中叶时的1/10。为此,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我国境内的麝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猎捕。在这种情况下,麝香——这种珍贵的动物香料和动物中药材的来源基本断绝。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40年前就开始麝的人工驯养和活体取香技术的探索,成功地开发出麝活体取香技术,麝的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上迅猛发展的中国却在生态环境领域出现悬崖,所谓环境悬崖则是指环境因持续超强外部压力推动突破生态临界点而滑向自我崩溃的进程,是对中国目前环境所处的恶劣现状、已被逼入悬崖边上的形象描绘,更意指人类所处的生存、生态环境濒临危机。从环境悬崖概念入手,分析环境悬崖的现状以及缓解路径,借以环境悬崖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寻找解决环境悬崖问题的生态伦理办法,从而塑造生态化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3.
现在麝香鸭受农户青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适应消费市场新变化 麝香鸭瘦肉率高,肉香而不腻,可清蒸,可红烧,肉味肉质可与珍禽媲美。因此受到社会不同消费层次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麝科动物的种类、分布、价值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珍贵的野生药用资源动物,又名香獐、獐子、山驴、林獐、麝鹿等.  相似文献   

15.
开发“美国麝狸香”前景诱人梦思麝狸又名青根貂,是草食性珍贵毛皮动物,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国际裘皮市场素有“软黄金”之称。国际裘皮市场年贸易量1000万张,近年我国出口量在8万张左右俳徊,国际国内缺口很大。麝狸的毛皮沥水性和不湿性仅次于水懒皮,具有...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新铁炮百合"雷山"(Lilium×formolongii‘Raizan’)、麝香百合"白森林"(Lilium longiflorum‘White Forest’)及其杂交后代"白玉"(Lilium longiflorum‘Baiyu’)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具有多态性或者特异性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43条带。将这些条带分成7种类型,分析了亲缘关系及杂交后代特异性。RAPD技术能成功地检测到子代的特异性条带,说明该技术是麝香百合杂交新品种特异性检测的有效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7.
麝是我国主要的濒危野生动物之一,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对麝类资源利用的研究整体上来说比较分散,并且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的,为了促进国内麝类资源利用的发展,需要从经济和统计的角度来深入地分析目前麝类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及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碰到连阴天的时候,在下面看,房子就在云间,若隐若现。”在这个悬在空中的村里生活了70年的王金喜说,这个村正同他一样逐渐老去。 有着“悬空村”之称的王化沟村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大山深处,整个村子建在海拔2000多米的悬崖上,面向峡谷,远望如同挂在崖边的楼阁。村里惟一的主干道,是在悬崖边上用木桩横竖搭起来的不足一公里的走廊。  相似文献   

19.
法新社消息,喜欢特殊咖啡味的人除了可以选择已经面市的"猫屎"咖啡之外,现在又可以选择"大象屎"咖啡了。与俗称"猫屎咖啡"的麝香猫咖啡一样,"大象屎咖啡"就是让大象吞食后经消化随大便排出的咖啡豆。咖啡爱好者可以在曼谷一家高档酒店买到这种当今最昂贵的咖啡——每公斤咖啡豆1100美元,  相似文献   

20.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Alpine Musk Deer)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麝属动物资源,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包括青海、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及肃南山地、四川西部地区、云南北部高山地区及西藏东南部,其中以甘肃兴隆山马麝种群密度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马麝人工驯养基地。但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扩大及马麝种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亦开始侵扰圈养马麝种群,并逐步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统计资料表明,在1998-2005年因病死亡的马麝中,呼吸系统疾病占26.8%、运动系统疾病占16.5%、消化系统及营养性疾病占14.6%、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3.0%。在马麝种群内发生严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案例并不多见。 2008年以来,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圈养马麝种群中开始流行一种以马麝心、肝、脾、肺、肾、小肠、脑等组织和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1岁内的马麝多发,以6月龄左右幼麝最为易感且致死率极高。绝大多数病例无症状急性死亡,个别病程稍长者,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和饮水停止且死前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多年来,该病给兴隆山马麝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其真正的病原始终未能确定,以致难以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甘肃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采集病死马麝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匀浆并反复冻融后离心,取上清经过滤除菌后接种鸡胚、羊睾丸原代细胞、兔肾原代细胞、兔肺原代细胞、MDBK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MDCK细胞等不同动物源性细胞和绵羊、山羊、家兔、鸡、鸽、小鼠等不同实验动物,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并结合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和核酸序列分析对该病病原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病病原为一种杯状病毒,其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35 nm,20面体对称,无囊膜,表面有短的纤突。该病毒暂被定名为马麝出血症病毒(Moschus chrysogaster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McHDV)。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McHDV基因组全长为7 437 bp,其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基因组核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9.2%-98.7%,且McHDV基因组结构与国内外经典RHDV的基因组结构相同,5'-端非编码区为1-9 bp,有两个编码区分别为ORF1(10-7 041 bp),ORF2(7 025-7 378 bp),3'-端非编码区为7 379-7 437 bp。鸡胚感染试验结果表明,McHDV对鸡胚的发育无不良影响,亦不能在鸡胚上增殖。不同细胞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试验细胞中均不能有效增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在所有受试实验动物中,唯有家兔对其易感且致死率极高,而且病死兔肝、肺等内脏器官中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因此,可用家兔进行该病毒的扩增培养和传代。研究者认为,该病为杯状病毒科的兔出血症病毒疑似毒株感染马麝所致的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 McVHD)。此研究是兔出血症病毒对其他动物致病的首个实证案例,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