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凤县的1万亩低产茶园大部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种植基础差、土层板结、管理没有跟上等原因,出现了茶树生长衰弱、产出水平下降的现象,对这部分茶园需要通过改造提升提高效益。1改园改园,就是改良茶园的相貌。主要措施:一是对老茶园进行移植归并。方法是,将茶树修剪后留下少数枝叶连根挖出,将茶树根部在拌好的干净的黄稀泥中蘸根,使根系沾满稀泥,然后挖坑栽植。  相似文献   

2.
茶树的合理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林钟 《西南园艺》2003,31(2):48-48
深秋初冬季节 ,茶树进入休眠期 ,抓住时机对茶树进行合理的修剪 ,是夺取翌年茶叶丰收的关键措施。根据笔者实践 ,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修剪技术各有不同 ,现总结如下。1 幼龄茶园修剪主要进行定型修剪 ,一般要进行 2~ 3次。第一次修剪在当 80 %左右的茶苗高度达 3 0cm时进行 ,如果高度不够 ,可以推迟到来年春茶生长休止时 ;留桩高度 1 2~ 1 8cm为宜 ,如果过高了分枝细弱 ,难以形成坚强骨架 ,过低了分枝少 ,抑制茶苗的正常生长 ;云南大叶茶修剪高度不宜高于川茶。第二次修剪在第一次修剪后一年生长结束时进行 ,采取“打顶养蓬”…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目前现有茶园面积近37.3万hm2,应该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高优生态茶园的改造建设,建设改造中应当注意建立现代茶园管理制度,达到优质、高产,生态有机,适应现代机植机耕机采技术、网络数字化管理技术,土壤、农残等指标监控检测技术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琛 《现代园艺》2014,(9):75-76
茶园文化景观是现代社会休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天然的复合景观。以茶文化为载体,并构成景观设计的主题理念,运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营造集旅游、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观场所。本文以茶文化的社会价值、构成要素、景观表现、设计实践4个方面为骨架。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茶园文化景观的表现艺术特征,为现代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实践给出了相关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庐山云雾茶生产区为庐山四麓和山下的庐山区范围内的茶场,星子的东牯茶场、九江县的岷山等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133hm2,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建园基础差,茶园管理不善,采摘方法不当等种种因素影响,茶叶单产偏低。为此,近几年我们根据云雾茶产区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推广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技术,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茶园有害生物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防治的对比试验,就防治效果、投入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防控对茶园有害生物防效明显,能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且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徐泽  胡翔  张玲 《西南园艺》2006,34(3):64-65
重庆市现有茶园2.53万hm2,其中有性系茶园占了绝大部分。为加快重庆无性系茶园的发展,介绍了无性系茶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江西省"生产有机茶叶、建设生态茶园"的目标,特制定一整套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敏 《西南园艺》2002,30(1):45-45
重庆市现有茶园面积 3万hm2 ,低产、低质茶园面积约占 50 % ,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 1 0 %。这些低产、低质茶园直接影响茶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严重制约着我市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制约着名优茶的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 ,我们从 1 999年开始 ,在传统低产茶园改造上 ,引用茶树嫁接新技术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以探索在重庆立地气候条件下 ,实施茶树嫁接技术的可行性 ,可操作性以及最佳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品种等。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茶园海拔高度 680m ,土壤为砂壤土 ,缓坡台地丛栽茶园 ,种植密度 667m2 1 50 0丛。1 .1 …  相似文献   

10.
以稻草和白三叶为不同覆盖处理的信阳毛尖茶园,对不同处理茶园的土壤温度、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及风速等气候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覆盖处理特别是白三叶覆盖可提高茶园内部的空气湿度,同时降低茶园地表的光照强度,但对茶园内部的风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昭平县茶园主要病虫害为例,阐述其危害特点及发生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对策,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药剂防治时要按照"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原则:一要严格执行药剂防治指标;二要选准农药品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要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四要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12.
近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重庆市茶叶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三峡库区 ,为了充分利用山区特点 ,纷纷拟建和在建茶树良种基地、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茶园等。茶叶经济生态园 ,即采用多层次、多结构、多成分、多功能的立体栽培方式建立起来的茶园 ,它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农业科技手段 ,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茶叶经济生态园建设规模 ,就一个村而言 ,面积至少有 67hm2 ,一个乡至少 3 3 3hm2 ,一个县至少3 3 3 3hm2 亩 ,区内茶园相对集中连片。同时应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技术力量作保证。在建设初期…  相似文献   

13.
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昌先 《西南园艺》2006,34(4):57-58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优良的局部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生态茶园是由多物种多层次组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牵涉面大,在具体操作时应以最适宜茶树生育的环境条件为生态茶园的调控指标。主要指标有:(1)茶园土壤的有效土层在50cm以上,pH值为4.5~6.0,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90%,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大于0.1%;(2)园内直射光比例小,漫射光比…  相似文献   

14.
苏文航 《现代园艺》2022,(20):116-118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最早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茶叶的种植规模非常大,呈现集约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推进5G技术在生态茶园中的应用,促使我国茶业得到了很好的良好发展,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种植出更高品质的茶叶,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而智慧茶园的出现则是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茶园的控制系统,形成茶叶种植的精细化管理。设计智慧茶园的景观时,5G技术的运用还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传统茶园向智慧茶园的转型。基于此,通过探讨建设智慧茶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的茶园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松  李传德 《中国园艺文摘》2012,(11):177-178,89
早春"倒春寒"已成为影响名特优高档茶产量和品质的制约因素,为探讨方便、省时、可靠的防霜措施,引进日本茶园普遍采用的DFC1030-3K型茶园防霜扇进行示范应用,摸索该设备对茶园霜冻的防御效果,分析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为茶园推广应用各种防霜措施提供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展开初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2个部分,并提出了一些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玮  阮军  刘慧 《辣椒杂志》2011,(1):21-22
随着铜仁地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至2015年计划建成6.67万hm3生态茶园.近年新建幼龄茶园规模较大,针对1~2 a的幼龄茶园各地创新耕作制度和生产模式,在幼龄茶园1.1 m宽的空行中,间套作辣椒、花生等作物,能集约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取得良好的短期经济效益,并能促进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山地油茶园为基础,探索油茶园套种红薯和马铃薯生产效益。结果表明,667m2油茶定植密度3m×3m,在行间春季套种红薯4000株、冬季套种马铃薯5000株,当年增加净收益1564元,同时减轻了油茶园管理成本,达到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9.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采取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茶园病虫危害,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植保技术。本文阐述漳平市茶园病虫害发生概况、控制措施及防控成效等,为茶农、茶企控制茶园病虫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泰安小津口茶园土壤和茶树为试材对泰安茶园自然条件、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元素含量、茶树元素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泰安茶园具有高山气候特点的自然条件,是其茶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泰安茶园土壤pH值、钙含量过高,有机质含量低,K的含量较低,Mn和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叶片中Ca过量积累,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有待于对土壤进行进一步改良,并适时喷施叶面肥,以进一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