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罗非鱼苗种越冬常见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军  王东明 《齐鲁渔业》2003,20(10):32-32
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寒冷,且持续时间长,罗非鱼苗种越冬需经历7~8个月时间,期间疾病的发生不可避免。我们场利用地下温泉水越冬罗非鱼苗种已有20年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罗非鱼越冬期间常出现的一些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小斌 《齐鲁渔业》2008,25(11):34-35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最适宜生长水温是25~35℃,而致死温度在10℃以下(一般低于7℃时死亡)。浦成县地处福建北部,每年冬季都要受到北方冷空气袭击.如果管理不善,往往会发生大规模鱼病和死亡。如果能做到本地罗非鱼苗越冬,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罗非鱼的放养成活率,因此做好罗非鱼苗种的越冬保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北方地区罗非鱼的养殖迅速发展,越冬苗种的产量逐年增多。而一些网箱养殖户反应,常规池塘越冬的苗种,入箱后常因不适直新的环境,容易造成部分苗种伤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地热温泉水池塘大网箱越冬培育罗非苗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增加了越冬产督和效益,又让养殖户满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丘敏祥 《水产科学》1992,11(3):18-21
温流水越冬罗非鱼具有占地少、产量高、管理方便等特点,是解决当地大面积养殖罗非鱼和网箱养鱼苗种来源的良好途径。笔者就溪口温泉水产养殖场,罗非鱼越冬管理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钱超 《福建水产》1997,(4):27-30
三明地区推广罗非鱼养殖已经多年,但苗种供应不足一直是困扰罗非鱼在山区大力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过去通常是从闽南沿海调入,但罗非鱼种经长途运输后(12小时以上),体质下降,成活率低,导致其养殖效益不明显。为解决山区罗非鱼种的供应问题,从1993年5月开始三明市牧渔良种繁育场在沙县后底建立罗非鱼越冬基地,利用一口4.29亩的池塘(常年出地下水23℃,日出水量700吨)开展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经过四年努力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5月—1997年4月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越冬技术,在冬季池塘最低水温14℃(最低气温-1℃)时,单性罗非鱼仍能安全越冬,出塘单性罗非鱼种83.4万尾(6890公斤),越冬成活率由1995年的80%提高到90%。本文以1996—1997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6.
王小斌 《内陆水产》2008,33(1):36-37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最适宜生长水温是25℃~35℃,而致死温度在10℃以下(一般低于7℃时死亡)。我县地处福建北部,每年冬季都要受到北方冷空气霜冻寒露风袭击,如果管理不善,往往会发生大规模鱼病和死亡。如果能够做到本地罗非鱼苗越冬,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增加罗非鱼的成活率,因此做好罗非鱼苗种的越冬保种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在热带及亚热带天然水域中任其繁殖,在某些地区甚至有过剩之虑。但由于我国地处温带,罗非鱼在天然水域中不能自行越冬,结果影响了来年苗种的供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养殖生产的迅速发展,苗种的培育,尤其越冬苗种的培育,已不能适应养殖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苗种不足的问题实属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亲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它的抗寒能力比较差,一般水温降到12℃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在我国,除海南、台湾和云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大多数地区罗非鱼都不能在自然环境下越冬,都要采取相应的越冬保种措施。本所在那马淡水中试基地所建的罗非鱼越冬塘为温泉塘,平均水深1.8~2.2m,出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8℃~20℃,一些出水量比较小的越冬塘在没有其他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冬季水温最低时只有8℃~10℃。罗非鱼亲鱼有其特殊的地位,其关系到每一个罗非鱼鱼苗场来年乃至往后的苗种生产,甚至可以说与一个鱼苗场的存亡直接相连。因此,完善越冬塘的保温措施是我们进行罗非鱼越冬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郊区现有养鱼水面22824亩,由于地处城郊,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肥、饲料丰富、劳力充足、市场广阔的特点,尤其是养殖罗非鱼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62年以来就从外地引进非洲鲫鱼试养,由于不能在长沙地区水域自然越冬,因此发展速度缓慢,始终未形成生产力。1974-1982年间,通过用电,烧煤加温等方法初步解决了罗非鱼的人工越冬问题,但是,由于耗能大、成本高,未能尽快普及推广。1982年郊区湘湖渔场首先试验利用地下水为热源,使大批罗非鱼人工安全越冬取得成功之后,全郊推广湘湖的经验,大抓越冬温室建设;基本上解决了苗种自给。此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1988,(1):19-19
由王楚松编著的《罗非鱼的养殖》一书,农业出版社将于1988年4月出版(修订第二版)。一本书论述罗非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详细介绍罗非鱼的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以及越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11,32(3):44-45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  相似文献   

13.
我区现有罗非鱼越冬点十一处,面积4739平方米,具有年产幼苗2500万尾,存活春片鱼种150万尾的生产能力。由于苗种能够基本自给,罗非鱼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一九八三年全区推广罗非鱼面积6300余亩,产鱼1.3万担,占该年鲜鱼总产量的17.5%。罗非鱼不仅在我区“安家落户”,而且成为城郊池塘养殖的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 罗非鱼食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近几年养殖面积逐年增加。罗非鱼是热水性鱼类,水温降到14℃以下时,便停止摄食。因此,10月以后,水温降至15℃时,要进入越冬池越冬。越冬过程技术要点如下: 1 越冬池的修建 土池、水泥池均可做为罗非鱼的越冬池,但无论哪种池,都应建在避风、向阳、水质良好、水源和电源都方便的地方。越冬池表  相似文献   

15.
许色明 《内陆水产》2000,25(4):15-15
漳州地区养殖罗非鱼已有40年历史。近10年来 ,由于罗非鱼品种改良和推广单雄性养殖 ,罗非鱼在本地形成了鱼苗繁殖、单雄性制种(杂交、药物引导)、野外自然越冬培育鱼种的热潮。每年在漳州地区自然越冬后供应本省及广东、江西、浙江等省的罗非鱼种达4500t、成鱼上万吨 ,成为本地区淡水养殖的一个产业。虽然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罗非鱼能在野外自然越冬 ,但也由于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片生态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塘 ,也存在着越冬鱼苗成活率不同的现象。笔者从事罗非鱼制种及野外培育越冬罗非鱼种多年 ,现就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热温泉培育越冬罗非鱼苗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场内现存罗非鱼苗种规格偏小(50克左右),怎样在越冬时间内利用地热温泉资源优势培育出大规格罗非鱼苗种,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同行参考。一、越冬水源及越冬室条件热水水源来源于场内两口地热温泉井,水温为72~75℃,井深120米,井内安装5.5千瓦耐高温潜水泵,每小时出热水量为30米3,水质除溶氧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冷水水源为场南一条清洁无污染的河流,安装了10千瓦水泵一台。越冬室分为东、西两个车间,养殖的实用面积为1500米2,每个车间有池子10个,每个面积75米2,混凝土结构,池子深2…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在我区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区水产养殖的一个拳头产品,罗非鱼种越冬量急剧增加;但近年来各地越冬罗非鱼种均发生严重病害,造成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从事罗非鱼越冬工作8年,现就罗非鱼越冬期病害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奥尼罗非鱼进行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奥尼罗非鱼的遗传性状、制种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商品鱼饲养、越冬保种和疾病防治等生产技术,可为奥尼罗非鱼在我国更大面积推广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单纯的罗非鱼种越冬已无增值潜力。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热能资源,提高现有越冬条件下的经济效益,笔者进行了罗非鱼种和清道夫混合越冬试验,同等条件下每667m^2增加经济效益9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