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诱变品系稻瘟病抗性变异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期苗叶瘟抗谱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高代品系(6代以上)病圃田间穗颈瘟的鉴定,表明苗期表现抗稻瘟病的品种多数在成熟期同样表现抗或高抗稻瘟病。SSR多态性分析表明粤香占和青华占突变品系与原种间存在1.6%~17.4%和7.2%~10.4%的多态性频率,并存在3种多态性表现形式:(1)扩增片段数增加,(2)扩增片段数减少,(3)扩增片段大小有差异。说明由空间环境诱导的DNA变异可能并非是单纯的点突变。进一步分析诱变品系的多态性频率与抗病性的关系,发现部分诱变品系的抗性随着多态性频率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0~1992年研究了涂抹接种法应用于水稻稻瘟病穗瘟鉴定的接种效果,穗瘟涂抹接种是采用画笔将混有10~20万/ml孢子液的2%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直接涂抹于穗颈节部。经与喷雾、注射和湿棉球包穗接种法比较,涂抹接种法具有侵染率高,接种用菌量少,症状明显,且接近自然发病条件等特点。用该方法接种98个浙江省水稻品种进行验证表明,涂抹接种法可以明确区分水稻品种穗瘟抗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我国水稻稻瘟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面向21世纪,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稻瘟病菌变异机制、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机理、持久抗瘟性及生物技术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从而促进防治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达到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在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在水稻研究中常用的4种分子标记RFLR,RAPD,AFLP和SSR,综述了这4种分子标记在我国野生稻群体遗传结构,多样性研究及其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香占和青华占2个水稻品种的种子经过高空气球搭载后,选育出株型好、分蘖力强,产量提高的空间诱变高代(6代以上)品系.为了解空间诱变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变异情况,采用36个广东省稻瘟病菌不同致病型的代表菌株分别对粤香占和青华占及其空间诱变品系进行抗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诱变能使水稻品种产生稻瘟病抗性变异,有的诱变品系比原种抗病,有的则比原种感病.②空间诱变产生的抗病性变异比较复杂,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变异不一样.③空间诱变引起的稻瘟病抗性变异有可能是由多个抗病基因引起的.④空间诱变可以获得抗稻瘟病的特异种质.粤香占是感病品种,本研究测定的抗谱为25%,从其空间诱变品系中,获得高抗稻瘟病的2个品系YX-8和YX-9,抗谱达到94.4%.空间诱变抗病品系的穗颈瘟鉴定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越西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阿说所布(四川省越西县农业局植保站615000)越西县位于四川省攀西北部边缘,介于北纬28°18’~28°53’,东经102°20’~102°54’之间,海拔1170~4791米,年平均气温7.2~13.4℃,年降雨量1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一对抗瘟性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 H7R (抗病)和H7S (感病),经稻瘟病菌诱导后提取RNA,进行m 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display,DD)。在获得多个差异cDNA片段的基础上,经PCR重扩增,Southern杂交粗筛,Northern进一步鉴定。其中25号片段(克隆RM a25)经序列测定,国际联网查询,证实是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水稻新基因cDNA片段。  相似文献   

9.
在佛罗里达州,水稻主要种植在亚热带气候下的有机土壤中.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而植物可利用硅(Si)含量低.1987和1988年分别用硅酸钙炉渣按0、5、10和15Mg/公顷用量撒施.1987年,使用硅酸钙炉渣后,稻瘟病比对照减少30.5%,胡麻斑病减少15.0%.1988年,稻瘟病和胡麻斑病分别比对照减少17.4%和32.4%.硅渣-病情和硅渣-产量关系可用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分别描述。且相关显著(P<0.05).在水稻秸秆样本中,只有硅(Si)含量随着硅渣使用量增加,而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钙(Ca)则不表现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硅含量是病害强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和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是水稻种子产地检疫中最重要的两种检疫对象,且同属于水稻黄单胞杆菌。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比较基因组学算法对两种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得到一系列能够区分两种病原的特异性PCR引物。结合简单的PCR技术及全自动DNA分析系统,我们选取了12对引物分别对23株水稻白叶枯病菌和5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及其它相关菌株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2对显性标记(Xoo-Hpa1和Xoc-ORF2)以及3对共显性分子标记(M568、M897和M1575)可以达到理想的区分检测两种病原的效果。分子标记的检测灵敏度从5×104到5 × 107cfu·mL-1不等,且从水稻种子浸提液中也能成功地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本研究丰富了检测标记的靶位点,并有效的结合了高通量检测的手段对多位点联合分析,增强了检测的可靠性,有望在今后的植物检疫及病原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拮抗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拮抗细菌(Bacilluspumilus)接种在12种不同配方的发酵液中培养,测定不同发酵过滤液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发酵液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配方Ⅸ的发酵过滤液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其它11种配方,配方Ⅷ、Ⅶ、Ⅺ、Ⅻ的抑制效果仅次于配方Ⅸ;将拮抗细菌发酵液100倍、200倍、300倍稀释液和对照农药富士1号500倍稀释液于水稻抽穗期进行稻瘟病防治试验,田间药效试验显示,拮抗细菌发酵液100倍稀释液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达41.92%,其防效与40%富士1号的防治效果(41.66%)相近,而拮抗细菌发酵液200倍和3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40%富士1号500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个稻瘟病菌小种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籼稻和粳稻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21.62%和39.05%,说明粳稻具有较籼稻更广的抗谱;浙江省新品种(系)对ZB13小种具有较高的感病率,籼稻和粳稻的感病率分别为69.37%和52.07%。  相似文献   

13.
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鉴定克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 系统深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的相互作用, 揭示水稻的抗病机制, 进而创制推广抗稻瘟病新材料, 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稻瘟病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鉴定、分子机理解析和应用等进展, 总结归纳了抗病基因聚合、分子设计育种、感病基因编辑、抗病基因的病原诱导表达等抗病育种主要策略。最后提出充分利用种质资源, 利用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及创制新材料, 深入研究叶瘟和穗瘟抗病机制差异等是稻瘟病抗病育种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月霞 《植物保护》2017,43(5):27-34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是影响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变异,抗病品种选育时间较长,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对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生物农药具有低残留、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杀菌剂。在稻瘟病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植保素。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生防机制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对稻瘟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将推广的54份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组合共49个,占90.7%;其中,高抗(抗性比≥91%)组合30个,占55.6%。对稻白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没有高抗(HR)和抗(R)的组合,仅有一个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表现为中抗(mR),仅占1.9%,其余53个组合都表现感病,占98.1%。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稻瘟病表现高抗的30个杂交稻组合都不抗白叶枯病,而中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比为74%。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成艳 《植物保护》2011,37(4):142-145
1998-2009年采用稻瘟病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鉴定2种方法,共鉴定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485份(次),鉴定出抗稻瘟病新品种(系)109份,12年间先后推广了‘空育131’、‘绥粳3号’、‘龙粳12’、‘龙粳14’、‘垦稻12’等49个新品种,推广了3个超级稻品种‘龙粳14’、‘龙粳18’、‘龙粳21’,18个新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稻瘟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瘟病的发生程度与施氮量有关, ‘空育131’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 ‘垦鉴稻6号’在施氮量为150~170 kg/hm2时, 叶瘟、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且病情发展进程慢。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空育131’的叶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高, 但‘空育131’的穗颈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低。通过掌握‘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的施氮量, 可有效控制稻瘟病, 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2~1997年通过稻瘟病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2种方法,共鉴定寒地水稻新品种(系)632份(次),鉴定出抗稻瘟病新品种(系)52份,在黑龙江省先后推广普粘七号、藤系137等12个,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