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化螟防治指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二化螟日趋严重,用药量不断增大,特别是杂交稻用药多成本高,带来一系列问题.为寻求解决途径,1982年以杂交稻汕优3号为主要对象,采用田间笼罩接卵方法,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二化螟的卵量与为害和不同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探讨防治指标,以供商榷.卵块密度对不同生育期杂交稻的为害与损失(一)分蘖期(播种后第31天接虫)有卵量就有为害,卵量愈大为害愈重.卵量与枯心相关值为0.9489,相关极显著.每亩170个卵块枯心率10.83%,2660个卵块枯心率27.53%.但有为害并不等于有损失,一定量的枯心率对产量没有影响,有的反而增产.如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密度过小,小麦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难以获得较高产量;若密度过大,小麦易倒伏,造成减产。作者于1982——1983年对豫麦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校内进行,土壤肥力为中上等,共设十个处理,即每亩基本苗分别为3、6、9、12、15、18、21、24、27、30万株,重复4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0.02亩.其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3.
1983年在万寿公社园田十队进行了地膜覆盖不同密度对大蒜产量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适宜的栽培方法。一、试材与方法供试品种为紫皮蒜。以地膜覆盖和不覆盖两种形式,分每亩3万、4万、5万株三个栽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长10米,宽1米,每小区面积0.015亩。以覆盖和不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1982~1983年在淤质土冬闲田上进行.供试组合为泗优6号和汕优3号,设每亩播量10斤、20斤、30斤三个处理.小区面积90平方尺,三次重复,随机排列.1982年于4月19日播种,1983年于5月7日播种,地膜覆盖至齐苗.秧苗总施氮量为每亩38斤,水浆管理按常规进行.出苗后每小区定10株秧苗标记叶龄.播种后30天前每10天,30天后每3~5天调查一次叶龄、株高以及单株茎蘖数、鲜干重和叶面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转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接虫量与残虫量的关系2代呈对数增长,3、4代表现为直线增长;转Bt棉田棉铃虫2、3、4代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8和10头或蕾铃被害率依次达1.18%、2.70%和3.30%。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冬麦田油毡隔离、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蛴螬的为害损失率。结果表明:蛴螬的虫口密度与冬小麦产量损失率有密切的关系,平均每增加1头,产量损失0.8610%。防治指标可用ET=CC/EC.y.yR.SC.P来计算。  相似文献   

7.
我省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三大类。现阶段蛴螬仍是上升趋势,据1983年50个县调查,平均每亩有蛴螬4,080头,比1982年增加13.5%;高密度田块,每亩达2.3万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1983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冬麦田油毡隔离、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蛴螬的为害损失率。结果表明:蛴螬的虫口密度与冬小麦产量损失率有密切的关系,平均每增加1头,产量损失0.8610%。防治指标可用ET=Cc/Ec·y·yR·Sc·P来计算。  相似文献   

9.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 蛴螬是农作物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它为害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多种农作物的地下根、茎,造成幼苗枯死。其成虫还可为害农作物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使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尤为严重。它咬食花生果,使花生形成空壳。据浚县植保植检站2001年调查,花生田每亩有蛴螬15200余头,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22.7头,一股每穴花生有虫1.7头,严重地块有蛴螬2头以上。该年度因蛴螬为害,花生空壳率达5%~15%,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别用“湘矮早9号”(早稻)及“洞庭晚籼”(晚稻)孕穗期叶片饲养稻纵卷叶螟幼虫,饲养期间温度分别为26-30℃及18-22℃,结果平均每虫食叶面积分别为20.38cm~2及22.68cm~2。幼虫食量增长规律类同“Dyar氏法则”,其中四龄食量约占20%,五龄约占70%。1982年在常德县湖区进行人工模拟试验,品种“湘矮早9号”,每亩施纯氮12.5公斤,剪叶叶位为剑叶(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剪叶面积为0、9、10、15cm~2四个级别。结果剪叶面积(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Y=-1.34' 0.616X(r=0.85),当Y为2%时(经济允许水平),则X为5.7270cm~2,相当于每亩81,355头幼虫的取食量。所得结果与人工接虫试验基本一致,本文并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早稻穗期赤斑黑沫蝉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笼罩接虫试验表明,水稻穗期受赤斑黑沫蝉危害后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受害叶面积和秕谷率增加,并得出了早稻穗期产量损失(y)与每丛禾赫斑黑沫蝉数量(x)的回归方程,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赤斑黑沫蝉防治指为每丛禾0.23头,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进行了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二点委夜蛾样点接虫量与玉米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2.642682927+7.698963415X,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46%,代入回归算出防治指标为每样点0.92头;进一步确定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5级样点虫量分别为:0.92~1、1.1~2.0、2.1~2.6、2.61~3.6头和3.6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指标,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虫和模拟防治方法,以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接入草地贪夜蛾3龄初期幼虫,设0、1、2和3头·株-14个处理,重复3次,接虫后第7天喷药杀灭幼虫,待受害叶片完全长出后调查玉米叶面积,至玉米收获期调查株高、穗长、穗直径、百粒质量、穗粒质量、产量等指标,计算草地贪夜蛾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及防治指标。【结果】玉米受害叶面积、叶面积损失率和产量损失率均随幼虫密度提高而加大,2021年夏玉米3个生育时期平均每头幼虫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7.54%、4.99%和3.96%,2022年分别为7.33%、5.34%和4.59%。产量水平7 500~12 000 kg·hm-2条件下,化学防治为主时,夏玉米小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指标为11.1~17.6头·百株-1,大喇叭口期为15.9~25.4头·百株-1,吐丝期为21.9~35.0头·百株-1<...  相似文献   

14.
棉花红铃虫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它不仅危害棉花的蕾和花,更危害棉花的青铃。蕾被害后脱落6.1%,花被害后脱落65.3%,棉铃被害后则造成殭瓣黄花。罩籠接虫试验结果,每亩放虫80对造成殭瓣5.8%,损失3.9%;放虫400对造成殭瓣34.8%,损失35.5%;放虫1,600对造成殭瓣57.6%,损失78%。ЭММθ(1955)估计,全世界71个遭受红铃虫危害的产棉国家平均每年损失  相似文献   

15.
慈姑钻心虫(Phalonidia sp.)属鳞翅目细卷蛾科,是为害慈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江苏海安、扬州、邢江等地调查,为害严重的田块,株受害率高达70%,平均达25%.为了提高慈姑产量,1982~1983年对此虫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探讨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危害与产量损失。结果表明,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从各代棉铃虫的接虫数量与残虫量的线性关系看,2代虫量呈对数增长,3、4代虫量表现为直线增长;Bt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可以幼虫数量与蕾铃被害率两项指标来把握,其2、3、4代虫量分别为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头、8头和10头,若以Bt棉的蕾铃被害率为防治指标,则依次为1.18%、2.70%3.30%。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我县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有大豆栽培的区域均有大豆食心虫发生,部分地区虫食率达5-10%,造成粮食损失4-15%。如对大豆食心虫进行有效防治,可使虫食率降低15-20%,挽回粮食损失6-13%,提高大豆等级1-2级。  相似文献   

18.
1983-1986年在河北省邯郸地区,从不同世代、不同虫量及不同类型棉田,采用自然感虫和人工控制虫量的开放式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结果得知每头二代幼虫为害蕾铃约13个、顶尖约0.5;每头三代幼虫约为害蕾铃14个。群体为害量与虫量的关系呈对数曲线变化。为害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成铃数的多少,而对品质的影响则决定于造成霜前花的比例大小。由于棉花的补偿能力,低虫量为害对产量反有所增加;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田棉花的补偿能力不同,为制定经济阈值提供依据。通过对虫量与产值损失率的关系分析,建立了产值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19.
油菜金花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多分布在我省丘陵旱薄地区。成、幼虫皆可为害油菜,大发生年可造成油菜严重减产,甚至大面积毁种绝收。1982年密县发生面积20521亩,占总播种面积均68.1%,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6%,损失油菜籽60余万斤,1983年尉氏县大发生,不少油菜被吃成  相似文献   

20.
<正> 稻苞虫是水稻上的大害虫,俗名结苞虫、青虫,属鳞翅目、弄蝶科。水稻孕穗期被害后,稻穗比健穗短小5—50%,每穗谷粒减少40—50%,千粒重减轻15—20%,秕粒增加,严重时稻叶被吃光,不能抽穗。据试验每丛稻平均有1头幼虫,可使稻谷减少16%;有幼虫2头时,损失稻谷24%;3头时损失稻谷37%;如果每亩有幼虫7—10万头,可使稻谷减产50%,甚至颗粒无收。我省发生的稻苞虫大约有五种:即直纹稻苞虫、曲纹稻苞虫、么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和小黄斑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发生为主,约占总发生量的90%,分布于全省稻区;其次为隐纹稻苞虫,另三种发生量更少。本文就直纹稻苞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