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和发 《茶业通报》2011,(4):147-149
2榷茶贡茶(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2.1榷茶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赵宋刚立国三年,太祖赵匡胤,诏于京(开封),建(福建建瓯)、汉(湖北汉阳)、蕲口(湖北蕲春)置榷货务,垄断茶、盐、香、药,禁私买茶,商人贩茶,须向京师纳钱买引票,凭票至榷货务取茶。榷茶制在唐代晚期即试行,遭到朝野反对,仅试行两个月而夭折。  相似文献   

2.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3.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制茶的历史     
一、制茶的开始中国自很古时代就开始利用茶这种植物作饮料了,甚至有说是从药神神农时代开始的,但其普及还是经过三国至唐代才开始的。后来,名茶产地中国的主要茶产地的形成也是从唐代开始的。随着饮茶的普及发展,制茶技术也发展起来;由茶圃、茶田的形成逐步发展为茶行  相似文献   

5.
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茶的鲜叶有治病的功效,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利用茶叶也最早,据历史资料,商朝(约公元前16—11世纪)鲜叶晒干作贡品,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茶作祭品,春秋(公元前770—476年)茶作饭菜。战国(公元前475—221年)茶作药物,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茶为主要商品之一,西晋(公元265—316年)茶的鲜叶作羹饮,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鲜叶加工作饼茶,唐朝(公元618—907年)发明蒸青团茶,宋朝(公元960—1279年)发明蒸青  相似文献   

6.
北苑茶历史上产于建安郡北苑(今建瓯县内)。北苑茶始于唐季,为宋、元两朝的贡茶,当时是福建也是全国茶叶的魁首,曾有“名冠天下”之称。到了明朝以后,北苑茶渐渐地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诸多启发。 1、北苑茶制造精工,糜费极度.南宋时期发展到了极顶。北苑茶是饼茶(或团茶),宋时其品种花色日新月异,越制越精,一品胜一品,《宣和北苑贡茶录》有载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制其佳者,号日京铤。…。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至道初,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指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其间共计二百六十八年的封建统治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清代的茶诗词大部分都是文人或官员所写,有人统计过,清代有140余人写过550多篇茶诗,除乾隆(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最善写茶诗外,写茶诗词较多者为清代文学家、诗人厉鹗(公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历史上的元代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专制王朝。元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有说从元世祖忽必烈即位至元顺帝末年(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前后也只有一百零八年;还有说元代应从南宋被灭亡的公元1279年算起至元顺帝末年(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那么就更短了,仅有八十九年。由于时间相对较短,元代茶叶诗词的作品也就相对较少。我们常见的茶诗词多半是一些元代不是僧人的诗人如刘秉忠、谢宗可、林锡瓮、虞集、洪希文、赵孟頫、谢应芳、倪瓒、蔡廷秀、马臻、  相似文献   

9.
我省茶叶产制自唐代始见诸文字记载,多是蒸青碾碎压制成片状的团茶。至明代初改制为芽茶,采取蒸青后焙干成绿茶,明中叶后逐渐改为炒青焙干或炒干的绿茶,至于何时始制红茶说法不一,其制法史料记录较少见。为此查考我国红茶有关史料与参考外传其他各国制茶的记载,来探讨我省红茶的起源与发展,由于红茶产制资料较少,加上水平有限,可能有偏差,为了抛砖引玉,兹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一)我国红茶古籍记载,有以下版本。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宋代在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一十九年,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到了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饮茶也更普及了。单就宋代产生的诗僧以及他们所写的茶诗词来看,也远比唐代多,正如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所说:"在比例上,唐代诗歌中,茶只偶尔出现。到了宋代,每一诗家都有茶诗,也可看到茶已真正进入生活了。"在宋代众多的诗僧中,最突出最著名的诗僧应是北宋后期的江西筠州僧释惠洪。释惠洪(公元  相似文献   

11.
郑文佳,高级农艺师,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同年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工作;1997年负责制茶研究室日常工作,1998年3月,任制茶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2年8月至今,任茶学研究室主任、制茶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2.
话说保健茶     
茶叶最初作为药物来使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饮料,并在充分认识茶的药用功效后,在单纯茶的基础上发展到保健茶。保健茶,又称药茶,指以茶为主要原料,配伍其它的中草药制成的保健饮品,侧重保健养生。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历代医家积累的养生治疗单方、验方之类的保健茶和民间公认的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代茶饮,侧重医疗疾病。我国制作保健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就有茶饼冲泡加人葱姜桔的配料,喝了这种茶可醒酒提神。此乃关于保健茶起源的最早记载。保健茶在唐宋时期有了发展,明清时期比较盛行,有保健茶的专篇,收集…  相似文献   

13.
1 历史回顾:在公元805年日本开始种植茶叶前的3000多a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茶叶生产国。以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诞生为标志,中国茶业在唐朝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在唐朝还开了对茶征税的先河,在宋朝萌生了茶马交易、茶行。在唐、宋时期茶文化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国茶业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在明朝首次将“茶法”纳入正式法典《大明律、户律、课程》。明清时采取的海禁、闭关政策虽对我国茶业外贸发展不利,但到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出口仍达3万t,商品量也达13万t。鸦片战争后,茶叶迅速增长,到1886年最高点出口量达13.6万t,产…  相似文献   

14.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生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密茶”的记载。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中有“茶已三献”的记载。从史料上分析,“白族三道茶”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习俗。最先是烤茶,就是晒青毛茶放在砂罐中…  相似文献   

15.
漫谈广东古今茶产业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福  陈栋 《茶业通报》2001,23(3):47-47,F003
1 广东茶产业茶文化之起源广东早在西汉时期 (公元前 2 0 6~前 2 5年 )以前 ,先民就已利用茶叶 ,西汉末年便有少量茶叶由海路销往南洋诸国。南朝梁武帝时 (50 2 -54 9年 )东莞僧人在铁炉岭 (今茶山镇境内 )建雁塔寺沿山种茶 ,这是见诸文献广东人工种茶开端。直至唐代饮茶之风兴起 ,茶叶内需和外销增加 ,唐代诗人曹松寓居南海西樵山 ,移植顾诸茶其上 ,教民种茶、制茶 ,较大规模发展商品茶园 ,茶区扩大至 1 1个县 ,其时广州已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出口茶埠。汉末至隋唐期间 ,中原人民大批南迁 ,部分进入广东 ,带来中原生产技术和文化 ,促进了广…  相似文献   

16.
白茶溯源     
白茶是世界茶叶之珍品,也是福建传统特种外销茶类之一。历史悠久,素负盛名。我国十九世纪白茶出口的史实已为众所周知。然而,白茶源于何时却说法不一。早自陆羽《茶经》(公元758年),迟至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相去一千多年。我们不妨从历代有关“白茶”的记述和芽茶的采制方法及制茶技术的沿革,探究白茶制法的形成,以期对白茶始源的稽考。  相似文献   

17.
帅沛 《茶业通报》1989,11(4):37-37
浙江省临安茶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眉茶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于1984年10月起在制茶车间和技术科试行“制率奖”,它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茶车间完成技术科下达的制率100%,全面完成各花色等级,每人每月得奖金10元. 二、制茶车间超制率部分,折合标准级成品后,换算成金额,由车间和厂部三七开形式分成,即30%奖励制茶车间,70%归厂部。三、制茶车间完不成制率,分析原因,视情况处罚制茶车间。四、为了防止制茶车间精制取料中片面挖制率、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制率奖”设奖标准规定各花色等级都以成箱品计算,而不是以半成品计算。  相似文献   

18.
饮茶起源于中国西南部云南、四川一带,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传到东部江南一带,到了南北朝才逐渐传到北方。东晋、十六国时代(公元317~420年),饮茶尚为北人所非。豆西北边莱市场的开辟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72~499年)迁都洛阳,饮茶习惯乃流传于北部及西北部。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人民生活中乳肉食物占有很大的比重。饮茶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功能。因此,饮茶风气传到西北后,很快就普及民间,西北茶市也很快繁荣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和“一日无茶则滞,三日…  相似文献   

19.
饮茶发展     
饮茶效用的发展约可分为五个时期:一、从神农时期到春秋前期,最初作为祭品;二、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逐渐作为饭菜;三、从西汉初期到西汉中期,推广为药用;四,从西汉后期至三国,发展为宫廷的高贵饮料;五、从西晋到隋朝形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了。这是指主要的作用而言。其实各个时期互相交错,不能机械地划分。  相似文献   

20.
六、安溪乌龙茶的发展据史载:安溪乌龙茶至清光绪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县乌龙茶产量达1250吨。进人民国,安溪乌龙茶逐渐走下坡路。·民国25年(1936年)全县茶叶产量降为550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外销中断,安溪乌龙茶受到严重破坏,大片茶园荒芜,不少茶厂倒闭,产量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安溪乌龙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较快的发展。48年来,经历过恢复、受挫、发展三个时期。(一)、恢复时期(1949-1965年)1949年安溪广大茶农垦复荒芜茶园,改造低产茶园,恢复到29953亩,茶叶产量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