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包衣种子贮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包衣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项技术措施,但随着种子包衣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包衣种子的隔年贮藏技术已成为种子经营者面临的又一新问题.韩城市从1996年开始每年不同程度积压包衣种子,为了进一步探索剩余包衣种子在隔年贮藏期间水分、发芽率变化规律,从2003年开始我们着手研究包衣种子贮藏不同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水稻苗期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种子企业为了降低风险,确保农民利益,采用种子包衣处理,然而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习惯用不包衣种子,对包衣种子是否浸种、浸种究竟以多长时间为宜不明确,为此做了该试验,仅供广大农户及种子推广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工厂化育秧中的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兵  陈忠慧 《种子》2002,(3):51-52
为了适应水稻抛秧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精密播种的需要,对稻种进行了包衣处理,改变了传统农艺措施,使种子包衣技术与工厂化育秧技术、农艺与农机紧密结合,相互适应,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包衣种子一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战奇 《种子科技》2005,23(1):12-13
种子包衣技术曾是我国"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是实施"种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种子利用率,发挥良种价值,促进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 种子包衣前对种子的处理 种子包衣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除掉草籽、土块、碎茎叶、废种子及灰尘等各类杂质.若种子中含杂质过多,一是会浪费药剂,二是会造成包衣质量差 ,特别是种子表面尘土较多时,药剂不能很好地粘附,影响包衣的成膜性.  相似文献   

7.
种子包衣就是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与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多种微肥 ,生长调节剂、物质缓释剂 ,粘合剂等有效成份 ,通过科学配制加工而成 ,将其均匀包裹于精选后的种子表面 ,形成包衣种子 ,播后种子吸水膨胀 ,萌发生长 ,其“衣”内的农药 ,微肥等随之缓慢的溶解 ,并释放出来 ,以防病 ,防虫 ,促进幼苗生长 ,提高出苗率。据试验统计对苗期病虫防治效果可达 80 %以上 ,棉花增产 12 %~ 18% ,玉米增产 15 %~ 2 0 % ,小麦增产 10 %左右 ,花生增产 10 %~ 15 % ,大豆增产 6 %~11%。另外 ,种子包衣可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了农药直接进入农田的…  相似文献   

8.
早稻种子包衣效应研究及种衣剂型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安排9种种衣剂6个试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包衣种子种子发芽率普遍提高,包衣后早稻秧苗素质普遍提高,成秧率提高,苗期病虫害减轻,促进了大田产量的提高;以产量为主要考察性状,综合包衣种子发芽率、秧苗素质、成秧率、苗期抗性表现,认为ZSB、科农16号、优富8号三种种衣剂包衣效果最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推广包衣技术加快种子工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广包衣技术加快种子工程建设吴沛良(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09)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突出抓好种子工程”载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要文献中,这充分说明了创建种子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良种包衣是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玉米包衣种子的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种子包衣对田间出苗率、幼苗生长状况、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3)能使播期提前5d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玉米杂交制种中经常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父母本,花期不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错期播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在实际制种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授粉不足,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旱稻旱种与水稻旱栽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华  郭德金 《种子》2005,24(6):68-70
本文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的2002年长江中下游组国家旱稻品种试验、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旱栽多点试验,分析了我国南方旱稻品种旱种与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旱栽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旱稻品种旱种时,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853 752,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 0.651 136;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时,结实率(X3)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3y= 0.870 712;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631 392;水稻品种旱栽时,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 0.884 530 5;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623 961,均为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育种技术先进,为高产、多抗、广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水稻的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和抗性提高对解决粮食问题、减轻环境污染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轻简化的绿色栽培成为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淹水直播栽培模式能节省劳力、节约资源、有效降低杂草危害,从而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近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淹水直播环境相对低氧,需有具备耐淹水低氧萌发性能的水稻品种作为配套,以保证出苗率。对水稻育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综述了水稻耐淹水萌发表型的遗传研究、基因鉴定、连锁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并指出了该领域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莱达鲁萨兰国水稻生产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文莱达鲁萨兰国(文莱)位于东南亚(115°E、5°N)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分隔成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国土面积仅5765km2,被誉为"袖珍之国",海岸线长约161km,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是我国农作物种子方面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它为种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种子管理系统和种子企业再上新台阶、实现突破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这将推动种子企业的体制改革和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加快整合重组。种子企业应当首先从种子生产的源头着手,抓好制种基地建设,逐步使基地向自然条件优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方案科学规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直播稻出苗的好坏是生产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播种质量尤为关键。本试验旨在探寻玉林地区丸粒化处理直播优质稻的发芽特性及产量影响,为玉林地区水稻直播生产一播全苗、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试验以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美香占2号种子发芽率均呈现“S”型变化,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终发芽率为79.00%,出苗率和成秧率分别为60.96%和56.35%,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241.2kg/hm2、1015.4kg/hm2,增幅达到了23.19%和19.76%。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根据实际需求增强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使用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种子直播能减少劳动力、农药、除草剂的投入,是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增效探索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江 《中国种业》2003,(9):29-29
玉米制种采取地膜栽培可以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满足玉米制种前期生长需要的地温并加快其生长和发育速度,促进早熟,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广和使用这项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强度,加快播种进度。经近几年的推广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有关技术要点简述如下。1播前准备工作在做好隔离区设置规划的基础上,对制种地块适时早准备、早播种。首先要进行春汇复耕,拾净残茬残膜,然后在地表撒施优质农家肥每667m24000~5000kg,结合复耕一次性顺沟施入玉米专用肥或磷酸二铵35~40k…  相似文献   

18.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粮,因此稻米产量的增加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人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人口增多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是解决全球范围内粮食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至今全国各地种植的水稻 60%以上为杂交种,可见,提高水稻杂交制种的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生产合格的杂交水稻种子、规避质量风险是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种子质量.除了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教育外.还需进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认真抓好全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Inheritance of the duration from seeding to heading in rice was analyzed by divid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into the basic vegetative phase (b.v.p.) and the photoperiod-sensitive phase (p.s.p.). Concurr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two physiologic phases on pure lines and hybrids was facilitated by testing vegetative tillers of the same plant under two photoperiods.In nine crosses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by insensitive arieties where the parents differed appreciably in b.v.p. estimates obtained under a 10-hour photoperiod, two to three Ef genes of relatively discrete effect controlled the F2 variation in b.v.p. Short b.v.p. was controlled by dominant genes of cumulative but unequal effect. In three other sensitive × insensitive crosses where the parents differed less in b.v.p., the F2 segregation could be ascribed to two to four pairs of metrical alleles with equal or unequal effect.Concurrent data obtained from sensitive × insensitive crosses grown under a 16-hour photoperiod indicate the action of one or two (duplicate) dominant Se genes in controlling strong sensitivity to a long photoperiod. One insensitive variety appeared to carry a recessive inhibitor, i-Se. The Se gene(s) is epistatic to the Ef genes in the expression of earliness under a short photoperiod. Pooled data also sugges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nd a short b.v.p. in a large proportion of F2 plants.Field data on the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obtained under natural daylength generally indicated agreement with duplicate plantings grown under controlled photoperiods. Segregation for the optimum photoperiod and critical photoperiod under a changing photoperiod in the field plantings probably resulted in modified expression of the Se and Ef genes.Research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 GB-2417 from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