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主要针对西藏雅江流域种植区域在自然雨水灌溉、人工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合理控制灌溉方式之下对西藏主要推广的粮食作物——藏青-2000群体综合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青稞-2000的周年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进行处理,测定各个阶段时期的群体素质指标,为达到青稞-2000优质高产的目的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试验数据得出,在自然雨水灌溉、人工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合理控制灌溉4种常规灌溉方式之下,年均灌溉总量分别为25 m3、150 m3、100 m3和85 m3,藏青-2000亩产量分别为310 kg、230 kg、260 kg、380 kg,该结果充分说明了在科学合理控制水分灌溉之下为藏青-2000良好生长开辟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同时也为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灌溉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6—2019年对水稻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量、排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等指标,可知间歇灌溉应用效果更好.间歇灌溉方式下早稻和晚稻的灌水量分别为(201.5±34.8)和(240.9±42.1)mm,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35和1.38 kg/m3,产量分别为(6189.0±373.5)和(6409.0±682.5)kg/hm2.间歇灌溉结合70%化学肥料+30%菌肥的配比下,水稻产量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效益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87~2003年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对水稻需水量、需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水稻耗水量和水稻需水系数,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学报》2022,(4):10-13
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872003年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对水稻需水量、需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水稻耗水量和水稻需水系数,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条件下,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控制,研究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浅湿间歇灌溉处理下的水稻株高比常规灌溉118.1 cm要小,分别为93.1、98.2、109.2、100.5、109.3、101.5 cm,因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对最终产量来说,常规灌溉下水稻产量最高,全程浅水灌溉产量最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分别进行水分控制的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2.0、7 208.0、6 046.5 kg/hm2.[结论]水稻前后期生产中水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中期可进行适度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普通灌渠、压实灌渠、水泥灌渠、塑料灌渠和深渠5种处理及田间保水灌溉、控制灌溉、间控灌溉、间歇灌溉4种灌溉处理,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水稻节水关键指标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渠的水量损失存在明显差异,以塑料和水泥灌渠保水性最为理想;田间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评价以间歇灌溉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耗水规律、水稻水分生产率及产量影响研究,确定最佳水氮耦合模式。采用全面小区试验,以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四种灌溉水平(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淹灌)和四种施氮水平(135、105、75、0 kg·hm-2)。结果表明,水稻阶段耗水量以分蘖和拔孕期最多,两个阶段耗水量约占水稻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50%;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控制灌溉耗水强度最低,淹灌耗水强度最高;相同水分管理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水稻耗水强度表现出增加趋势;控制灌溉水稻水分生产率最大;产量在间歇灌溉常氮水平时达到最大值;控制灌溉施氮量105 kg·hm-2是最佳水氮耦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与浅湿干间歇灌溉,研究了2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田用水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较浅湿干间歇灌溉方法节水,同时提高产量,公顷节水660m3,公顷增产411kg,增产率为4.4%。  相似文献   

9.
余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04-17906,17970
[目的]为缓解贵州省农田灌溉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达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通过进行连续的水稻节水灌溉试验,总结适宜贵州省水稻灌溉的模式.[方法]采用科灌、科蓄及普灌3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灌溉水量、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科蓄模式下净灌溉定额最少(3979.50 m3/hm2)、水稻产量最高(9024.00 kg/hm2)、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最高(3.28 kg/m3),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灌溉模式.[结论]科蓄模式适合贵州省农业耕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间歇灌溉下水稻适宜施硅肥时期。2021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津原85”为研究对象,在间歇灌溉下以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水溶性硅肥(6 kg·hm-2)设置6个处理,即:分蘖期(S1)、拔节期(S2)、孕穗期(S3)、抽穗期(S4)、扬花灌浆期(S5)和不施硅肥(CK)。分析间歇灌溉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并作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下增施硅肥对水稻功能叶的叶面积、实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均有促进作用。间歇灌溉下水稻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改善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但施硅肥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不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间歇灌溉下分蘖期施硅肥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率最高。综上,分蘖期为间歇灌溉下水稻推荐的施硅肥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