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向宏 《中国蚕业》2004,25(4):80-81
2003年9月浙江省农业厅联合省蚕茧产业协会在淳安县召开了全省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现场会,全省来自7个市18个被列入"蚕桑西进"和<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区域的县(市、区)农业局局长、丝绸公司经理和蚕桑业务部门负责人,省蚕茧产业协会、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以及浙江省农业厅的有关处室的领导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参观了唐村镇"千亩蚕桑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0,32(1):5-5
2010年3月8—9日,江苏省蚕桑工作暨2010年蚕种合同订购会议在东台召开,全省有关市、县(市、区)蚕桑站站长、蚕种生产单位负责人,共计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蚕种管理所许明芬副所长主持。省蚕种管理所唐国强书记作了题为《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蚕桑产业建设》的讲话,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林工作会议和全省种植业工作会议精神,从蚕桑产业实际出发,“以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的“六个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蚕桑通报》2009,40(4):32-33
茅临生副省长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蚕桑提升改造现场会上指出,种子是农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桑树农桑系列品种、雄蚕品种推广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全省新一代农桑系列品种的覆盖率已经50%以上,雄蚕推广量达到10万张以上,对提高蚕桑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蚕桑提升改造工作要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桑、  相似文献   

4.
由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主持的全省蚕桑产销形势分析与蚕种供应工作会议于2010年元月17日在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白浪湖度假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商务厅市场调节处领导、全省蚕桑市县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代表。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交流全省2009年蚕桑生产及蚕种供应情况,部署2010年蚕桑生产工作,传达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和总结江西综合试验站2009年度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9,(3):47-4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住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机遇,推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8-19日,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仪陇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特色产业处处长肖祥贵、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等领导及全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单位150余人参加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南充家丰(香港)丝绸公司服装生产车间及服装展览厅、仪陇县高标准桑园建设示范点、仪陇蚕桑专家大院、蚕桑科技创新中心、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7月23日,茅临生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座谈会,研究分析近两年来全省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茅临生副省长充分肯定了蚕桑列入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后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蚕桑在我省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优质工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产业组织化、产业品质提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平果市蚕桑产业发展前景,探究了平果市蚕桑高效种养技术,建议加强高效种植技术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加快高效养殖技术创新,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蚕桑产业培育为平果市新兴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12,43(2):37-39
海宁市蚕桑产业历史久、面积广、比重大,是全省重点蚕茧生产县(市)之一。目前实有桑园面积近7000hm。,从业农户6万余户,历年产茧量占浙江省15%、嘉兴市30%左右,生产规模和总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市唯一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市)的产业。  相似文献   

9.
由江西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主持的全省蚕种产销衔接工作会议于2009年2月2013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省蚕桑市、县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交流全省2008年蚕桑生产及蚕种供应情况,部署2009年蚕桑生产工作,传达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议精神,表彰2008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签订2009年全省蚕种购销合同,  相似文献   

10.
由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主持的全省蚕桑生产与蚕种供应工作会议于2008年元月8日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省蚕桑产业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的领导。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交流江西2007年蚕桑生产及蚕种供应情况、表彰2007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签订2008年全省蚕种购销合同  相似文献   

11.
嘉兴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长期以来蚕桑产业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蚕桑产业虽有所萎缩,但全市桑园面积仍有26199hm^2,2004年蚕桑产值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因此,实施蚕桑优化改造既是提高嘉兴蚕业效益,提升蚕桑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嘉兴市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兴市现有桑园面积2.57万hm2,占浙江省的33.2%,2007年饲养蚕种102.34万张,生产蚕茧4.13万t,占全省的42.7%.长期以来,蚕桑产业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全市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嘉兴市加快蚕桑优化改造步伐,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提到了明显提升,但还有诸多瓶颈制约着嘉兴市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246号)文件,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南充市嘉陵区、宜宾市珙县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要求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融合和种养循环发展、质量水平提升,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至此,四川已有6个以蚕桑产业为指导产业的县区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其中凉山州宁南县、广安市武胜县已经在2019年被评为四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南充市仪陇县被评为三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发放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4个贫困县(市、区)的蚕桑生产现状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意愿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配套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市场销售秩序欠规范、传统蚕桑产业效益不理想等贫困县(市、区)蚕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贫困县(市、区)科学合理发展蚕桑生产的对策建议:广西应高度重视有蚕桑生产意愿的贫困县(市、区),加大扶持引导,构建产业配套;挖掘基层人才资源,加大蚕桑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种苗流通与检疫检验制度,确保市场健康有序供给;加快推进蚕桑多元化开发,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贫困地区蚕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和蚕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川蚕业》2015,(3):4-7
<正>地处秦巴山区的广元市朝天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川陕革命老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素有栽桑养蚕传统的朝天区,在《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中,是全省40个蚕桑基地县区之一,也是10个万亩省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片之一。蚕桑产业作为朝天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6.
德清县《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按照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以省级蚕桑产业技术团队为依托,重点示范小蚕工厂化养蚕关键性技术,加强成熟技术的示范应用. 项目实施基地,设在德清县高财蚕桑专业合作社.高财蚕桑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2014年,建立小蚕专用桑园20010 m2,种植强桑1号桑品种.2016年,提升改造小蚕...  相似文献   

17.
海盐县是浙江省蚕茧的主要产区县(市)之一,蚕桑生产是其传统的优势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近年随着农村各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蚕业生产受到各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不利的生产局面下,为提高蚕业在农村生产中的竞争力,根据浙江省蚕桑生产优化改造规划,海盐县被列为浙江省蚕桑生产优化改造的重点县,这对老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海盐县面对这一机遇,以蚕桑生产优化改造为切入点,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增强蚕业竞争力,开展桑园规模小区建设,大力引进桑蚕优良品种,不断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增加蚕茧产质量,促进了蚕桑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初现了优化改造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7,(1):1-5
2017年3月6日,全省蚕桑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张主任指出,近年来各地紧跟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节奏和步伐,主动转变发展理念,大胆尝试和创新,实现了"十三五"蚕桑产业良好开局。面对新的形势,张主任强调,要围绕"精品蚕桑"的发展目标,从产业基础、经营模式、产业形态、产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努力,扬长避短,巩固和发展我省的优势,不断提升竞争力,保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现将张主任讲话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生产规模稳步增长,蚕桑生产水平持续提升,蚕桑产业化稳步推进,蚕桑产业综合产值不断增加。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出,要着力在"川字号"特色产业培育上实现突破,将"川桑"作为全省九大农业领域重点产业之一来抓,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同时,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少、  相似文献   

20.
陕西紫阳县委、县政府咬定做大蚕桑主导产业这篇大文章,依靠体制创新激活力,科技创新增效益,有机地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的新格局,十分稳健地拉长了蚕桑产业链条。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蚕茧工作会上,被省经贸委、省丝绸进出口公司首肯为“紫阳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今年春蚕生产尽管受“4*9“大风雪影响,实际发种量仍达到2.8万张,正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紫阳在建设两大基地,实现三个第一的战略构想中,明确提出到2002年,全县要建成6667万hm2桑,养10万张蚕,产茧350万kg,实现蚕茧人均量创全省第一。围绕这一目标,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加快蚕桑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并从1997年开始,挥动了一系列大手笔,从而成就了蚕桑业,使蚕桑业成为紫阳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主导产业。 1 体制创新,蚕桑产业化之路初现雏型 1997年3月,县委、县政府针对蚕桑产业分割管理的无序体制,以资产为纽带,联合供销、林特两个系统的十八个事业单位投资入股组建了银羽公司,实现了产业的初步联合,由此开始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在实践之中,为进一步打破行政条块分割,形成一统的局面,又把银羽公司和他下属的14个分公司、48个茧站从供销社母体中剥离出来,从而将其变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3个个体茧站也以参股的形式进入银羽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