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弱筋小麦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培育弱筋小麦新品种,对弱筋小麦主导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扬辐麦2号表现略差外,其他宁夏13号、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在本地表现均较好,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对不同施氮量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小麦一生施纯氮16 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宁麦13比宁麦9号明显增产。而在一生施纯氮8 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一生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弱筋小麦扬麦15不同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施氮从180kg/hm2增加到24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磷肥从90kg/hm2增加到150kg/hm2,钾肥从240kg/hm2增加到18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氮、磷、钾三要素用量组合以纯N 240kg/hm2、P2O5 180kg/hm2、K2O 120kg/hm2处理最为适宜,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弱筋小麦宁麦13号的特征特性,并从统一供种、矮壮苗拌种、适期播种、沟系配套、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宁麦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其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了弱筋小麦宁麦13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和施肥规律,结果表明:密度为225万苗/hm2,施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钾120kg/hm2,且氮肥、磷肥、钾肥的基肥与追肥比分别以7∶3、5∶5、7∶3,对提高产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弱筋小麦扬麦15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扬麦15"不同氮、磷、钾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施N量为240 kg/hm~2、施P量为90 kg/hm~2及施K量为120 kg/hm~2时产量达最高,为7 917.6 kg/hm~2。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 9号的特征特性及能充分发挥其品质特性的江苏淮南地区的生态条件。发展专用小麦 ,不仅要有优质品种 ,还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除此以外 ,对优质专用小麦进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弱筋小麦宁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密肥试验,分析优质高产、优质、高产3种群体的差异,探讨弱筋小麦单产6 000 kg·hm-2左右的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中强筋小麦相比,弱筋小麦栽培采取"适度增密,适量减氮,施氮前移"措施,能较好地协调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的六个小麦品种系,以博爱7422为对照作品种比较试验,淮9467,淮9226,皖89236,与对照博爱,7422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安徽13、皖86(79),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淮9467、皖89236在生产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其产量分别达7800kg/hm^2和7755kg/hm^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在海安县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弱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我县承担实施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项目、国家“十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及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无公害饼干小麦产业化”,为进一步筛选适合我县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系),2002、2003年秋播,我县在有关单位指导下,对引进的弱筋小麦新品种(系)进行种植对比试验,比较其综合性状以及在我县的适应性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号的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0月25~30日为播种适期,在此基础上掌握好适宜的群体起点,以210~240万/hm2基本苗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扬麦 13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 ,已通过安徽省审定及江苏省认定。 2 0 0 3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工作座谈会上 ,经专家组鉴评 :扬麦 13品质接近国外优质水平 ,适宜制作优质饼干、糕点。其作为优质弱筋小麦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号的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0月25~30日为播种适期,在此基础上掌握好适宜的群体起点,以210~240万/hm2基本苗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米,随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专用优质小麦种植比例逐年上升。因小麦品质既依品种和生态条件而异,义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农民种植专用小麦,常会出现“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现象,不能很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同时电影响了农民种麦积极性及专用优质小麦的推广。为此,笔者特列出弱筋优质小麦、中筋优质小麦、强筋优质小麦三者种植注意点,籍此以助种植者正确认识、把握三类专用优质小麦生产注意事项,提升本地小麦品质及商品率。  相似文献   

17.
高沙土地区土壤属典型低产土壤。经过试验与总结历年生产经验.笔者提出了高沙土地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扬主13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施氮水平下,在180万~270万苗/hm2范围内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趋势,210万/hm2基本苗处理产量最高。在相同基本苗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结论]从产量角度来看,扬麦13号以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施氮240~300kg/hm2较为适宜。基本苗对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徐月明  王祥菊  刘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89-5293
通过氮肥试验,初步明确了弱筋小麦扬麦9号优质高产的株型指标和群体质量,并研究了其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氮肥对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剑叶宽、倒二叶宽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子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与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节间总长、(穗下节间+穗长)/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上层根数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此次试验条件下,扬麦9号在240万/hm2基本苗基础上,施氮量以180 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处理可建立优质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较好地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机制,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对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其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生理基础研究表明,氮肥基追比7∶1∶2处理与5∶1∶4处理相比,花后7~28 d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低,成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高,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含量低,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低,籽粒蔗糖含量高,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低,淀粉积累量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AGPP、SSS、GBSS与直、支链及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酶对促进籽粒淀粉的积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