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钴60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方法]利用钴60提供的γ射线离子束,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块茎分别进行5、10、20、30、50、70Gy剂量辐照诱变育种试验,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重离子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剂量重离子辐照后马铃薯出苗率、成苗率、植株长势、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不一,10Gy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正效应,高剂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负效应。辐照后M1代植物学性状变异较大,产生了许多有益的突变性状;M2、M3代部分性状趋于稳定遗传。[结论]钴60辐照育种有利于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科学》1993,(2):51-54
以秋水仙素三种浓度处理两个组合的春小麦杂种F_1代种子,再分别用~(60)Coγ射线5种剂量辐照,结果γ射线对观察性状的诱变效应均极显著。秋水仙素仅对一个组合的株高和主穗长有诱变作用,表明秋水仙素的诱变作用受基因型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而秋水仙素与~(60)Coγ射线的交互作用和秋水仙素的作用一致,说明只有在秋水仙素诱变作用有效时,它与γ射线的互作才可能显著。同质性方差分析表明,两个组合5个性状(株高、主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和小穗粒数)的变异无差异,这表明复合处理不受基因型和材料的影响。若以秋水仙素和~(60)Coγ射线两因素处理的变异系数为指标,则新春2号×761的适宜处理法为α_2(秋水仙素400mg/kg)×b_1(~(60)Coγ射线10krad),而Pavan×761的适宜处理方法为α_2(秋水仙素400mg/kg)×b_1(~(60)Coγ射线5kra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0Co-γ辐照处理对库尔勒香梨的诱变效应.[方法]以香梨一年生休眠枝和萌动枝为试材,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并观察与测试两种枝条的当代性状表现.[结果]一定范围的小剂量辐照促进嫁接枝条的成活率,大剂量辐照降低嫁接成活率;辐照引起枝叶发生多种变异,叶片易出现缺刻、波状叶缘、条形窄叶等,枝梢易出现多叉枝、扁化枝和丛状矮枝;辐照对枝梢、叶片的生长产生不规律的影响.[结论]辐照在一定程度上对香梨一年生枝条造成了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研究M2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4个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诱变剂在辣椒M2代株高,单株果数,开花期性状表现了生理损伤.数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3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70min,质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7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60min.M1代的发芽势,根长,成苗率损伤效应与M2代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相关不显著.M1代的株高损伤效应与M2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6.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6个玉米自交系种子,研究对玉米自交系M1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主要株型性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主要雄穗性状和果穗性状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②处理后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表明60Co-γ射线能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结合不同性状的诱变效应,探讨了在实践中对研究材料适宜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C060-γ射线辐照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60和80Gy6不同剂量Co60-γ射线分别辐照甜瓜品种金凤凰、金龙、雪里红和伽师瓜的无菌组培苗茎尖组织,观测辐照后植株生长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结果]辐射处理甜瓜茎尖的半致死剂量为20Gy.[结论]高剂量(80 Gy)辐照处理对甜瓜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剂量(10~ 20 Gy)处理既可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还可有效改善甜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小麦的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用3003、303、70和420 Gy 4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绵农6号的干种子,然后观察测定其发芽率及M1植株的出苗率、成苗率、叶片变化、幼苗的形态损伤。[结果]绵农6号干种子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其发芽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并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苗高、根长和根条数的损伤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尤其对根长的损伤最明显;M1植株叶片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缘卷曲和黄叶花叶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中叶色缺绿最明显。[结论]比较适合绵农6号干种子的60Coγ射线的辐射剂量为370 Gy。  相似文献   

9.
为华山松南方种源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以4种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测定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后的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明显抑制幼苗生长,60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的致死剂量应大于70Gy,70Gy的诱变剂量可能是60 Coγ射线处理华山松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可使其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选育阿维链霉菌,筛选B1a产量提高的突变菌株。[方法]用60Coγ射线作为诱变源,在辐照剂量200~1 600 Gy、剂量率10 Gy/min的条件下对一株未经任何诱变的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菌株Av2进行了诱变改良;对该菌株的致死率、突变率、菌落形态变化与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初筛采用抑菌圈法,复筛采用摇瓶培养发酵,阿维菌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在800 Gy辐射剂量下得到了Av2-m212、Av2-m245和Av2-m286 3株高效突变菌,其Bla产量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6%、41%和46%,均属于皱缩型菌株。高于30%的正突变菌均在800 Gy辐射剂量下产生,该剂量点是致死率和正突变率趋于平稳的交叉点。辐照后皱缩型和火山型突变菌有正突变菌,其他形态菌株均为负突变。[结论]60Coγ射线在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筛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岳洁瑜  唐灿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85-687,742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一陆地棉常规栽培种成熟花粉粒,为棉花花粉辐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剂量为5、10、15、20 Gy的60Co-γ射线对陆地棉成熟花粉粒进行辐照处理,了解辐射效应,筛选适宜剂量。[结果]当剂量大于10 Gy时,M1大部分性状表现出明显变异,剂量为15 Gy时对棉花当代的生活力、生长势、育性等抑制作用最大,基本为半致死剂量,但田间出现的变异类型也是最丰富的,有利于为实际育种选育材料。[结论]剂量为15 Gy的60Co-γ射线比较适宜于陆地棉成熟花粉粒的诱变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一陆地棉常规栽培种成熟花粉粒,为棉花花粉辐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剂量为5、10、15、20Gy的60Co-γ射线对陆地棉成熟花粉粒进行辐照处理,了解辐射效应,筛选适宜剂量。[结果]当剂量大于10Gy时,M1大部分性状表现出明显变异,剂量为15Gy时对棉花当代的生活力、生长势、育性等抑制作用最大,基本为半致死剂量,但田间出现的变异类型也是最丰富的,有利于为实际育种选育材料。[结论]剂量为15Gy的60Co-γ射线比较适宜于陆地棉成熟花粉粒的诱变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辐照黄花菜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辐照对鲜黄花菜的保鲜效果。[方法]鲜黄花菜通过包装处理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分析不同剂量和剂量率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保鲜效果。[结果]鲜黄花菜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其营养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剂量不同吸收剂量率对鲜黄花菜中的营养成分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低剂量辐照黄花菜保鲜效果优于高剂量辐照。低剂量辐照加低温贮存,保鲜效果优于常温贮存。[结论]研究可为辐照应用于黄花菜的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0~2000Gy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诱变,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得到辐射剂量与致死率和突变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大而升高,升高速度先快后慢,在1000Gy辐照剂量下致死率达到99.50%;突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400~700Gy时产生的突变率高,均高于15%。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为500Gy,平均致死率为77.71%,突变率为26.51%。[结论]为枯草芽孢杆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60Co γ射线辐照对小麦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3个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进行了辐照试验,对其引起的细胞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小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正反两种效应,但随着γ射线剂量的增加,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60Coγ射线辐照能诱发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出现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微核等多种畸变类型,并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也相应增加,与辐照剂量之间呈正相关;另外,不同小麦品种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在所选的3个品种中,郑引1号较敏感,长武131次之,陕合6号最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品质优良的绿莴笋品种。[方法]用剂量分别为0(对照)、20、40、60、80、100、150、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泰国绿莴笋种子,研究60Coγ-辐射处理对绿莴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60Coγ-辐射剂量为20、150、200 Gy时,绿莴笋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绿莴笋种子发芽率与60Coγ-辐射剂量呈正相关,辐射剂量为20 Gy时发芽率最高。60Coγ-辐射剂量为60 Gy时绿莴笋幼苗长势较对照好。辐射剂量在20~60 Gy范围内时,剂量越大,幼苗长势越好。绿莴笋幼苗根长在辐射前期与60Coγ-辐射剂量呈正相关,芽长与60Coγ-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60Coγ-辐射剂量为20 Gy时绿莴笋种子发芽率最高,辐射剂量为60 Gy时绿莴笋幼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8.
大花美人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探讨大花美人蕉的诱变规律,为其新品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5个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大花美人蕉种子和根茎,研究对其当代的辐射效应。[结果]大花美人蕉种子发芽率、成苗率、根茎成活率均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而下降,变异率上升,但当剂量超过60Gy时,空变率上升,而且植株辐射受损严重,失去观赏价值。美人蕉根茎辐照处理变异率相对较小,花色、花型没有出现变异,只有花期延迟和株高矮化的变化,且不能遗传。[结论]大花美人蕉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为40~60Gy,根茎适宜的辐照剂量为10~20Gy。  相似文献   

19.
毛竹辐射诱变育苗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辐射诱变培育毛竹的最佳剂量。[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毛竹种子,对其辐射剂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毛竹种子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以25Gy的发芽率最高,100Gy为"半致死剂量"(LD50),150Gy或更高的剂量为"致死剂量"(LD100)。不同辐射剂量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一些影响,100Gy的诱变剂量株型明显矮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展叶数在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别。不同剂量处理均发生一定比例的黄化苗,其比例在10%~20%。大田移栽成活率在各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25Gy的成活率最高,达85%,明显高于对照,而100Gy的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处理,仅为66%。[结论]60Coγ射线处理毛竹种子最适宜的辐射剂量为25Gy,其毛竹发芽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高照射量~(60)Coγ射线照射水稻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M_1F_1),可以引起杂种辐射二代(M_2F_2)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数量性状诱变效应表现为两种情况:1.多数处理群体的平均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增加了群体变异系数和提高了遗传力(heritability)。2.少数处理群体平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并表现为正效应(有利突变效应)或负效应(不利突变效应)。本试验各性状产生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通过变异系数和遗传力测定产量性状的诱变效应,其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育性——百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