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广西横县茉莉花专家大院进行实地调研,从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对技术推广的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三种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技术推广模式,对各种模式的运行机制、推广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专家大院型农业技术服务新体系,是2003年从陕西杨陵率先发展起来的,遂引起科技部、农业部等多家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我省德阳市于2004年在广汉建立了小麦专家大院、水稻专家大院,在中江建立了甜油桃专家大院,以及2005年建立的食用菌专家大院、水果专家大院、水产专家大院、畜牧专家大院等,2年间共建立了11  相似文献   

3.
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实现了农业园区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拉近了专家和农民之间的距离。专家大院进门是实验室、推广站,出门是试验田和基地,使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农业高新技术、科研成果,通过专家大院从实验室直接走到农民身边,真正体现农业园区技术提升和成果转化的载体功能,促进农业园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造升级的步伐,为农业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文章结合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际,从理论与实践上,论述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作三种模式,总结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区域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自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信息服务模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农村信息服务中,除去信息传播手段问题,更重要的是信息服务的质量。如何将有效的科技信息传到农民手中,使科技信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陕西省宝鸡市信息中心,创建的多元信息传播主体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信息服务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信息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息需求,调动了农户的信息需求意识,提高了农户使用信息和利用的能力,使科技信息带动农民致富成为现实。本文就宝鸡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该模式为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初步介绍了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几种主要模式,重点阐述了福州市晋安区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实践及主要成效,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建设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院校拥有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农业科技信息优势,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但受传统体制壁垒制约,农业院校有组织的技术推广与服务长期游离于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之外,其优势发挥缺乏长效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人民政府探索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创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以大学科技力量为依托,布局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体制壁垒,实现了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直接对接,效果明显。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形成的背景、运行机制模式及效果、存在问题等,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建立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科技资源的禀赋以及农民接受水平的不同,政府主管部门在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时,应尽量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滁州市滁菊科技示范专家大院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滁州市通过建立滁菊科技示范专家大院建成科技平台,有效地转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实施了科技创新,打造出滁菊品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2022,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红黄壤地区柑桔香蕉,菠萝,龙眼,芒果,枇杷和杨梅的现状,优势和前景并对今后规划布局,良种适栽,基地建设,高标建园,提高单产,防灾减损,增加投入,积极促销,依靠科技和法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增霞  潘丽军  张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8-13541,13546
[目的]研究叶黄素强化食用油对视疲劳的缓解效果。[方法]将叶黄素单体添加入食用油中制成叶黄素强化食用油,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叶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定期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及血糖值,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1),而体重及SOD、CAT、GSH、GR活性分别降低了21.4%、43.2%、44.1%、36.0%和18.0%,MDA含量升高了73.4%,GSH含量减少了29.7%;较之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叶黄素组大鼠血糖无明显改变,体重有所增加,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0.3%、33.9%和9.7%,CAT活性分别提高了56.4%、45.1%和8.8%,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34.0%、10.6%和1.4%,GR活性分别提高了11.1%、4.2%和3.2%,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9%、14.9%和7.6%,GSH含量分别增加了20.8%、17.3%和4.7%。[结论]叶黄素强化食用油能够有效提高眼晶体的总抗氧化能力,对视疲劳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泸溪县水稻种植区域概况,水稻新品种在泸溪的筛选与推广应用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说明的生育期、抗性等性状结合当地农户的种植习性,适当选择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所参试的品种,总结了实验设计、适量用种、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规格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先引进、试验、示范,再到各乡镇多点式的多村进行展示示范的应用推广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良种成果转化、种子质量监管、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政府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撑等应用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5.
藏东南冷杉原始林不同形态水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藏东南冷杉原始森林的林外雨、林内雨、树干径流、壤中流、河流、溪水等各种形态的水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外雨的泥沙含量最少,为5.67mg/L;滑坡山体流出水的泥沙含量最高,达393.33mg/L;树干径流、林内雨中的泥沙含量高出林外雨94%和52%,林外壤中流的泥沙含量高出林内壤中流31%。冷杉原始林下土壤呈微酸性,河道中的水呈微碱性。降雨透过沼泽地土层后,除pH值未变,SO4^2-、C、P三种物质含量减少外,其余各元素及泥沙含量都大量增加,其中HCO3^-增加了20倍,Fe增加到1.5倍。整个冷杉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HCO3^-、CL^-、N(硝氮、氨氮)、Na、Ca、Mg、Fe等离子和元素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致使部分营养成分流失;SO4^2-离子、C、P、K、Cu、Zn等元素被土壤和凋落物层吸附、滞留,输出量小于输入量,营养成分积累。降雪中的各元素含量均表现为林外高于林内。  相似文献   

16.
以桂西北地区12 年生香椿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生长 量分析,并结合动态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对该林分进行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院香椿人工林在1~3 年期间,树高 连年生长量高达2.5 m,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0.5 cm 左右、处于较高生长水平,该人工林于第12 年单株材积达到 0.07506 m3,全林纯利润为62 489 元,林投入产出比为1颐15.090。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雅蓉  史亚军 《农学学报》2015,5(4):135-140
本研究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以推动北京生态休闲农业持续发展为落脚点,诠释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生态休闲农业的定位,分析了目前北京休闲农业所存在的问题,诸如传统农家乐供给过剩、环境污染、缺乏品牌效应、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北京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其中包括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空间、开发生态休闲农业多元主题、研发生态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实现生态休闲农业“社区经营”,为北京休闲农业发展、北京城市建设协调共进提供科学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体积比的粗砂、椰衣、椰糠、花生壳、谷壳的组合对中苗期红掌品种"热情"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中苗期红掌植株的生长以及N、P、K、Ca、Mg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为V椰糠∶V谷壳∶V花生壳=2∶1∶1的栽培基质其各项理化性状更优,且最有利于中苗期红掌的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中苗期红掌地上部及地下部N、P、K、Ca、Mg的利用率之间无显著规律性,但上述元素的积累量也在配方为V椰糠∶V谷壳∶V花生壳=2∶1∶1的栽培基质上最高。  相似文献   

19.
干线管道设计中的可靠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  MT 斯.  EP 《油气储运》1997,16(12):20-25
干线管道了可靠性是一种由若干单项属性组成的综合属性,它包括无故障性、可维修性、耐久性、工况可控性、和和安全性。干线管道运行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条件;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油气开采系统和油气处理系统的工作能力,还包括满足用运输企业提出的要求。在设计干线管道时,要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即不仅要研究管道本身,而且要研究工艺相关项目管道的影响。干线管道通过能力、动力设备可靠性指标和维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烤烟N和K积累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何田科技园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2因素(3种土壤×5种生物炭用量)全因子组合设计,完全随机排列。土壤为采自烟田0~20 cm的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生物炭用量为0%、0.1%、1%、2.5%、5%(w/w,相当于0、1.25、12.5、31.3、62.5 t/hm2大田用量)。结果表明:黄壤、石灰土、黄棕壤上施用5.0%生物炭的处理比不施生物炭的处理,烤烟每株侧根数分别增加17.0、30.7、20.3个,增加幅度分别为150.0%、137.4%、67.1%。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根、茎、叶、整株氮(N)积累量增加,但达到N积累量最高点所需的生物炭施用量,各土壤间存在差异;根系和叶片钾(K)含量不断增加,最高增加量分别为47.8%和32.3%,根系增加最明显;烤烟根系、烟茎、叶片K积累量不断增加,最高分别为311.8%、87.9%、144.7%。总之,烟田土壤施用生物炭后,侧根数量显著增加,N和K的积累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