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战略布局,也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农民生态文化意识淡薄、农村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失。展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还需加大农村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完善农村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制度、加强农村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生态化背景下,实施生态农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基本要求,以山西省榆次区和灵石县生态农村建设为例,从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公众参与的生态农村建设机制"、"法律管制的生态农村建设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生态农村建设机...  相似文献   

3.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乡村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环境建设,探索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而十八大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决策,阐述了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的意义。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指出了图书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从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3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图书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严峻的环境形势,已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农村地区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地、资源富集区以及特色产业基地,在保护首都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北京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了农村自身的优劣势,并以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以及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为北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干县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彩仙  徐鹏  殷可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47-12949
对新干县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进行了分析,从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化景观建设、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播、生态文化产业发展4个部分探讨了新干县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当前,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通过农村生态政治建设、农村生态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生态社会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从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宣传条例内容、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总结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重要方面。文章从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几个方面,期望通过建设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李艳 《现代农业》2014,(11):76-7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能再以牺牲生态代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需要林业,林业必须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生态危机恶化和生态文明转向的背景下,生态人格的提出成为可能。生态人格的塑造,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社会建成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人格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生态人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塑造生态人格的途径主要有:生态责任担当、生态教育内化和生态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2.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延安生态绿地空间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红芸  李占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1-8183
延安生态体系存在生态要素保护压力增大、生态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该研究以加强区域生态资源管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及创建适宜居住和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为指导思想,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景观连续性原则、多样化原则、格局优化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对延安生态资源分布的特征分析,结合延安城市建设空间拓展的规律,构建"环—楔—网"的网络化生态绿地空间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山水资源等生态要素保护全面,生态保育、恢复和建设并举的,空间体系完整、生态分区明确、景观特色显著的生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观和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生态校园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校史教育、生态学科建设、生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林院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这些做法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课堂”理念下研究生讨论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课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用生态学视角研究课堂教学发现,课堂生态结构呈现失衡状态,讨论课运行效果不佳。影响课堂生态结构有效运行的不利生态因子,表现在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两个维度。从课堂生态主体维度分析,教师主体落后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主体被动的学习行为,共同影响着课堂生态结构正常运行。从课堂生态环境维度分析,单一刻板的教学环境和淡薄的讨论文化,均不利于课堂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可通过教师培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改变教学物质环境和构建现代讨论文化改造课堂生态结构,恢复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从而提升研究生讨论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产业是保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健康的根本途径。海南省要成为生态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阐述生态产业概念、组成及发展生态产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建设生态产业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洱海流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对象,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划定红线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将生态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根据生态红线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3类,面积分别为81.92、656.37和536.0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5%、25.24%和20.62%。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源地,高、中、低3种水平缓冲区,47条生态廊道和14个生态节点构成。其中,高、中、低3种生态安全格局缓冲区,面积分别为359.88、294.9和1 945.42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3.84%、11.34%和74.82%。结论本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选取参评因子划定生态红线,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分提供了实践参考。根据生态红线区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不仅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定及应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9-18251,18257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PSR模型,以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为原则,以如何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步伐为目标,研究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和推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农业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生态农业内部建设,政府能够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建设环境,主动服务农民和适应市场,让农民快速稳定增收,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融合,使得生态农业产业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从生产角度对大连市能值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hao等提出得“能值足迹”方法和顾晓薇等提出的“本国足迹”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角度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大连市2002年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对比本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足迹和传统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包括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强度指数和生态超载指数。各方法均得到同样结论:大连市存在生态赤字,分别为2.24,5.13和18.71。本地生产导致的生态超载指数最大,为6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