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和土地整治都是当前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为土地整治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文明形式下的土地整治进行探索。在分析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指出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新目标,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的促进因素。针对我国传统土地整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土地整治的经验,初步探索了生态文明形式下土地整治新的历史任务和具体目标,提出了生态文明形势下土地整治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展生态土地整治研究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分析法及总结归纳法,在总结贵州生态土地整治探索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贵州在生态土地整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贵州开展生态土地整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推动贵州生态型土地整治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五位一体"战略高度,习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积极创新践行"土地整治+"理念刻不容缓。在理清新时期土地整治迫切要求的情势下,充分梳理土地整治的内涵和外延后,对统筹实施土地生态整治工程进行展望:构建土地生态整治工程体系;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提升土地服务功能;创新设计理念,加强土地生态整治;建立和完善生命周期开发与综合整治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河道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治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当前的整治工作在旧有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基于对河道整治工程开展现状的研究,本文指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方式,让该项工作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在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中,涉及多种整治方法,在传统的整治工程开展中,更重视对河道的清淤工作,虽然在传统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中也开展了其余各项工作,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  相似文献   

7.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和小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下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土体有机重构,建议采用先进的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技术体系,土地整治应由单纯注重数量向质量、生态转变。  相似文献   

8.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于土地整治的加强,土地整治逐渐向着国土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转型,更加强调的是提升国土空间的品质,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来实现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发展态势,论述了国土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协调发展的河北省土地整治分区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河北省不同县域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明确土地整治侧重点,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北省各个区县进行人工-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划分土地整治类型。结果表明:1)以人工空间和生态空间2个子系统构建的生活空间、生计空间、生产空间、自然空间4组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域的空间协调发展水平,为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2)河北省有20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生态滞后型,2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生态同步型,15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滞后型,87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生态滞后型,3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同步型,41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3)河北省土地整治类型包括生态空间优先整治型、人工空间优先整治型、生态空间重点整治型和人工空间重点整治型。  相似文献   

11.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城镇河道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时,运用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流域及生态补偿等概念分别作出界定的基础上,对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确立"受益者补偿、保护者受偿"的基本原则,以水质、水量、水生态服务功能作为补偿标准依据等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为我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亮  成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0-16792,16814
针对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新理念,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目标、原则。从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方面,介绍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单项技术,如集中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河堤修复、生态护坡、河道曝气、生态疏浚、生态浮床、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等,并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川河部分河段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水质恶化的现状,分析了南川河水生态存在的问题,包括河道水量不足,下游河段水质较差,河道泥沙淤积。从废污水截污纳管,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裸露河滩生态修复,制度保障几方面,提出了南川河部分河段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流经城市的河流岸坡整治工程中,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能力,而淡化了河流的人文生态功能,破坏了天然河流的生态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河道的治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对河道岸坡的治理不但要关注它的结构稳定性,还要考虑生态健康、人文景观协调等生态学内涵。本文以建华河为研究对象,以工程实地调查为基础,以边坡稳定实验研究为手段,在综合河道岸坡稳定性研究成果上,提出河道整治方案建议。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煜权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57-13959
对生态河道建设的内容及成果进行反思,在辨析河道生态建设的内涵、伪生态现象等基础上,提出河道生态建设的范畴、目标、建设内容、入手契机等关键问题的框架及思路,为规范河道生态建设或制定导则及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道生态建设的技术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泗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介绍生态河道的内涵,以及目前应用于河道生态建设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并结合山东省济宁市泗河现状,提出河道生态建设的综合性技术措施,力求探索出一条最佳的河道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45-7348
[目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法]在考虑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框架,提出了在多级开发影响下的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原则及相关方法。[结果]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每个指标类型又有多个可选指标。[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安增强  刘静霞  吴怀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20-10522
探讨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植物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关系。以郑州市城区的骨干河道贾鲁河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场地现状、河流水质及土壤调查检测情况。通过梳理贾鲁河治理段及河滩区域的水系,指出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形成"一廊、一核、五区"的生态空间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滨水区的植物配置方式,强调将水生植物与城市滨水区相结合,建设自然生态型河道,将成为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改造的新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