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旱地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区小麦增产增收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它是将地面起垄、垄盖地膜、化肥深施等栽培技术合理集成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具有聚集雨水、增温保墒的特点,该项技术在海原县试验、示范2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总结介绍了隆德县试验种植垄盖膜际条播小麦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管理和 《农技服务》2011,28(5):590+597-590,597
马铃薯是乐都县浅山地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 333 hm2,通过引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乐都县浅山旱地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乐都县推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面积6 667 hm2,马铃薯平均产量37 245 kg/hm2,较露地增产7 935 kg/hm2,增幅达27%。对乐都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食用向日葵是民勤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万hm2左右。2010年以来,民勤县在借鉴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灌区特点,示范推广了食用向日葵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食用向日葵平均产量达5 250kg/hm2,较常规平膜种植增产375 kg/hm2,节水900 m3/hm2,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效益,有较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把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作为发展旱作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秋覆膜工作。2012年青海省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面积6.67万hm2,较2011年增加1.27万hm2。其中,秋覆膜面积5.33万hm2。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推广任务,青海省各级农牧部门  相似文献   

6.
榆中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地旱作农业区降水少、春旱严重的气候条件下,针对马铃薯常规起垄半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部分多、集雨保墒效果差的问题,以及近年示范推广的地膜全地面覆盖栽培技术保墒抑蒸效果好、但降水入渗难的缺点,于2005年在南部二阴冷凉区和北部干旱山区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栽培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田间马铃薯出苗、发棵早,茎叶生长旺盛,叶面积增加,成熟期较半膜覆盖种植提前7~10 d,产量达1.83万~2.30万kg/hm2,较半膜覆盖种植增产6 063~8 475 kg/hm2,增产率49.5%~58.3%,并且薯块均匀整齐,商品率高.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三年的综合栽培技术试验,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适时播种、垄膜沟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摘等方面阐述了鲜食春蚕豆黑色全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经示范应用,与常规种植相比,具有植株开花早、鼓粒早、分枝多、长势强、鲜株荚数及鲜株粒数增多、鲜粒百粒重增重、生育期及采摘上市期延长等特点,平均增产3 850.1 kg/hm2,增幅25.51%,增收5 775.1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麻是定西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3万hm2,但由于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而产量低而不稳,对我县油料生产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1997年我们将膜侧沟播技术引入胡麻栽培中,产量由常规种植的750.0 kg/hm2提高到1 057.0 kg/hm2,增产41%,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胡麻增产增收的新途径,从1997-2001年我们经过5 a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和有关部门联合攻关,有效地解决了胡麻播种方式、播种机械、播种密度等问题,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胡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使胡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全县胡麻种植面积达到1.36万hm2,其中膜侧沟播种植面积为1.15万hm2,其产量较同等地力露地对照平均增产455.6 kg/hm2,增产率43.3%.现将胡麻膜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榆中县东部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总结推广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地玉米平均单产比半膜覆盖增产30.4%,增加产值2345.4元/hm2;小麦微垄覆膜集雨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作小麦的平均产量比露地常规种植对照增产25.2%,增加产值758.25元/hm2。并重点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起膜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高效栽培模式,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了旱地全膜覆盖垄腰秋播大蒜高效栽培技术,大蒜种植密度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栽培的18万株/hm2提高到37.5万株/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免耕玉米茬播种大豆栽培模式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兴农场本着保护土壤环境,节约作业成本,科学利用原茬,增产增收的栽培理念,大力推进玉米茬原垄播种大豆栽培技术的应用,实施3333.3hm2玉米原垄播种大豆技术,实现100%正茬轮作种植,达到节省劳动力、节省机械作业费、保护土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本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了企业增效.  相似文献   

12.
小麦垄膜沟植精播技术就是利用垄膜沟植机具,进行开沟、起垄,在垄上铺膜,在膜际沟内实现深施化肥、精量播种的一种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地膜栽培与沟播技术相结合,具有蓄水保墒、集雨增雨、增加地温、改良土壤的作用。 1998年,我县从内蒙古自治区引进这项技术,应用于春小麦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这项技术具有很强的防寒、抗旱性,增产成效显著,每公顷可增产粮食 600公斤~ 1200公斤,增幅为 41%~ 83%,是目前高寒旱作农业区最理想的栽培措施。   一、种植规范   垄膜沟植技术以 60厘米宽度为一带,垄上…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脑山地区应用油菜地膜垄盖沟植栽培技术要点,并与不同播种方式即沟播、撒播进行了效果比对,总结出推广油菜地膜垄盖沟植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五分地镇推广的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为:"一增、五推、两配套、两提早"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1."一增":合理增加密度,亩保苗4500株左右;2.五推:推广高产优质耐密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推广大小垄种植(大垄80厘米,  相似文献   

16.
早春甜玉米采用单垄双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精量播种、肥水运筹等技术的运用,产量可较常规种植增加2 000~2 300 kg/hm2,且可提早收获7~10 d,抢先占领市场,经济效益显著。为此,本文详尽阐述了早春甜玉米单垄双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户进行早春甜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9.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优质绿色环保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原理 双垄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及垄沟种植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玉米创新种植技术,技术原理是在起垄过程中形成2个大小弓形的垄面,2个垄面宽度和高度不同,大小垄沟相接触的地方就是播种垄沟.起垄后使用塑料膜覆盖,塑料膜之间不要留有空隙,播种沟内要按照种植株距进行打孔种植,大小垄形成微型集雨面,接纳降...  相似文献   

20.
地膜棉花原膜种植茴香是民勤县农技中心试验成功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对当年种植地膜棉花秆不拔除,待第二年春将棉花秆拔除后完整保留地膜,并灌足安种水,播种时在原棉花茬口行间用穴播机破膜种植茴香.据测产,采用该项技术种植的茴香平均产量3 600 kg/hm2,比露地种植的茴香增产600 kg/hm2,增收3 120元/hm2,同时节约成本1 500元/hm2,已发展成为民勤县种植茴香的新模式.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