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林间云南油杉的叶量测定,根据室内养虫和林间接虫试验,测定4至5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食叶量,以及4至5龄幼虫的自然死亡率和林间4至5龄幼虫的虫口密度,确定危害指数并数量化,得出危害指数查检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室内与林间饲养幼虫的方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ier幼虫的食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叶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1头幼虫-生取食油松针叶长度为3794.52厘米,相当于针叶湿重22.97878克,折算成干重为10.52003克,其中以老熟幼虫食叶量最大,占一生食叶总量的75%左右。赤松毛虫对油松针叶的残害量为215.51厘米,危害量是4010.03厘米。群体饲养与单体饲养对幼虫的食叶量无显著影响,雄虫的食叶量相当于雌虫食叶量的73.4%。幼虫对2年生和3年生针叶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室内饲养的幼虫由于环境的改变、其食叶量明显低于林间幼虫的食叶量。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竹织叶野螟幼虫有7龄与8龄,以7龄为主,占82.98%。7龄组幼虫期为26.81d,8龄组30.99d;各龄幼虫头壳宽相差明显,幼虫头壳宽对数回归直线方程式,7龄组为logy=0.3188x-0.1313、8龄组为logy=0.3164x-0.1575。幼虫食叶量7龄组为91.34±2.42cm~2、8龄组为116.85±8.48cm~2,5龄至老熟幼虫食叶量占全期食叶量96%以上;幼虫食叶量对数回归直线方程式,7龄组为logy=0.4604x-1.5030、8龄组为logy=0.4002x-1.3636。幼虫期食叶量的多少与幼虫发育羽化为成虫,在雌、雄性方面无关。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白桦尺蠖Phigalia djakonvi Moltrecht的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幼虫各龄期的头壳宽度,卵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各龄幼虫食叶量,林分的危害程度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关系,为该虫的预测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山松毛虫生命表组建及幼虫食叶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的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特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食叶量不同,1 ̄3龄较少(为601  相似文献   

7.
榆凤蛾EpicopeiamenciaMoore幼虫为害榆树。山西省于1989年首次发现。在晋城市泽州、高平等地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表下15~30mm处越冬。蛹期自9月至次年6月,可长达10个月。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幼虫共5龄,危害期达40天。以5龄幼虫危害最大,其食叶量占整个幼虫期食叶量的88.33%。防治措施为保护天敌、人工捕杀老熟幼虫和蛹、喷施敌敌畏或1605等农药。  相似文献   

8.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毛虫为害在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一年发生一次,主要以幼虫为主。通过人工饲养的办法详细观察不同虫龄的食叶量,并发现了防治落叶松毛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桑天牛是为害毛白杨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树干,在木质部穿凿虫道。轻则影响树木生长、降低木材工艺价值,重则造成整株死亡。“七五”期间我区在新乐、行唐、无极等县营造了近5万亩毛白杨丰产林,已成为我区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但近几年来,桑天牛为害日趋严重,虫株率达40%,有的高达70%,给我区毛白杨丰产林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索防治桑天牛的有效途径,选择最佳防治方法和药剂,为大面积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钝鞘中脉叶蜂Mesoneura truncatatheca的发育进度与指示植物物候的对应关系、种群不同虫态的消长变化规律、幼虫的危害状与幼虫龄期的关系、幼虫不同龄期时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单叶面积和幼虫食叶量,归纳了钝鞘中脉叶蜂卵、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幼虫不...  相似文献   

12.
《吉林林业科技》1992,(6):30-32,38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近年来在吉林省杨树林区大面积连续成灾,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2龄幼虫作白色薄茧在村皮缝或枯枝落叶层越冬。本文对该虫的生活习性,食叶量和天敌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花布灯蛾在辽宁桓仁地区主要危害栎类树木,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结成虫苞群集越冬。越冬幼虫活动初期未上树前、早春上树和越冬下树期、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根据落叶松红腹叶蜂危害特点进行了林间人工模拟剪叶试验,测算了不同剪叶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损失量,指出40%以上剪叶强度对林木胸径、材积生长影响较大,可作为确定防治阈值的依据。通过饲养幼虫,测算了幼虫各龄期的食叶量,指出进入3龄后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最后提出了不同龄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虫各龄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广西新松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是云南松中幼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江川、宣威、沾益、安宁的温泉等地发生危害猖獗,将数万亩云南松幼林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的连年被害后造成树木桔死。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两代,在滇东北的宣威板桥、沾益以蛹越冬,在滇中江川地区,以不同龄级的幼虫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一、二龄幼虫取食叶肉,将叶脉留下,进入三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幼虫喜群集。在江川第一代幼虫五月始见,十月上旬出现化蛹,第二代幼虫11月中旬始见,3月中下旬出现化蛹,蛹化于地皮枯枝落叶及表土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山东省商河县采集、饲养杨树食叶新害虫—中华厚爪叶蜂Stauronematus sp.,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商河县,中华厚爪叶蜂1 a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表层作茧越冬。雌雄性比1.03∶1,成虫产卵于叶片的主脉和侧脉上;卵历期118~180 h;幼虫取食叶肉和侧脉,在叶面分泌密集的白色直立尖状结晶物,是此类昆虫独特现象。雄幼虫4龄,较短历期144~184 h,较长历期312~472 h;雌幼虫5龄,较短历期190~218 h,较长历期384~432 h。雄虫食叶量1.82~4.90 cm~2,雌虫食叶量2.39~5.25 cm~2。防治建议:优先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虫口密度大的世代,旋耕地面杀蛹;中重度发生时,化学药剂喷烟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丝点足毒蛾Redoa leucoscela Collenette是广西桂林全州危害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的主要害虫,1 a发生2代,10月中旬开始以4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草堆等处越冬。幼虫6龄,初孵幼虫食卵壳,群集叶背取食。多发生在枫杨老树上。该虫的幼虫除对枫杨产生危害外,更主要是幼虫的蜕皮、毒毛对人身体健康危害性大,触及人体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辣痛和发炎,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山地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以幼虫危害紫胶寄主树,如秧青、牛肋巴、泡火绳等,特别是秧青、牛肋巴的重要蛀干害虫。该虫在云南各产胶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自1972年开始,我们在景东地区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危害情况幼虫孵化后,初喜群居,3龄以前在树干表皮钻蛀较浅的洞,排出少量的虫粪;3龄后,幼虫向木质部纵深危害,钻成不规则的隧道,排出较多的虫粪,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导,使树势逐年衰弱,其它害虫则相继危害,如天牛、白蚁、小蠹虫,以致整株枯死。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单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赤松毛虫幼虫单体在各龄的食叶鲜重和长度,用指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复合指数模型对幼虫单体食叶量进行了拟合,并进行了拟合优度比较,得出幼虫单体食叶鲜重(W)和食叶长度(L)的最优拟合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褛裳夜蛾是危害胡杨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该虫在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幼虫3龄,危害期45 d左右,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能力强、寿命长,虫态重叠明显。该虫发生受温度、林相、立地条件等环境影响。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期机动喷雾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较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捕虫量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