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起高效的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原生体分离体系,本研究以小青杨无菌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和浓度、渗透压稳定剂浓度、酶解时间、叶龄是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重要因素;将叶龄35天的无菌苗第2~3片叶片置于酶液组成为CPW+3.0% 纤维素酶R-10+0.5% 离析酶 R-10+0.1% 果胶酶Y-23+0.6 mol/L甘露醇+0.6 g/L MES+1 g/L BSA中酶解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2.44×107个/g和78.7%。通过该分离体系稳定的获得了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原生质体培养等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离心力大小和不同外植体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甘蓝原生质体制备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甘蓝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同时利用该体系对甘蓝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下胚轴为材料,酶液组成为1%纤维素酶+0.5%离析酶+0.6 mol/L甘露醇+10 mmol/L MES+1 mmol/L CaCl_2+0.1%BSA+5 mmol/Lβ-巯基乙醇,26℃,60 r/min,黑暗酶解6 h后,用2 115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可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约为3.0×10~6个/g,活力约为90.9%;另外,在20%PEG4000介导下,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PYBA 1132)分别转入从甘蓝下胚轴、子叶、叶球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绿色荧光信号,转化效率分别为43%,35%,19%,表明下胚轴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最适于瞬时转化。同时以下胚轴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分别转化线粒体特异表达载体COX和质体特异表达载体969,也观察到了荧光信号,成功建立了甘蓝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为甘蓝功能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最后,利用该体系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PBSE401-BoPDS)中sgRNA的靶向编辑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靶点1和靶点2附近的序列中有碱基替换和插入,表明该体系能够应用于甘蓝瞬时基因编辑,为甘蓝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新种质的创制建立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78-5885
为优化穿心莲叶片原生质体制备方法,本研究运用酶解法考察不同酶组合、渗透压、MES浓度、液料比、植物生长情况等因素对穿心莲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穿心莲叶片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材料为长约3 cm的新鲜穿心莲叶片;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R-10+0.75%离析酶R-10+0.6 mol/L D-甘露醇为渗透压调节剂+20mmol/LMES+5mmol/LCaCl_2+0.1%BSA作为质膜稳定剂,液料比为50∶1。本研究获得的穿心莲叶片原生质体制备优化方法,可为后续原生质体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为穿心莲种质创新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酿酒葡萄‘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条件。以‘桂葡1号’20~30日龄无菌苗幼叶为分离原生质体试材,对分离过程中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稳定剂浓度、纯化时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酶组合以2%纤维素酶+0.5%果胶酶为宜。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的产量逐渐增高,适合‘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酶解时间以8 h为宜。在0.45~0.55 mol/L的甘露醇范围内,随浓度提高,原生质的产率明显上升,0.55 mol/L时达到最大2.48×106个/(g?FW),活力为79.78%。在悬浮纯化原生质体时,以1000 rpm离心6~8 min的效果较好。分离材料的适宜酶液组合为2% Celluasw Onozuka R-10+0.5% PectolyaseY-23+25 mmol/L MES+0.55 mol/L甘露醇,解离时间以8 h为宜。悬浮纯化时,蔗糖浓度以30%、1000 r/min离心6~8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本试验采用适宜云南热区种植的热研4号王草和热研5号柱花草不同搭配饲喂育肥水牛。结果表明,试验3组饲喂王草+3㎏柱花草+2㎏玉米的增重最高,试验2组饲喂王草+3㎏柱花草的经济效益最好;人工种植王草和柱花草用于水牛的短期育肥可行。  相似文献   

6.
植物原生质体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融合等细胞水平研究及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用福鼎大白茶茶树的幼嫩叶片及胚根, 分析了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材料、酶解液组成及酶解时间、纯化方法等影响因子, 建立了最佳原生质体分离体系, 为茶树体细胞杂交等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高效获取大量高活力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 23°C恒温黑暗或遮光培养的茶树实生苗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是茶树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材料, 其次是茶树种子萌发后的幼嫩胚根; 而以茶园健康生长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时, 只能获得混有大量细胞碎片的少量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以茶树幼嫩叶片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1%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 以茶树幼嫩胚根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3%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分离茶树幼嫩叶和幼嫩胚根原生质体时, 宜采用低速(分别为55 r min-1和50 r min-1)恒温(23°C)摇床振荡酶解培养, 时间分别为7 h和8 h; 最适宜采用15×g的转速, 离心4 min可纯化获得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用40% PEG-6000诱导20 min后可使茶树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率达10%。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因素,为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 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 H 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洋葱愈伤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原生质体分离和植株再生体系是进行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性工作。以洋葱多次继代的愈伤组织为研究试材,对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纤维素酶Onozuka R-10+0.1%果胶酶Y-23+0.5%离析酶 R-10+0.60 mol/L甘露醇+CPW+0.1% MES的酶液,酶解6 h,洋葱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好。纯化时,适当降低离心力的短时间离心有利于原生质体纯化过程中产量和活力的保持,以600 r/min离心5 min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75-5481
获得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是构建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甜瓜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裂解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及p H对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种类和培养基琼脂浓度等再生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高效制备甜瓜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将分生孢子培养18 h后收集菌丝体,以1.2 mol/L的KCl作为稳定剂,在pH 6.0的条件下,加入10 mg/m L的裂解酶,32℃酶解4 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在琼脂浓度为0.5%(W/V)的SR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26.32%。本研究结果为甜瓜枯萎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甘蓝型油菜异三聚体G蛋白各组分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以油菜叶片为试材,从试材选取、平摇时间和聚乙二醇浓度方面优化了油菜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和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选取30 d苗龄叶片、平摇10 min时原生质体游离状态最佳,产量为10.73×10~6/m L,活力可达96.4%。采用30%PEG转化原生质体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Western Bolt的检测分析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各组分均参与了甘蓝型油菜对ABA的应答反应,当ABA浓度分别为100,150,100,50 mmol/L时,Bn GA1、Bn GB1、Bn GG2和BnRGS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热研5号柱花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枝数,以探索热研5号柱花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柱花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热研4号王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旭川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33-535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蘖数,以探索热研4号王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王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不同播种量、播种期和条播行距不同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析3个栽培因子对贵草2号多花黑麦草新品系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草2号多花黑麦草在适宜栽培条件下,播种量2.5g/m^2、条播行距30cm、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鲜草产量最高,播种期过晚、行距过大均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巴西橡胶树高产品种热研88-13和热研8-79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研88-13与热研8-79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 = 36,热研88-13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36 =28m + 8sm (4 SAT),热研8-79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36 = 28 m + 8sm (2 SAT),二者均属于Stebbins核型的2B型。  相似文献   

16.
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11)种子生产技术和以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采用定株、定序的方法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热研11号黑籽雀稗单个花序开花持续6d ~9d。日开花高峰在9:00h~13:00h,该时段开花数占全日总开花数的93.6%。开花最佳温度是33℃~37℃,最佳湿度是60%~70%。为提高热研11号黑籽雀稗种子产量,在开花期内,种子生产地日温度应在33℃~37℃,湿度在60%~70%。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期较集中,从开花初期至开花末期,历期7d~9d,利用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杂交要选择盛花期的第2天到第4d的9:00h~13:00h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新品种黔白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白4号系结合贵州大白菜生产实际,采用自交不亲和系A 89213107和D 90212468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结球紧实、叶帮较大,品质好、商品性佳等特点.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种子田行间套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以研究其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翌年种子产量和草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间套种豆科牧草可使黔草2号苇状羊茅株高增加15.5 ~28.5 cm,稳长增加2.8 ~3.0 cm,籽粒饱满度增加6.4~7.2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21 ~0.28 g;鲜草和种子产量比未套种的分别增产47.83% ~ 76.80%和60.4% ~ 73.9%;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及根系体积分别增产2.61 t/hm2和4 287.75m3/hm2,白三叶分别减产3.07 t/hm2和3 062.85 m3/hm2;套种豆科牧草后粗蛋白含量达19.50% ~ 20.60%,草地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为桥梁品种,采取多亲本聚合杂交法,培育成丰产、抗旱、耐瘠、品质优粮草兼用裸燕麦新品种张莜7号.该品种千粒重24.60 g,生育期100 d左右,株高131 cm,粗蛋白含量13.72%,粗脂肪含量6.06%,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553.45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坝莜3号增产509%,秸草产量比坝莜3号增产9.64%,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国品鉴杂2015020).  相似文献   

20.
李正强  冉启湖 《种子》1997,(4):13-15
通过引种鉴定及利用研究表明:中花4号常规栽培667m~2产量可达250—350kg,地膜栽培可达460kg。比时照667m~2增产80—100kg,增产率40.0%以上。在贵州利用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