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氟苯尼考又称氟甲砜霉素。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的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通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甲砜霉素耐药性细菌的感染治疗。其最大特点是抗菌谱广、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在体内无残留或残留较低,耐药性发生率低。特别是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可能.对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细菌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近几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掌握氟苯尼考的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氟苯尼考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用于兽医临床,不易产生耐药性,能有效抵抗细菌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作用强大,吸收迅速,口服或注射给药1h后均能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穿透力强,组织药物浓度高,可透过血脑屏障.肺组织药物浓度为血浆的90%,气管腔药物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浓度,特别适用于控制脑部与呼吸道感染;吸收好、安全,在规定休药期停药无残留能保证人、畜安全;药物的安全范围大,用推荐剂量的十倍,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和中毒;作为动物专用药,不与人类形成交叉耐药性,对环境无危害.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在养殖企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在过量使用的情况下容易残留而给人民的健康带来隐患。本文在参考国内相关人员研究的基础上,对潍坊市5个肉牛养殖厂屠宰产品进行了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的残留调查检测,发现在奎文区养殖户用药规范而坊子区养殖户用药相对不规范,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76.51μg.h/mL,Cmax(FFA)/Cmax(FF)和AUCFFA/AUCFF仅为5.44%和20.73%;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分布规律相近,肝脏、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浓度高、消除相对缓慢及组织中分布广泛的特征且氟苯尼考主要以原形药物形式代谢消除。研究亮点:针对氟苯尼考目前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现状,本文首次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从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整体来研究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制定该药安全使用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抗氟苯尼考(FFC)的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建立检测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ELISA新方法。【方法】氟苯尼考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经混合酸酐法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比分别为14.4和14.7。用免疫原FFC-HS-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并优化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102 400。最佳包被抗原浓度为0.5 μg?ml-1,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6 4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 000。回归方程Y = -0.1516X + 0.788(R2 = 0.9859),检测范围为0.18~500 ng?ml-1,检出限为0.18 ng?ml-1,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86%和7.77%。交叉反应试验中,抗血清与FFC结构相似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94%和0.098%,与其它药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FFC以浓度0.18~500 ng?g-1在鸡肉中添加,回收率为84.14%~106.1%,变异系数为2.1%~5.6%。【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FFC抗体,建立了鸡肉中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野葛是一类重要的中草药,其根茎中含有葛根素、大豆甙元等异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肌、保护缺血缺氧组织、抗氧化作用、调控细胞凋亡、抗炎作用、降压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在此对野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野葛异黄酮化合物的科学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微生物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过去人们对非酿酒酵母认识较少,曾将其看作是葡萄酒发酵的有害微生物。随着研究者们对酿酒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酿酒过程中可以利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合理利用非酿酒酵母可以酿造出色泽更加稳定、香气较丰富独特、口感更为复杂的葡萄酒。本文综述了近些年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产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种属的酿造特性、非酿酒酵母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机制、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个方面。葡萄酒生产中常见的不同属(种)非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不同,其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风味的改善效果也有较大差别。了解各个属(种)的发酵特性,根据发酵目的选择合适的接种菌株极为重要;非酿酒酵母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改变葡萄酒中酒精、甘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甘露糖蛋白/多糖、花色苷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和口感。非酿酒酵母代谢通路的特异性是其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根本原因。除了应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外,粟酒裂殖酵母降解苹果酸和耐热克鲁维酵母高产乳酸的特性也值得生产者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科学评价非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17.
18.
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及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赖氨酸α位的羰基和β位氨基结合的聚合物,有广谱抗菌作用,在高温以及酸或碱性的情况下均稳定。介绍了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物理化学性质、抑菌性质和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