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2.
旱地胡麻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定西市进行了旱地胡麻配方施肥"3414"试验,建立了胡麻产量(Y)与N(X1)、P2O5(X2)、K2O(X3)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该地胡麻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氮(N)85.20 kg/h㎡、磷(P2O5)76.20 kg/h㎡、钾(K2O)32.40 kg/h㎡,N、P、K最佳施用量比例为1:0.9:0.4,胡麻...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多年多点氮磷肥料田间试验,分析采用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的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等两种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水浇地,旱地胡麻合理施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地力差减法中的主要计算参数和氮磷肥推荐施用量;应用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中的主要参数和氮磷推荐施肥量。可分别供有测土条件和无测土条件时应用,为我区胡麻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临洮县东南部旱作梯田胡麻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在临洮县窑店镇杨家山村进行了胡麻配方施肥试验,建立了胡麻产量与N、P2O5、K2O施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该区域胡麻最佳产量1 052.39 kg/hm^2时,最佳施肥量为N 45.42kg/hm^2、P2O5 37.83 kg/hm^2、K2O 18.43 kg/hm^2。 相似文献
8.
对高扬程灌区胡麻测土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胡麻在高扬程灌区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倒伏现象严重,产量降低的现状,进行了胡麻测土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市高扬程灌区胡麻种植氮磷钾最佳配比为纯N7.26kg/667m^2,P2O5 3.06kg/667m^2,K2O10kg/667m^2。 相似文献
9.
地膜三次利用穴播胡麻3414田间肥效试验表明,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施纯N为186.5 kg/hm2,P2O5为93.9 kg/hm2,K2O为95.5 kg/hm2,相应氮磷钾配比为1∶0.5∶0.51;施肥利润收益最大的施肥方案施纯N为144.2 kg/hm2,P2O5为82.4 kg/hm2、K2O为54.4 kg/hm2,相应氮磷钾配比为1∶0.57∶0.38;无钾肥投入时,施纯N为125.8 kg/hm2,P2O5为80.1 kg/hm2,氮磷比1∶0.64,即可获得最大产量;施纯N为109.6kg/hm2,P2O5为74.5kg/hm2,氮磷比1∶0.68,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对胡麻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表明,“3414”当地最大施肥量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682.1 kg/hm2,比对照增产92.1 kg/hm2,增产率达15.61%;其次是全国平均施肥量处理,折合产量为674.0 kg/hm2,比对照增产84.0 kg/hm2,增产率达14.24%。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盐胁迫对不同亚麻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盐能力强的亚麻品种。[方法]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及清水浸泡亚麻品种双亚6号、Tifka和Argos的种子,恒温培养7 d后测定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升高。当盐浓度为0.75%时,3种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盐胁迫水平引起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同;Argos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不同盐浓度胁迫下3种亚麻幼苗的脯氨酸含量均增加;Argos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Argos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结论]Argos的抗盐性高于双亚6号和Tifka。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3个试验组:在各试验组胡麻的种植方式分别为覆膜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与膜侧种植和连茬与轮茬种植,小区面积均为222.3 m2,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结果]从长势上看,覆膜种植优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优于膜侧种植;轮茬优于连茬种植。其中地膜穴播轮茬胡麻长势最佳。从产量和出油率上看,覆膜胡麻较露地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29.2%(P〈0.01)、16.0%(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穴播较膜侧胡麻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0.7%(P〉0.05)、0.1%(P〉0.05),穴播种植略高于膜侧种植增产不显著;轮茬较连茬增产产量、平均出油量分别增加15.3%(P〈0.01)、3.6%(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18个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inn.)品系的5个产量构成性状及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指出单株粒数和分枝长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并且各性状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对吉林省胡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关系须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估算每一个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以及一个性状通过另一个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省提高胡麻产量,可主要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增加分枝数来实现;返青将致使胡麻减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中国新育油用亚麻品种(系)木酚素含量与基因型和地点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11个油用亚麻品种(系)2005、2006年在4个代表性试点的木酚素含量。【结果】11个亚麻品种(系)88点次木酚素含量变幅为6.487~13.127 mg?g-1,以97047平均含量最高,伊04的最低;4个地点中以河北坝上点最高,新疆伊犁点最低。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对木酚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1%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系)木酚素含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以97047和伊04的稳定性好。【结论】基因型是影响木酚素含量的首要因子,品种选育是提高木酚素含量的首选措施。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适种地区,参试品种(系)中97047为木酚素含量高且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亚麻在快速生长期其韧皮纤维细胞发育在SP(the snap point)点上下端分别经历细胞伸长和次生细胞壁加厚2个不重叠时期。研究亚麻快速生长期不同组织、不同时期、不同器官中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Lu BGALs)、纤维素合酶(Lu CESAs)等家族基因的表达谱,探讨快速生长期亚麻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的发育模式,为改善亚麻纤维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45 d的亚麻根、茎韧皮纤维、叶为材料,用透射电镜观察并测量茎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结构和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方法,研究亚麻快速生长期Lu BGALs和Lu CESAs等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基因在亚麻韧皮纤维不同阶段的表达特点。【结果】在SP点上部TOP端纤维细胞细胞壁薄,约110 nm;紧邻SP点茎中部的MID区(约500 nm)和茎下部的BOT区(约650 nm),细胞壁厚度明显增厚,细胞壁质地均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SP点中部和下部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已经开始加厚但还未进入次生壁加厚阶段,与TOP明显不同。亚麻Lu BGAL1在TOP区的表达显著低于MID区和BOT区,表明其主要参与纤维细胞细胞壁加厚过程。而Lu BGAL3、Lu BGAL6、Lu BGAL9在TOP区表达最高,MID区次之,表明此类基因主要参与亚麻韧皮细胞伸长和细胞壁重建过程。Lu BGAL5在幼嫩的TOP区表达量高,在亚麻茎较为成熟的MID区较低,说明Lu BGAL5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其他BGALs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在亚麻茎幼嫩的TOP区纤维细胞中,亚麻纤维素合酶基因Lu CESA1、Lu CESA3、Lu CESA7、Lu CESA8、Lu CESA9和Lu CESA10都检测出较高的表达量,且明显高于其在MID区和BOT区的表达。其中Lu CESA3和Lu CESA10在MID区的表达显著低于BOT区,其他几个CESAs基因在MID和BOT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结合这些基因在亚麻快速生长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说明,亚麻中6个CESA(Lu CESA1、Lu CESA3、Lu CESA7、Lu CESA8、Lu CESA9和Lu CESA10)主要促进亚麻韧皮纤维细胞的伸长。Lu Su Sy在幼茎韧皮纤维细胞中表达量高,表明亚麻茎伸长和加粗需要大量能量。Lu XTH4在亚麻细胞壁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快速生长期亚麻茎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没有次生加厚过程;Lu BGAL3、Lu BGAL5、Lu BGAL6、Lu BGAL9、Lu CESA1、Lu CESA3、Lu CESA9和Lu CESA10在亚麻细胞壁细胞伸长过程中起作用;Lu BGAL1主要促进亚麻细胞壁加厚过程;Lu Su Sy和Lu XTH4在亚麻细胞壁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16,(8)
为了促进中国亚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该文总结了中国亚麻DNA提取、基因克隆与转化、分子标记、分子身份证、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上述各方面存在的分子标记开发较少,目的基因及可用的性状标记缺乏,分子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范围较小,有关栽培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满足不了育种、栽培以及种质资源分类等相关研究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点建设性建议,以期为中国亚麻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