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杂交水稻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 1976年,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研制发明了杂交水稻,不仅为湖南和中国的粮食增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以来,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期间,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湖南省农科院为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甘海燕  贺亮军 《广西农学报》2009,24(5):F0002-F0002
2009年10月28日上午,秋风送爽,阳光明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到广西农业厅作题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报告会并作重要讲话。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主持报告会,全区主、分会场共5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聆听了袁隆平院士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1998,(4):25-26
亚太地区杂交水稻研究动态中国杂交水稻的巨大成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年来,尤其是亚太地区杂交水稻发展较快。1.研究与发展现状杂交水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18个国家的农业研究系统中,其中大部分为国营机构,只有巴西、印度、日本、...  相似文献   

6.
据悉,袁隆平院士和天津市开展的农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核质互作粳型不育系“隆1A”在天津开发区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杂交水稻育种的一般周期为6~8年,天隆公司在4年多时间里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育系”,为选育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天津杂交水稻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7.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杂交水稻进行优化研究,了解杂交水稻在实际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杂交水稻进行深层次了解,保证杂交水稻在实际栽培中能够拥有科学的光照设计,增加杂交水稻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杂交水稻老化时间,进而保证水稻能够高产栽培。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水稻进行科学性栽培,对于生长期的水稻进行严谨管理,构建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但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农业生态系统间还存在一定矛盾,对于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完善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8.
闽侯县作为靠近福建塔省会的县城,改善其农作物品质,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闽侯县的地理因素、气候条件以及人口特征等状况,从自身在农业推广方面的经验出发,以杂交水稻为例,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上提出了闽侯县杂交水稻推广的发展策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9.
谢华安院士,汉族,1941年8月生于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农业学校。1964年结业于福建农学院(函授)。1972年起先后任福建三明市农科所助研、副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任所长、研究员。1996年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7年起兼任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呈现倍增的态势,技术服务出口所占外贸出口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农业领域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研发、组装与推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杂交水稻技术,重点开发东南亚、南亚种子市场,进而延伸到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兴奋地告诉记者.世界上首批杂交旱稻组合已在上海诞生。在上海地区小面积试种的结果表明,杂交旱稻的产量已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持平。他们于2004年在上海的青浦、嘉定等地进行小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是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30余年来,他在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成果,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40年的历程。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先生,于1964年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杂交制种3大难关.成功培育出单产比常规稻高20%左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和全国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利弊 ,确定了有关的农业气象指标 ,完成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及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杂交水稻试验,筛选出适宜蒙自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利用育种科研新成果,试验筛选出适宜蒙自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蒙自种子供应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曾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现任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的肖培村研究员,自两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技开发》2005,(5):42-42
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兴奋地告诉笔者,世界上首例杂交早稻组合已在上海诞生,在上海地区小面积试种的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产量已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持平。这个团队着手选育优良的杂交早稻组合。他们将近千个新配出的杂交组合,分别进行15株~100株不等的试种;又从中遴选出近20个优秀的杂交组合,于今年在上海的青浦、嘉定等地进行小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每年水稻种植面积4200万hm2 左右 ,其中45 %的水稻面积具有排灌条件 ,年水稻总产量为12000万t。由于印度人口的增加 ,对粮食需求每年需以3 %的比例增长 ,到2010年印度每年的粮食需求量约为19500万t ,至2020年对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24000万t。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巨大成功又一次唤起了印度政府发展杂交水稻的决心 ,从1980年开始 ,印度又开始引进IRRI热带不育系材料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杂交水稻的协作研究。1989年 ,印度农业部发起了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工程 ,并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