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目前华南蚕区蚕沙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蚕沙进行消毒的思路和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粤西蚕区蚕沙理化性质、蚕沙堆沤方式及蚕沙肥质量,结果表明:蚕沙养分(N+P2O5+K2O)含量在37 g/kg以上,重金属含量低,pH值偏碱性,各地方间蚕沙氮、磷、钾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蚕农采用开放式进行蚕沙好氧堆肥,堆沤后的蚕沙肥,养分含量高于商品有机肥标准,pH值偏高,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有机肥的限量标准,有些蚕区的蚕沙肥的有机质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蚕区蚕沙无害化就地处理难题,建立了蚕沙就地处理小规模集中堆肥处理的中试试验,开展小规模集中堆肥工艺、腐熟度指标及蚕沙堆肥肥效调查,拟为蚕区小规模的蚕沙无害化和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蚕沙是养蚕的副产物,主要用作农家肥或为动物提供饲料。近年来通过对蚕沙在成分、结构、特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蚕沙的许多优良特性被发掘并利用,蚕沙资源多元化创新利用丰富了蚕桑产业的内涵。本文从蚕沙作栽培材料用、作药用、作化工原料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用、作环保材料用等6个方面阐述了蚕沙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蚕沙资源多元化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以养蚕生产大宗副产物蚕沙制造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料技术,直接采用含有约10%桑枝和5%桑叶的蚕沙为主要原料,以废弃蘑菇基料作为调理剂进行好氧堆肥,研究蘑菇基料的不同添加比例对蚕沙好氧堆肥腐熟条件中的温度、pH、含水率等因素以及堆肥中养分的影响。用90%蚕沙+10%蘑菇基料(处理1)、75%蚕沙+25%蘑菇基料(处理2)、100%蚕沙(对照)制造堆肥,均可在6 h达到最高温度(分别为64.4、66.0、68.3℃),但处理1组的高温持续时间较短,处理2组和对照组的高温持续时间在5 d以上,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规定。处理1组和对照组堆肥中的含水率较高,处理2组可降低堆肥中的含水率及pH。从堆肥中的养分来看,各处理均可增加堆肥中的磷、钾含量,但处理1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氮素损失(分别下降0.62%、5.84%)的问题,而处理2组由于降低了堆肥的pH,因此比初始状态增加4.19%的氮素含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在蚕沙堆肥过程中添加25%的废弃蘑菇基料有利于改善堆肥的反应条件,提高堆肥的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蚕沙多元化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病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以蚕沙堆肥处理组为试验组,以施用甘蔗专用药肥噻虫嗪为对照组,调查蚕沙堆肥在甘蔗"双高"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甘蔗原料茎长比对照短3.37%,蔗茎直径比对照组短0.66%,而每100 cm平均有效茎数比对照增多10.75%;试验组甘蔗压榨汁的蔗糖分为14.95%,比对照组甘蔗压榨汁的蔗糖分(16.11%)低1.18%。试验组甘蔗虫节率为0,而对照组甘蔗虫节率为10.55%。试验组甘蔗每667 m2产量比对照组多0.194 t,增幅2.84%。根据显著性分析,P值为0.024,差异显著(P0.05),说明甘蔗施蚕沙堆肥后对单位面积甘蔗的产量具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蚕沙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蚕沙中含有多种有用的化学成分,且其用途广泛。本文概述了蚕沙主要化学成分,开发利用现状,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桑蚕产业的不断发展,桑蚕的副产物也大量增多,特别是蚕沙,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本文介绍利用蚕沙饲养蚯蚓的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蚕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蚕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以有效微生物群为生物发酵剂添加到蚕沙中进行堆肥发酵,调查蚕沙中家蚕病原灭活效果和蚕沙腐烂程度.结果表明:有效微生物群可促使蚕沙堆肥快速升温,对蚕沙中家蚕病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升温效果以添加0.1%EM原露溶液和0.1%VT-1000微生物发酵剂溶液架空并覆盖稻草为最佳,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白僵病的病原灭活率均达100%;堆肥时蚕沙中添加0.1%有效微生物群剂,第2天温度迅速升高,第3天温度达到顶峰,发酵高温期≥50℃的超过15d,≥60℃的12d,≥70℃的8d(最高温达82℃).添加有效微生物、架空表面覆盖稻草比不添加有效微生物、不架空表面不覆盖稻草,发酵高温期(≥60℃)温度高1.9~10.2℃(平均为6.6℃);而在不架空厌氧状态下添加有效微生物发酵剂堆肥中水分充足,在短时间内(14 d)蚕沙腐烂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调查华南蚕区现有的蚕沙处理主要有分散简易堆肥、沼气发酵和集中资源化利用处理3种模式。针对该蚕区高温多湿的环境,以及一年多次养蚕,蚕沙生产量大的情况,提出因地制宜,采用简易蚕沙池改造升级、小型设施堆肥处理、小规模集约化堆肥处理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蚕沙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并通过蚕沙堆肥过程与条件的控制,达到蚕沙病原菌灭活无害化、蚕沙堆肥发酵完全熟化和蚕沙作为桑园肥料应用无风险的目的,构建蚕沙产地无害化和肥料化处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家蚕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基因组到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家蚕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家蚕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并对其研究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KOH溶液作为卵壳软化液,设置浓度和软化时间梯度对家蚕蚕卵进行软化,以切片成功率为标准摸索卵壳最佳软化条件.结果表明以10%的KOH和5min的软化时间得到的切片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气溶胶免疫是一种潜在的替代传统注射免疫的新方法,围绕气溶胶免疫的特征、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及前景作以综述,以期为人类和动物新型疫苗研制及免疫技术创新提供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茄呢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价格昂贵,国内未见有关于从蚕沙中提取茄呢醇方法的报道.根据有关文献,介绍了茄呢醇的性质、从蚕沙中提取茄呢醇的方法及应用,对我国蚕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家蚕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的差距,人工饲料的组成配方,适应人工饲料育的品种选育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分析了从提高、改进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选育专用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作为解决阻碍人工饲料育的技术问题,提一点人工饲料育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人感染NiV后,死亡率接近40%;猪作为中间宿主,感染NiV后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近年来,NiV疫情在我国相邻的多个东南亚国家频繁出现,预示该病传入我国风险日益增高。本研究阐述了近年来NiV在血清学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常用的传统技术,以及重组蛋白ELISA、Luminex、二代测序等新兴诊断方法,为临床样本中NiV的鉴定和监测方法更新换代提供参考,对监测NiV从国外的传入情况、防控猪群NiV疫情发生以及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蚕杂交组合数量性状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是家蚕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环节.为了探求优良杂交组合数量性状的预测方法.通过1982、1983年的遗传试验查明:以中亲值作为X变因,代入一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结果不尽正确.以中亲值和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建立二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值和实际值离差很小,达到预测的实用要求.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在某些性状间成高度正相关,但能否取代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进行预测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从蚕沙中联合提制叶酸和果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炭15g为吸附剂,吸附时pH为5.5,解吸剂以3%的氨水-70%乙醇溶液最佳,叶酸产率为0.14%左右,蚕沙叶酸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7302-87。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沉析时pH为3.5,沉析温度60℃,沉析时95%乙醇用量和浓缩液的比值为1.1为宜,果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n246-85。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faecal carriage of salmonella in 5393 pigs reared on 218 pig farms located in 31 of 47 prefectures in Japan over the period July 2003 to June 2005 was investigated. We isolated 172 strains belonging to 20 serovars and one untypable Salmonella enterica from 169 pig faecal samples (3.1%) collected from 48 farms (22.0%). The most prevalent type of S. enterica was untypable O4,12:d:- which lacks phase 2 flagellar antigen, representing 29.1% (50/172) of all isolates. Of 26 S.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isolates, 16 strains appeared to be definitive phage type 104 (DT104)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相似文献   

20.
苜蓿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其研究领域.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