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各地贫下中农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坚持植棉技术改革,大面积丰产和高产典型大量涌现,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植棉经验,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我们在总结这些高产技术经验的同时,进行了几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研究两熟棉田高产的关键技术,力求找出丰产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的主要动态指标及其主要生理指标,更好地为大面积棉花丰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徐麦35是江苏徐州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丰产性好的特点。通过对徐麦35在邳州试验示范过程中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徐麦35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为在邳州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理论与技术苏祖芳(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与技术是凌启鸿等在叶龄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所创立的。该成果在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大面积上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1992—1995年在江苏省不同地...  相似文献   

4.
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和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稻田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倒防衰性能,提高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30.2%~36.0%、稻作节本增收8.3%~9.7%和甲烷减排31.7%~75.7%的显著效果。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稻叶龄模式是一项新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它是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进行长期的高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1987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列为全国“农业十项推广技术”农作物模式化栽培之首。水稻叶龄模式开发与推广项目是将该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新突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全国的粮食产量,并能提高我国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种稻技术水平,大面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1988年,全  相似文献   

6.
崔澂  张静兰  倪文  梁峥  梁寅初 《作物学报》1962,1(3):259-272
根据历年丰产经验总结与试验研究资料,论述了北方高产稳产水稻田的主要栽培技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同时,以北方高产水稻实例对“群体概念”、“主蘖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初报青先国(湖南省农业厅长沙410005)湖南省主持的“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是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课题攻关的目的是紧紧围绕21世纪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产稻国通过广泛推广应用矮秆高产品种,水稻大面积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史称“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9.
美国光身稻品种的利用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现行高产品种的产量已到了很高的平台。结合水稻超高产品种选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二高一早”超高产育种的设想,并就相关种质进行探讨,分析了“中秆高抗倒伏”及“群体高效光能利用”新种质对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性。对Lemont等15份美国大面积推广光身稻品种、特青等73个中国高产品种及双亲杂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对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中,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杂交水稻成优981具有高产、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加强对成优981水稻的研究,提高其制种的产量,对推动我国水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基于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981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探讨了其实现大面积制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通过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多项生产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江苏各地粳稻一小麦周年高产的最适播(栽)收期与茬口衔接、最适播栽方式、最适群体起点(密度)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Ⅰ 概念与理论依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I概念与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关于水稻和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并论述和讨论了“三定”栽培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指出超级稻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生产上应按照超级稻的种植区域,以确定适合的栽培目标产量,采用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定量化栽培技术和群体发育调控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超级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一道清、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4种氮肥种类,研究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产量构成因素与氮素在结实期转运总量及其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和缓/控释肥均能提高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及产量并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施用缓/控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达42%~53%,相较于尿素一道清和传统的尿素常规运筹,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23%,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6%~71%,增产8%~19%。控灌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有效性高,保证足穗、促进重穗;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能保持氮素的高效释放,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从而提高稻株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淹水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无效分蘖减少,氮素入渗、淋溶降低,成穗率提高。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运转的表现,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为本试验最佳处理,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15.
Summarize in the Study of 3-S Cultivating Technique of Rice in Cold Zon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针对寒地稻作再高产的障碍因素,利用大钵盘超早超稀定位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适期移栽,深施肥、控灌水等强化及安全栽培措施 ,延长水稻生育期、扩大营养空间,释放个体生产潜力,开发低节位优势分蘖,从而形成具有高光效、超高产群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炭基缓释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炭基缓释肥是利用稻壳炭与常规尿素混合制成的长效肥料,具有肥效久,不污染环境,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为了筛选缓释效果最好、适于玉米生长的炭基肥料,以‘华玉8号’为试材,以常规肥为对照,在施肥量均等的条件下,研究了炭粉和氮素养分配比不同的炭基缓释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稻壳炭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稻壳炭基缓释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能促进根系发育,使得玉米株高、茎粗增加明显。其中,施加炭粉尿素百分比为32.3%的炭基缓释肥肥效最好,与施加等量纯尿素相比可使玉米株高增加6.2%,茎粗增加10.83%,根干重增加50.7%,产量增加7.64%。  相似文献   

17.
以超级稻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穗肥施用时间对不同秧龄机插水稻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穗肥施用条件下,机插水稻在适龄移栽时其产量、各生育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等均优于超秧龄移栽水稻。适龄移栽并于叶龄余数4、3 (D4-3)等量施用穗肥时,其产量、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茎蘖成穗率、抽穗后的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抽穗期有效叶面积及其比率、高效叶面积及其比率、上三叶的叶片披垂度均高于叶龄余数5、3 (D5-3)和叶龄余数5、4 (D5-4)时等量施用穗肥的处理。而超秧龄移栽时,D5-4处理的产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拔节后各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动态、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后的群体光合势、抽穗期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基部3节间长度及3节间总长占秆长比例均优于D5-3和D4-3处理。说明机插水稻适龄移栽对水稻高产的获得尤为重要。适龄移栽时,穗肥于叶龄余数4、3等量施用可以形成良好的群体获得高产,而在超秧龄移栽时,将穗肥施用时间适当提前到叶龄余数5、4,可以促进部分动摇分蘖转化为有效分蘖并最终成穗,适当弥补秧苗因超秧龄移栽而造成的生长量不足,但穗肥的提前施用也使得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种类对水稻强化栽培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比较,试验得出:在氮、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提高水稻的分蘖数,其最高分蘖数和成穗率以及增产效果均以“微生物活性肥+有机肥+化肥”的处理最高。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施用有机肥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活性肥料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比单一施用一种肥料能够更明显地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崇仁县再生稻生产调研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再生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技术要点。该种植模式选用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4949,通过头季稻留高茬收获,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适时追施促芽肥,控水灌溉,以及病虫草害防治,创新集成了适于江南双季稻区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新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了蓄低位腋芽的秸秆还田难题,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还解决了再生苗生育进程不一致和籽粒成熟度不一等问题。与常规模式相比,新型稻作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12.7%和55.8%,周年净收入增加了6769.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避免了秸秆焚烧,可培肥土壤,实现优质丰产,是绿色高产高效的“一种两收”稻作新模式,适合在江南双季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