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建山区虹鳟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山区,高海拨、半高海拨山区众多(海拨高度在500~1000米),森林覆盖率好,蕴藏着丰富的冷水资源,为大力推广冷水性虹鳟养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加快我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渔业,我市将虹鳟养殖作为全市渔业生产的突破口来抓,新建虹鳟养殖场22个,投苗60万尾,采取高密度流水养殖,经2~3个月培育,鱼体规格达50~100克/尾,成活率75%~90%。现结合各养殖点情况,将虹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水源选择养殖虹鳟的水源可选择地下水、冷泉水、高海拨地区的水库坝下水及山涧溪流水。池四周植被覆盖率越高越…  相似文献   

2.
虹鳟发眼卵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宝 《淡水渔业》2005,35(2):51-52
2002年我省首次引进虹鳟发眼卵,在苏北地区利用深井水进行孵化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虹鳟发眼卵孵化技术在江苏取得突破,发眼卵至上浮苗孵化成活率均达90%以上,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80,(3):17-20
<正> 虹鳟(Salmo gairdnerii irideus)是目前我国养殖的唯一冷水性鱼类,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养殖。1979年,我们利用山区冷泉水进行了养虹鳟的试验研究。5月17日投放鱼种,经103天精心饲养管理,8月28日收获,获得每立方米月产28.3斤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4.
虹鳟系冷水性鱼类,我县自1992年开始利用山泉水进行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几年来,笔者发现表皮溃疡对虹鳟影响较大,现将溃疡症状、病因、防治等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虹鳟(Salmo gairdneri)属于鲑科,虹鳟属,是一种冷水,肉食性鱼类。我国于五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在淡水中养殖。自一九八О年以来,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研究所进行海水驯化饲养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冷泉水分段养殖是一种充分利用冷泉水的新养殖模式。此模式综合考虑虹鳟鱼和史氏鲟的生态习性,根据冬季和夏季水温、溶解氧变化情况分段利用养殖池,在单纯养殖虹鳟鱼模式的基础上,调整了养殖品种,前段1号~8号池养殖虹鳟,后段9号~24号池养殖史氏鲟,更大限度地开发了冷泉水的生产潜力,创造出更好的养殖效益。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澈、水量充足的水域。在12℃~18℃范围内虹鳟鱼机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低于8℃或高于20℃,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病害高发,养殖成活率下降,超过22℃,虹鳟鱼基本停止摄食,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虹鳟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容易捕捞、人工繁殖简单,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我国农村有不少溪流、冷泉、水库底层排水,可因地制宜饲养虹鳟。一、生物学特征1.体征虹鳟体形呈纺锤形,略侧扁,背鳍后有一脂鳍,  相似文献   

8.
虹鳟养殖在国外已有百余年历史,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深入的研究,包括人工繁殖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已规范化。我国引进虹鳟鱼虽有20多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总体上说,仍处在实验阶段。虹鳟人工繁殖技术在黑龙江、北京、山西等地多年来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特别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试制出垂直流水的柜式孵化器,从法国引进了桶式孵化器与丹麦式平列槽孵化技术,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为了取得虹鳟鱼在我区人工繁殖的直接经验,于1985年初,利用83年引进鱼种培育的亲鱼,进行了人工授精和孵化  相似文献   

9.
本溪市位于辽东山区,冷泉资源丰富,养殖虹鳟条件优越,近年来养鳟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全市有国营、集体、个体养鳟场300多处,流水养鳟面积超过20万m^2,年产量70多万kg.通过对全市虹鳟养殖状况的综合调查分析,提出了虹鳟养殖业的良性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虹鳟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虹鳟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强的冷水鱼类。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加上种质退化等多方面因素,普通虹鳟鱼养殖发病率越来越高,使虹鳟鱼养殖业的产量逐年降低,养殖利润不断下滑。三倍体虹鳟,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一般养殖18个月即可达到3kg以上。曲阳盛水湾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由荷兰引进70万粒三倍体虹鳟发眼卵,进行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6月分两次从云南引进不同规格的三文鱼苗2000尾和8200尾。采用冷泉水高密度流水养殖方式进行试养,经过3个月养殖,成功渡过夏季高温期,成活率94%以上,饲料系数分别为1.07和0.87。  相似文献   

12.
虹鳟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隶属鲑形目、鲑科、鲑属,系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生活的水温范围为0℃~3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超过24℃,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河南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于2000年引进该品种,利用水库底层水饲养虹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密度较高、流水池水质调节不善,鱼病问题日趋突出。笔者根据养殖实践经验,总结了对虹鳟  相似文献   

13.
<正> 1980年12月~1981年4月,山东海洋学院与维坊行署水产局、临朐县水利局协作,先后两次从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引进10个月龄及2个月龄的虹鳟鱼种。利用临朐县老龙湾泉水和冶源水库渗流水进行网箱饲养试验。对移养的虹鳟苗种和亲鱼培育、成鱼饲养、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等进行了多批次试验。1982年2月14日,用原引进10个月龄经过培育而成的2龄虹鳟采卵成功。35组共获卵4万粒,利用立式流水孵化柜,在水温9~12℃,  相似文献   

14.
闽北库区网箱养殖虹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近年来,我省将冷水性鱼类——虹鳟由北方移入试养,但都局限在有冷水资源的地方养殖。为了拓展养殖空间,扩大养殖规模,我们在低温季节将虹鳟鱼种移到水库网箱养成,而冷泉水主要用于培育虹鳟鱼种并渡夏,使有限的冷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库区网箱养殖的生产潜力。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库湾网箱养殖虹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将冷水性鱼类虹鳟由北方移入试养,但都局限在有冷水资源的地方养殖.为了拓展养殖空间,扩大养殖规模,我们在低温季节将虹鳟鱼种移到水库网箱养成,而冷泉水主要用于培育虹鳟鱼种并渡夏,使有限的冷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库区网箱养殖的生产潜力.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虹鳟养殖技术》一书,约16万字,定价3.65元,由农业出版社90年6月出版。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养鳟的科研进展和基本经验,并吸收国外的养鳟新成就和新技术,从作为高度集约化养殖的虹鳟生物学特点出发,结合编著者成功取得每亩净产3.6万公斤的技术要点,对流水养鳟中的高产养殖技术作了重要阐述。并根据高密度养殖中要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加强病害防治的特点,对虹鳟的消化吸收、能量代  相似文献   

17.
正三倍体虹鳟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隶属鲑形目,鲑科,大马哈鱼属,其二倍体原产于美国阿拉加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其三倍体已成功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推广养殖。笔者通过连续4年的三倍体虹鳟繁育生产,已成功引进鱼卵25万粒,培育稚鱼23.8万尾,为秦巴山区三倍体虹鳟养殖提供了优良苗种。现对2017年繁育试验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发展冷水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虹鳟发眼卵孵化最适水温9℃,鱼种至成鱼阶段适宜水温是7~20℃,最适水温为15~17℃,适宜pH值为6.5~7.5。2006年3月27日,从甘肃省引进虹鳟发眼卵10万粒,选择西安市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作为试验地点,人二孵化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8日,我水产站从甘肃引进虹鳟发眼卵10万粒,人工孵化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孵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梁开学  梁明德 《水利渔业》1994,(5):44-45,47
漳河水库从1989年起利用电站尾水进行流水池养殖虹鳟试验,共建池1666m^2,共养成并出售鲜鱼16t,总收入60余万元,获纯利润25万元,效益显著。文章认为,丰富的冷水资源是引进成功的基础,领导重视及有关部门支持是成功的关键,注重科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打开销路是取得效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