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卵黄囊感染是幼鸟培养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病因,很多鸵鸟生产场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本文想就卵黄囊感染的起因及如何预防加以介绍。 一、卵黄囊的形成及作用 在胚胎发育早期,卵黄是与胚胎相连接的,以后卵黄周围逐步发育成囊状,形成卵黄囊,胚胎与卵黄囊之间有一条管道,管道内有血管与胚胎连通。在孵化后期,卵黄囊进入腹腔,脐带开始逐渐关闭,到出雏时,脐带几乎关闭。见示意图。 ①卵黄囊和脐带之间的管道A在出雏期间已接近关闭,但仍留有极小的口。②卵黄囊和小肠之间的管道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15日,我县养鹅户王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15%左右,经诊断为雏鹅卵黄囊炎及脐炎型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 2005年6月15日,养鹅户王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25%左右,因当时一直下雨,阴雨天气长达20多天,育雏舍内地面潮湿,又不能及时更换垫料,再加上饲养密度过大(38只/平方米),通风不良,温度又偏低(白天17℃左右,夜间还要低)。  相似文献   

4.
脐炎,顾名思义是脐部及其周围组织发炎,这是新出壳雏鸡的一种疾病.在国外,1930年以前,这病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大规模孵坊的出现和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这病变得越来越突出了.除了由于错误的饲养管理外,脐部和卵黄囊的感染是引起出壳后1-3天内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曾有报道,有些孵坊由于本病严重流行,雏鸡死亡率可高达40%,甚至50%.一般死亡率是1-5%.Harry于1957年记录了他所调查的32次爆发本病的死亡情况,其死亡率是5-10%.目前国内各大、中型鸡场中,本病也屡见不鲜,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江西部分鹌鹑养殖场多次发生雏鹌鹑在出雏房内大面积发病死亡的病例。2008年4月,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实验室对江西省南昌县某鹌鹑养殖场雏鹌鹑在出雏房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调查,剖检死亡雏鹌鹑并且从死亡雏鹌鹑肝脏和卵黄液中分离到两株细菌。通过对两株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观察和生化鉴定以及利用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人工雏鹌鹁发病复制实验,最终诊断为葡萄球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俊昱 《中国家禽》2004,26(23):31-32
2000年春季,某鸵鸟场三月龄内雏鸵鸟发生大批死亡。死亡雏鸵鸟生前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不愿走动、离群呆立、排灰色稀粪,有的腹部膨大、腹壁紧缩、卧地不起。死后剖检可见肠道有炎症,表现充血、坏死、肿胀、肠内容物恶臭、颜色发灰、胃内多数空虚无食物。腹腔常可见到腹水,偶见腹膜炎,卵黄囊常胀气、卵黄变质,  相似文献   

7.
陈伟亮  王志跃 《中国家禽》2002,24(15):38-40
雏禽出壳后的第一周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过渡为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卵黄囊阶段的营养应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特别遇上刮风下雨断食的环境下,是有利于种属持续繁衍的,实属一生中最为特殊和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昆明民办科技园饲养的10 月龄鸵鸟一只,病初食欲减退,后不食,卧地不起,用抗生素及健胃药治疗疗效不佳,临床诊断疑为误食塑料袋阻塞腺胃,约一周后死亡。剖检时打开腹腔后流出大量稍混浊的液体,其中混有淡黄色絮状物,腺胃未见阻塞物。肝脏呈红黄相间槟榔样花纹。卵泡 形态大小不一,有细长的蒂连接,切面呈油脂样或干酪样,有较厚的包膜。初步诊断为浆液纤维素性卵黄性腹膜炎。引起本病的原因可能与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感染有关,因未作病原分离,故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9.
育雏在鸵鸟养殖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鸵鸟出壳后 3月龄内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管理工作稍有疏忽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 ,在雏鸵鸟的管理中 ,应根据其生理特点 ,做好培育工作。1 雏鸵鸟的生理特点1 1 对温度反应敏感 初生雏鸟全身生着绒毛状的穗状羽毛 ,缺乏御寒能力 ,既怕冷又怕热 ,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极差 ,因此育雏期应严格掌握好育雏温度。1 2 前期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 雏鸟出生重一般为 0 8~ 1 0kg ,1月龄体重达 4~ 5kg ,3月龄体重可达 2 5kg左右 ,是初生重的 2 5倍。在日粮配合时 ,除能量、蛋白质、微量…  相似文献   

10.
雏鸡卵黄囊炎和脐炎,是虫壳后几日龄内雏鸡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据记载病因很复杂,主要是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沙门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感染[1]。其传播的途径多为种蛋内带菌,种蛋外源性污染,孵化过程中和出壳时感染等致病[2]。患雏很快转为败血症或脓血症而死亡。因病期短,病死率高,常常给育雏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探索有效的救治措施,我们对14群患雏,做了有关的调查,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与实验室的一般检查。依其结果,选用了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有关情况调查1.1 雏鸡就…  相似文献   

11.
我场每年炕孵苗鸡100多万只。1993年以前孵出的苗鸡均有不同程度的蛋黄囊感染与脐炎,自1993年对该病实行预防措施后不再有此病发生。 发病情况 当种鸡患大肠杆菌性卵巢炎、输卵管炎,或者种蛋蛋壳被粪便污染时,大肠杆菌容易侵入蛋内。污染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在蛋内迅速增殖,致使出壳苗鸡蛋黄  相似文献   

12.
维鸵鸟是指3月龄以下的小鸵鸟。雏鸵乌成活率低是困扰鸵鸟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育雏率的高低取决于种蛋的质量。孵化技术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等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育雏的失败。1999年初,汕头某公司从东非进口鸵鸟种蛋64枚,从中孵出雏鸟22只。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批雏鸟于一月龄内几乎全部死亡。雏鸟生前和死后曾被采血、采集肛拭子和内脏作正。副粘病毒的分离,禽流感\新城疫和鸟疫的血清学检测以及沙门氏菌的分离,结果均呈阴性,但从肛拭子和死乌内脏中分离到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O。血清型c其育雏失败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卵黄囊是雏禽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雏禽卵黄囊的吸收状况将严重影响其后期的生长发育,而早期饲喂与否、开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一吸收过程。为此,文章就卵黄囊的形成及其功能、早期饲喂与禁食及饲料营养含量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雏鸵鸟球虫病的诊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鸵鸟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在消化道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在俄罗斯、纳米比亚等国家均有报道 ,而且引起很大经济损失 ,主要危害雏鸵鸟。湘南某鸵鸟养殖场饲养的雏鸵鸟 ,于 1 999年 5~ 6月间发生一起拉血痢、腹泻的疾病 ,共发病 32只 ,死亡 8只 ,根据临诊  相似文献   

15.
雏鸡卵黄囊炎和脐炎又叫雏鸡脐带炎,俗称大肚脐病,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又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死亡率10%~40%),耐过康复雏鸡发育不良,开产日龄拖后,产蛋率仅维持在60%~70%左右,一般无产蛋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雏鸵鸟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应激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不强,因此,加强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尤为必要。1采食雏鸟出壳后,由于体内贮存有营养丰富的卵黄,3~5d内不会采食饲料,必须人工诱导采食。将切碎的白菜叶、苜蓿叶、胡萝卜丝等青绿饲料放入盆内,用手指轻轻敲打料盆,诱导雏鸟采食、饮水,每天进行数次,1~2d内可学会采食。最好的诱导方法是用一只较大的会采食的小鸟带动雏鸟采食。对于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鸟应推迟开食时间。由于雏鸟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内的鸵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雏鸵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场的生产效率,决定鸵鸟产业的经济效益。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困难的一环,也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环。近两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雏鸟的成活率不断提高,现在大部分鸵鸟场雏鸟成活率低的问题己基本解决。但对于一些缺乏生产经验或缺乏技术力量的鸵鸟场,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育雏成活率仍然很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本人就将近两年在育雏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影响鸵鸟育雏成活率低的原因1.1饲养密度一般1…  相似文献   

19.
白肌病(又称营养不良)是一种肌肉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但与缺乏硒和维生素E有关。1999年3-4月份,湘南某鸵鸟养殖曾发生一起因硒缺乏而造成2-3月龄雏鸵鸟白肌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王志跃  陈伟亮 《中国家禽》2003,25(24):11-12
试验以雏鹅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对雏鹅卵黄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9时龄以内80%以上的卵黄囊营养被吸收利用,说明这一时期是卵黄囊吸收利用的主要时期。能量水平对卵黄囊营养的吸收与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低能日粮有加速卵黄囊吸收与利用的趋势,但各采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