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的能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M.KOHOHOBa指出,在研究进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及其腐殖化有关的许多问题中,不应忘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腐殖质形成过程的能量问题。虽然一些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于腐殖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现象,还存在一些不同意见。本文采用恒容燃烧热作为表征不同腐解时期腐解物能态的指标,着重从能态角度研究了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特点。1 供试材料与测试方法 在粉碎并通过1mm筛孔的玉米秸秆样品中拌入尿素(其中Ⅰ期试验重复1,各处理未加尿素)。将样品装入砂滤管,埋入试验地(红油土)两个重复(1,2)的不同施肥处理小区(表1)中。定期取各小区砂滤管中的混合样品作为供试材料。试验分两期进行,Ⅰ期为1982年10月~1984年5月;Ⅱ期为1983年10月~1984年6月。  相似文献   

2.
植物残体腐解物能态特征及其与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肥力条件下、不同腐解时期苜蓿残体腐解物进行组分分离,并分别对腐解物原样及去除各组分后的样品进行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据DTA曲线中330℃特征放热峰的变化规律可将腐解过程分为波动起伏—急剧下降—趋于稳定3个阶段。苯-醇溶性物与水溶性物不影响腐解物总的能态变化规律,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共同决定了腐解物的能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砂滤管内玉米秸秆各腐解期腐解物的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中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消长演替一般规律相符。腐解物中3类菌体的能态:细菌>真菌>放线菌,且随腐解时间延长,菌体热值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砂滤管内玉米秸秆各腐解期腐解物的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中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消长演替一般规律相符。腐解物中3类菌体的能态:细菌>真菌>放线菌,且随腐解时间延长,菌体热值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将粉碎的苜蓿样装砂滤管埋入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地,分期取出腐解物样品,并将其进行了组分分离,测定燃烧热值,以探讨苜蓿样腐解过程中的能态变化特点及各组分对腐解过程中腐解物总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样腐解过程中腐解物的能态变化可分为波动起伏(第1-7月),急剧下降(第8,9月)和趋于平稳(第9月以后)3个阶段;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类物质是影响腐解物热值的主要因素;腐解前期腐解物的能态与土壤  相似文献   

6.
将粉碎的苜蓿样装砂滤管埋入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地,分期取出腐解物样品,并将其进行组分分离,测定燃烧热值,以探讨苜蓿样腐解过程中的能态变化特点及各组分对腐解过程中腐解物总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样腐解过程中腐解物的能态变化可分为波动起伏(第1~7月)、急剧下降(第8,9月)和趋于平稳(第9月以后)3个阶段;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类物质是影响腐解物热值的主要因素;腐解前期腐解物的能态与土壤肥力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7.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微生物菌体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分析法对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微生物菌体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菌体的DTA、DTG曲线均有相似的热效应峰和失重峰,显示菌体物质组成上的共性,同时也表现出各自的热解特异性.细菌DTA曲线在276~295℃有一肩状峰;真菌DTA曲线在154~190℃有一小吸热特征峰.放线菌DTG曲线的第2失重峰突出,失重率大;细菌DTG曲线第2失重峰则由分裂为双峰组成.菌体红外光谱特征佐证了DTA、DTG曲线的结论,并明确了该曲线中有关峰对应的菌体物质组成,也显示了各类菌体红外光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法布置不同植物残体施用对橡胶树根系生长影响试验,以表土回填为对照,设置橡胶叶、稻草、杂草、甘蔗渣和芒果叶5个处理,观测橡胶树根系的发根、增粗、伸长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稻草和芒果叶对橡胶树行根增粗的促进作用明显,在诱导营养根发生及总长度上橡胶叶、稻草和芒果叶的促进作用显著;甘蔗渣对行根增粗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在不同空间的自然分解变化过程,为茶园的物质养分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析茶(Camellia sinensis)修剪物、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植物残体在土壤、林冠和地表的分解特征、时间动态及不同阶段分解速率差异。【结果】植物残体自然分解过程中总体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空间的残体质量损失率为土壤>地表>林冠,具体为茶修剪物、光皮桦和猴樟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少,杉木和马尾松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空间、时间、树种及三者间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植物残体干重剩余率(P<0.01),影响最大为时间,其次为空间和树种,最小为三者交互作用。利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估计各树种分解系数发现,总体上林冠分解速率低于地表和土壤,针叶树种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小于阔叶树种。不同树种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地表和土壤中前期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后...  相似文献   

10.
荒漠生态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特征和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系统下残茬的腐解率和腐解物的有机C、N、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及C/N的变化。结果表明,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46d和46~92d残茬腐解率分别为34.6%和11.9%,残茬有机C的分解率分别为34.9%和12.5%。腐解残留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随时间的推移,有机C的含量先缓慢下降,184~350d基本不变,然后又缓慢下降;氮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138d后基本不变;K含量在0~46d迅速下降,然后趋于缓慢,184d后基本不变。随腐解时间的延长,N和K的残留量逐渐减少,304d后基本不变。N在0~46d和46~92d的释放率最大,分别达9.3%和9.0%;K的释放集中在0~46d,释放率达80.4%,以后则变化不大,在90%左右。腐解残留物的C/N先迅速下降,138d后基本不变,最终为26.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新疆天山北麓进行草甸盐土改良过程中,对土壤中锂(Li)和铷(Rb)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方法]采取了由农业、生物、化学及水利改良等措施单独和随机组合的改良措施. [结果]改良试验表明:改良地Li的总量在49.13~80.25 mg/kg,分布特点是:改良初期和后期0~15 cm<15~30 cm<30~60 cm,改良中期不同处理间出现分异.改良地Rb总量在99.75~128.38 mg/kg,分布特点为:改良前期0~15 cm<15~30 cm≥30~60 cm,中期分布较为均匀,后期为30~60 cm>15~30 cm>0~15 cm. [结论]由农业、生物、化学及水利改良等措施组合的综合改良措施对改良地中Li和Rb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施用有机肥和石膏条件下单种草木木犀时0~60 cm土层内Li总量增加最明显.其中生物改良措施,尤其是单种草木木犀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石膏,能明显促进各土层内Li的积累;改良中期,单种草木樨结合施用石膏时总量Rb主要在牧草根系最密集的中层内明显增加,而后期在中层减少下层增多,表明总量Rb从土壤中层往下层积累.  相似文献   

12.
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遗传特性,以及根系形态、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植株剪切力与其饲料特性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后期植株剪切力和饲料营养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3个玉米品种,从播种后第78天开始,每隔5 d,分7个时期(每期每个品种选24株)测定植株主要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叶鞘)的剪切力、线性密度、营养成分含量;分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测定三大营养器官营养成分的48 h瘤胃降解率。【结果】随着玉米的生长,茎秆剪切力和线性密度线性增加,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叶鞘剪切力线性增加(P<0.05),叶鞘和叶片线性密度线性降低(P<0.01),品种间无差异(P>0.05)。叶鞘、茎秆的剪切力与线性密度相关显著(P<0.05)。在鲜样基础上,茎秆、叶鞘中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总能(GE)线性增加,茎秆中粗蛋白(CP)含量呈线性降低,不同品种间有差异(P<0.05);叶片中DM、OM、NDF和ADF含量逐渐增大(P<0.05),品种间无差异(P<0.05);叶鞘、茎秆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相关显著(P<0.05)。所测定营养物质的48 h瘤胃降解率,不同器官之间差异显著,结果为叶片>叶鞘>茎秆(P<0.05)。叶鞘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降解率相关显著(P<0.05)。【结论】玉米生长后期(播种后78-108 d)剪切力、营养成分和养分降解率呈动态变化;植株剪切力与其饲料特性存在相关关系,选用剪切力预测植株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率,需根据植株的不同器官和具体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厂的加药凝絮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机理,对其进行建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以某水厂真实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基于动态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得到该水厂加药凝絮过程的初步数学模型,为今后采用先进控制策略对水厂的加药凝絮过程进行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宽频域交流阻抗技术研究准连续植物组织的电压频率特性。选取不同厚度的土豆片为研究对象,在100KHz~25MHz范围内测量其电压随交变电场频率变化的特性。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工作电压1V时,对应同一厚度的土豆组织,输出电压总体上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频率103~104Hz中间出现一个极小值;在同一频率下,土豆片厚度对输出电压影响不大。从而揭示出生物组织的组分和内在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频率的交变电场中电学性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上探讨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了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表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34属1628种,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和自然植被的次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文艳  任智勇  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6-9617,9628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极涡东移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影响盘锦2月份降水明显偏多的主要因子;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时间维持,西南急流提供充分的水汽条件,是造成盘锦强降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草药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药渣的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综述了我国中药渣利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中药渣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总结出中药渣用于园艺基质生产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有机基质中药渣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