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 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3.
5.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讲座(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1.1 养殖场地的选择参照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精养池的面积为 2~20亩,水深 2~3 m;半精养池的面积为 30~50亩,水深 1.5~2 m。本种的原产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蛋白质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业中地位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借助反季节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进行了凡纳滨对虾生态养殖高产试验。本试验从虾苗、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杜绝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病害的发生,达到了生态养殖高产目的。在15.5亩的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1.1cm的虾苗136.4万尾,经110d饲养,生产成虾19139kg,成虾平均规格60-63尾/kg,平均亩产1226.85kg、亩利润17177.96元。 相似文献
10.
在凡纳对虾养殖中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经济效益,是应对出口质量安全技术壁垒,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和健康的需要.本文就无公害管理技术在凡纳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养殖管理、饵料选择投喂及苗种选择等几方面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成本控制技术要点,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基于Web的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全程管理系统的研发过程。该系统立足数字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国情,采用B/S系统结构、Windows 2000/2003 Server平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ASP技术和Dreamwaver MX 2004开发环境;依据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生产工艺过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渔药使用、饲料投放和产品销售等环节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个人工具、信息查询和报表打印等6大功能模块。广大养殖用户可借助覆盖全球的无线广域通信网络,使用架设在Internet上的管理系统,进行所辖池塘的日常生产信息维护。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中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特征,于广东的3个对虾主产区采集7个养殖群体的种苗样品,其均为国外引进亲虾繁育的子一代。将之分别命名为TH-A1、TH-A2、TH-B、US-C1、US-C2、US-C3和US-C4,以微卫星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7个群体在12个位点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333~6.167、0.477~0.670、0.370~0.505和0.414~0.623;44个群体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和文章中He大于Ho的结果对应。聚类分析显示7个群体共分为3支,其中TH-A1为一支,US-C1、US-C2和TH-A2为一支,其余的聚为一支。结果表明此次采集的养殖群体种苗样品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该结果可为后续挖掘种苗遗传背景与其养殖性能的关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20.
凡纳对虾全年可以育苗,因此可以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放苗时间。放苗的密度因池塘条件而宜。通常如下:中间培育池的放苗密度为1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