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的推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蚕业是我国传统的农副业骨干产业,自古至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蚕业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蚕丝的优良性状和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青睐,世界蚕丝需求量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近几年来国际丝绸市场价格低迷,加之养蚕生产环节繁琐、工序复杂、手工作业多、成本较高、劳动效率较低等不利因素,传统的蚕业已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时有毁桑现象发生,各地的生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为了增强蚕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以… 相似文献
2.
3.
4.
结合汉阴县近年实施塑料大棚养蚕生产实际情况,总结出塑料大棚建造技术、塑料大棚养蚕前的准备、塑料大棚大小蚕饲育技术、塑料大棚养蚕上簇技术和塑料大棚养蚕注意事项,为汉阴县及秦巴山区推广应用塑料大棚养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其起源最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四川号称“蚕丛古国”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川滇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辟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南方丝绸之路。这一古代通道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蜀地西部无声地进行着文化方面的交流,这是中国通往外界的最早一条通道,她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又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四川省是我国最古老的蚕区之一,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生产技术在古代已达到了相当成就。民问有关蚕的故事传说,西周出土的蚕纹铜戈,嵌有采桑图画的战国铜壶,汉墓中的织锦机、桑园画象石,历代文人墨客描绘丝绸的诗、书、赋、画、歌舞以及织锦、刺绣艺术的发掘和发现,打开了四川丝绸历史文化的一页。本文就建国以后,在四川境内发现的丝绸历史文物,并对有关蚕桑、丝绸文化问题作了些初步探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南方丝绸之路及丝绸文化的开发、研究已走向深入,但目前还比较薄弱,为了重开南方丝绸之路,使丝绸文化发扬光大,抛出本文与丝绸行业的同仁和史学界交流,意在求教方家,为了打开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宝库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湖州丝绸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析,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强东弱的文化格局为宏观背景;二是丝绸功能的小众化;三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取代。 相似文献
7.
8.
9.
重点分析四季多批次养蚕的优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四季多批次养蚕的关键措施,可以解决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及蚕具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能利用蚕季间隔时间有效地对桑树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单位桑园面积养蚕量,同时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产茧量,总体上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适应现代蚕业生产模式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就现阶段农村从事蚕桑生产的老、弱、病、残、妇现状,提出了黑暗袋收蚁、小蚕一日两回育、地面条桑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化技术,以及取茧器、切桑机、伐条机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在养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正>由宜宾市科技馆、高县科技局、宜宾凯和家纺有限公司、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重走丝绸之路,传承丝绸文化———‘凯娜丝’春季养蚕科普实践活动"于2012年4月30日启动,本次活动通过参与从蚕卵孵化到养蚕结茧全过程的科普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阳城本地的养蚕生产实际,总结提出了消毒防病、饲养技术、桑园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推广应用小蚕温湿自控设施和塑料大棚养蚕技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宁南县蚕农如何实现省力化养蚕和管理,提出了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办法,使养蚕农户蚕桑生产达到"三省一高"(省工、省力、省投资、单产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丝绸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它包含了华夏5000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达到顶峰阶段,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飞跃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流动,丝绸行业受着严重冲击,产业发生变化,行业迅速萎缩,发种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直到2009年底四川省只有25个蚕种场生产,各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