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油菜籽的黄色种皮是一个高含油量的标志性状, 黄色愈淡, 含油率愈高.以黄色种皮为指示性状选育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品种,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瑞典育成一个双低白菜型黄籽油菜品种.而甘蓝型油菜籽的种皮是黑、褐等深色,没有黄色种皮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华中农业大学的刘后利先生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并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华黄1号.由此兴起了国内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选育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2225AB以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中优良不育株为母本,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株系2225作杂交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兄妹交选育成功的高油分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黄籽不育系2225A的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抗寒性强,冻害指数8.5.该不育系群体的黄籽株率和黄籽频率均达100%,芥酸平均含量低于0.5%,硫甙含量低于20umol/(g·饼),含油量在45%左右,最高可达49.94%,恢复源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 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抗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籽油菜含油量较黑籽油菜高,因而国内外都将黄籽油菜选育作为优质育种的目标之一[1,2,3,4]。我们课题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低芥酸黄籽油菜杂交种选育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成功选育了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杂交种黄杂2000—4。为了进一步明确该杂交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我们对黄杂2000-4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黄杂2000-4属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组合为1125A×1195C。其中1125A是由双低油菜D89与黄籽638杂交选育后代转育而成,1195C是由双低油菜84-16与黄籽油菜自交系杂交选育后代转育而成。1.2方法通过试验地和示范田的田间…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不育系黔黄303AB是选用双低油菜品系8904的可遗传黄籽雄性不育突变株,对突变株后代采取连续兄妹交保持和可育株自交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夏繁加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其种子为土黄色或姜黄色,杂种粒色表现为母体遗传;不育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其不育性稳定而彻底,恢复源广;农艺性状较好,品质性状优良,种子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35μmol·g-1左右,含油量45%左右,蛋白质含量26.36%.是开展黄籽优质杂交油菜育种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低芥酸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与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作为基础材料,经过5年8代的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在44%左右,且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的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320等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 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常杂油2号是用核不育两型系G212A与双低恢复系S15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商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 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干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主要特点,综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及其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油菜种皮颜色的形成、种皮色泽的遗传、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和黄籽甘蓝型油菜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新的方法创造黄籽种质资源,同时加强油菜种皮色泽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把芥菜型油菜等的黄籽基因转入到农业性状伏良的甘蓝型油菜中,从而获得黄籽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 000hn^2,平均产量2 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是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89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进行有性人工杂交,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5735R.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硫甙17.8~21.3μmol/(g·饼),含油量41.3%~43.6%.种子蛋白质21.3%~23.9%.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大黄油菜是白菜型油菜品种,通过自交、剥蕾自交、兄妹交、选取自由授粉的黄籽单株的方式,将最初杂化退化的大黄油菜,其千粒重由4.2g提高到5.6g,提纯后产量比提纯前提高28%,为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育种提供了很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褐籽发芽率及相关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Y2D5 6相株系及95011、宁油10号、HDY18-4、H9708 4个品种(系)的黄籽和褐发芽率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基因型对发芽率等性状有影响,粒色对发芽率等性状也有影响,一般褐籽优于黄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黄籽成熟度不够,种皮较薄有关。因此,有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的黄籽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出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用于生产,利用2004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浙江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材料04R中的优良选系8148R,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黄籽恢复系8296R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6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及田间观察记载进行定向选择育种,最后育成了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抗倒耐病的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与不育系8187A配制的组合SH0901表现很强的超亲优势,产量达199.16kg/hm2,增产率为1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