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原则,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4级8组处理法,摸索建成了适用于实用不育系筛选、鉴定和提纯的人工气候实验室,借助上述条件和方法,成功地对安湘S等5个实用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实施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SH系苹果矮化砧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7年开始,以SH系4个优系为试材,进行了SH系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5年研究结果:①筛选出适合分化的1号培养基,有效分化率50%以上;②4个SH系优系各自的继代培养基,经过20~30代继代培养,增殖倍数稳定在2.9~4之间,正常率90%以上;③适合SH系4个优系的生根培养基R7,生根率95%以上。此外还改进了传统的外移技术,使外移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的潜在沟系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定义了潜在沟系的概念,并将帽儿山的潜在沟系分为平行沟、陡坡显沟和平坦沼泽三种类型。同时应用ARCVIEW GIS的空间分析系统对帽儿山的潜在沟系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帽儿山的潜在沟系与现有沟系图非常相似,而潜在沟系比现有沟系图更细致地刻画了帽儿山的沟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东饶平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省汕头市饶平植物区不同系组成与基本特点作了研究,饶平区系的表征科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紫金牛科等,反映了区系亚热带性质。在饶平植物区系中,热带性和温带性成分均为本区系的侵入,饶平区系隶属于古热带区系中的华南亚区。阐述了饶平植物区系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几个百合品种遗传亲缘关系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9个等位酶系统的14个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资料对8个百合品种的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作了探讨,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正确地聚类成为3个不同来源的杂种系即麝香系、亚洲系和东方系,同时表明了亚洲系与麝香系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深化馆系资料室共建-扬馆系所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系部资料室在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优势,同时分析了系部资料室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系部资料室信息深化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南冬季高温少雨的特殊自然气候条件,对100份自选玉米自交系的高代系进行了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0份自选玉米自交系中,属高耐旱系的材料仅有5份,占总数的5%,中耐旱系的有11分,占总数的11%,其余为低耐旱系或不耐旱系共84份,占总数的84%。这说明所选玉米自交系大多数为低耐旱系或不耐旱系,而高耐埋系及中耐旱系呆为玉米耐旱性育种提供宝贵的耐旱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百合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亚洲杂交系、东方杂交系、铁炮杂交系。三个系列对温度、湿度、生根条件等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这也就影响到其相应的生产技术。为避免出现三者混为一谈,在鲜切花生产上发生混乱,本文总结了东方杂交系百合的生产技术,以期为管理者针对东方杂交系百合实施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对优质油菜(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弱,且花变小,角果变短,种子数变少,农艺性状变差,提出利用较多微量花粉的不育系异地制种,是兼顾油菜“三系”杂种纯度和杂种优势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3个金鱼草品系不同花色品种在苏州地区的适应性情况和生长习性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金鱼草都可以在苏州地区进行露地栽培。其中,“将军”系和“波托马克”系的株高和叶面积要大于“花雨”系,“花雨”系的株型则相对矮小和紧凑,“花雨”系和“将军”系的现蕾和开花时间要早于“波托马克”系。对于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花期规律的研究,为金鱼草在苏州地区的栽培、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快递     
江西两系杂交稻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2000年,江西两系早稻面积达 50万亩,在全国位居前列;两系超级稻示范面积全国第一,“两优培九”种植面积 46万亩;两系晚稻已在全省铺开,面积扩大到 60万亩。继消灭了两系稻空白市、县后,全省大部分县 (市、区 )消灭了空白乡。近 5年间,全省两系稻示范推广面积累计 285.73万亩,增产稻谷 1亿公斤。 江西在去年两系杂交稻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今年,两系杂交稻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种植面积将超过 200万亩。两系中稻“两优培九”成为主推品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有望突破 150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株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花粉镜检)、成对回交、株系鉴定、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去除不育系中异杂株的方法提纯滇Ⅰ型不育系;经田间种植鉴定,原种纯度达99.90%以上;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有效地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力和典型性状。达到“起点高、防杂严、数量大、程序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科属种的分布角度,分析了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特征,认为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种类为我国所特有和以东亚成分为主,是亚热带区系的一部分,是北温带和泛热带植物区系的衍生区系。其成分组成较简单,特有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度和育性分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小麦K、V型两种雄性不育系在恢复度及育性分离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型不育系较V型不育系容易恢复,二者平均自交结实率相差57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K、V型不育系在育性分离上差异显著。与K型不育系相比,V型不育系杂种F2代及回交一代中均出现较多的全不育、高不育株,而全育株频率较低。K型不育系与V型不育系在育性恢复上存在着不同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美、法系、德系獭兔。美系獭兔毛比较细密,但皮张面积较小,法系、德系獭兔皮张面积大,但毛色略粗。  相似文献   

16.
Wnafstu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afstu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棉花所2001年从海陆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不育系新材料。近8年来,我们对该材料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结果。本文对该不育系的获得经过、遗传类型、恢复系筛选、不育系群体培育等研究进展作了描述。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三系杂交棉亲本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和柱头具有高的生活力是植物完成双受精的必要条件。了解三系杂交棉恢复系和保持系花粉与不育系柱头的生活力及其持续时间,对提高三系杂交棉制种和不育系繁种的产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初步观察了恢复系和保持系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保持系柱头生活力为对照,对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当天上午9:00时,恢复系和保持系花粉与不育系柱头的生活力最强,授粉成铃的效率高;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可从开花当天持续到第2d上午,开花当天下午到第2d上午授粉仍可获得一定的结铃率。通过延长授粉的时间,可提高杂交种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8.
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60Co-γ射线直接照射11个杂交籼稻保持系(B系)干种子,从10个B系的M2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1突变体(eB),5个B系还获得长穗颈eui-2突变体。将突变体同相应的不育系(A系)杂交、回交,育成长穗颈不育系(eA)系,eA系既保留了原A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达到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颖花增长、柱头外露率和颖花长宽比提高以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本文还就利用eA系建立新的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宁都黄鸡基础群结合外貌特点进行了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的选择,建立了宁都黄鸡A系和B系2个品系。通过5个世代的选育,A系初生重提高了6.1 g,母鸡105日龄体重提高了190 g,300日龄提高了169.7 g;公鸡105日龄和300日龄分别提高了142.8 g和267.2g,体重差异显著(P<0.05)。B系300日龄产蛋量增加了12.1个(P<0.05)。A系和B系的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在生产性能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分析了52个小麦品种(系)对13个条锈菌系的抗性反应。抗性最好的有贵农775A、92R137、92R149和92R178等4个品种(系),对13个条锈菌系表现为全抗;毒力频率低于40%的有13个品种(系)。CY26菌系的抗源品种(系)最多,有35个;CY32菌系的抗源品种(系)最少,仅有7个。总体而言,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