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进行了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剂量为40.5ga.i./hm^2、施药3次的情况下,药后7d茚虫威在甘蓝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9~0.18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5-0.06mg/kg。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8d(2002年)和5.7d(2003年),在土壤中的半袁期为7.5d(2002年)。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吴江局在某电子公司从泰国进口货物木包装中,两次截获粗双棘长蠹(Sinoxylon crassum Lesne),现场查验发现大量新鲜虫屑和活体蠹虫,其中第二次还截获了黑小长蠹[Micrapate ater(Lesne)]、黑双棘长蠹(S.conigerum Gerst)、双棘长蠹(S.anale lesne)、黄足长棒长蠹[Xylothrips flavipes(Illiger)]、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和粉蠹(Lyctus sp.)等害虫。  相似文献   

3.
糙米和稻壳中哌虫啶的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建立了哌虫啶在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液相色谱检测(SPE—LC)。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哌虫啶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哌虫啶在上述样品(添加0.02、2mg/kg)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8.0%-99.1%之间,变异系数最大为8.64%。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执行吉隆坡——郑州(MH4851)航班现场检疫时,截获一位来自马来西亚旅客携带的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从莲雾的虫瘿里培育出许多成虫,随将标本收集起来。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3年的研究鉴定,该虫定名为:棒角莲雾姬小蜂(Anselmella malacia Xiao & Huang),其论文首次发表在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网站的Phytoparasitica34(3):261—264。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分析了露地栽培条件下溴氰虫酰胺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田间药效试验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21 g/hm2)施药后24 h~7 d对小菜蛾的防效为92.8%~98.3%;按2倍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42 g/hm2)施药,溴氰虫酰胺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半衰期为3.86 d,其残留超标风险与田间用药量、用药次数正相关。建议生产中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以有效成分21 g/hm2的剂量用药,每季最多施药2次,露地栽培条件下花椰菜上安全间隔期为3 d。  相似文献   

6.
张军民 《植物保护》1998,24(2):48-48
应用阿维虫清防治果树害虫阿维虫清(abamectin)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它阻断昆虫、害螨γ氨基丁酸的神经传递介质的合成,对果园中常见的害虫如二斑叶螨、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苹果黄蚜、金纹细蛾和梨木虱等害虫都有相当的防效。1997...  相似文献   

7.
采用QuEChERS及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建立了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B-enol、B-keto、B-mono和B-glu)残留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质谱检测条件的优化表明,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时,色谱分离度及灵敏度最好。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条件的考察,发现选用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50 mg的m(PSA):m(GCB)=1:1净化处理后,在0.05、0.5和1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菠菜中的回收率为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9%;在土壤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2%~98%,RSD为1.9%~7.6%。采用NH2柱作为固相萃取柱,用10 mL二氯甲烷洗脱,在0.005、0.05和0.5 mg/L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82%~95%,RSD为1.5%~6.2%。在0.002~1 mg/L范围内,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在0.996 7~0.999 7之间。检出限(S/N=3)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2~0.000 3 mg/kg),B-enol(0.000 1~0.000 3 mg/kg),B-keto(0.000 4~0.000 6 mg/kg),B-mono(0.000 4~0.000 7 mg/kg),B-glu(0.000 2~0.000 6 mg/kg);定量限(S/N=10)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6~0.001 mg/kg),B-enol(0.000 3~0.001 mg/kg),B-keto(0.001 2~0.001 6 mg/kg),B-mono(0.001 2~0.001 9 mg/kg),B-glu(0.000 6~0.001 3 mg/kg)。方法分析结果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
广西虫生真菌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黄运霞,黄荣瑞,李煜华(广西农科院植保所)从自然界中采集昆虫(活虫、死虫)样品进行分离,目的是从中筛选出高毒力的昆虫病原真菌。至今世界上已记载的虫生真菌(机会性病原及外寄生除外)有800多种,其中有10多种已能进行较大规...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杨曼君(华南农业大学实验中心510642)免疫法以其简单、快速、灵敏的优势,在临床检验中获得巨大成功,也促进了对其它应用领域的开拓。农药残留分析则是其应用的延伸,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更受到残留分析家的青睐。1982...  相似文献   

10.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11.
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及其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李本昌,范理,梁渡湘,钱传范(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应用化学系)关键词二维气相色谱,残留分析,农药二维气相色谱概念,最早是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上出现的,当时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直至80年代,才把“...  相似文献   

12.
台湾农药残留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由台湾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的翁惊棋女主编著的(农药残留安全允许童手册)一书介绍了台湾对280个农药的残留安全允许量(AD和MPI值),书中还列出了苏云金杆菌、灭瘟素、碳酸钙、碳酸铜、碱式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细胞分裂素、可湿性硫磺、四环霉素等14个免订允许童的农药。书中还列出了禁用的30个农药,它们是:涕灭威(铁灭克)、艾氏剂(阿特灵)、六六六(虫必死)、敌菌丹(四氛丹)、克菌丹(麦开丹)、乙酯杀螨醇(克氛丹)、氰革津(氰乃净)、三环锡(锡螨丹)、比久(亚拉生长素)、滴滴涕、二氯丙烷一二氯丙烯…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犤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犦属同翅目,粉虱科。在兰溪市主要为害柑橘、葡萄、茶、梨、樟树等,尤以柑橘为甚。黑刺粉虱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发黄而提早脱落。该虫的排泄物能诱发煤烟病,使枝、叶、果严重发黑,导致枝枯叶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其残留在叶背的蛹壳成为各种螨类的安全越冬场所。鉴于国内报道该虫生物学特性的有关资料记载不详,为了全面了解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搞好预测预报,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连续几年在柑橘上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和试验。1形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于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茶叶中灭多威、啶虫脒等8种杀虫剂残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纯水浸润,乙腈振荡提取,茶叶TPT萃取柱净化,BEH C18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农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检出限(LOD)为0.000 3~0.01 mg/kg;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添加浓度水平下,各待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6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 ~9.9%。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灭多威、啶虫脒等8种杀虫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广灿  孙广仲 《昆虫天敌》1996,18(3):139-140,108
吡虫啉(Imidacloprid)又名咪蚜胺,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对稻田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砒虫附对稻田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在稻飞虱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于1995年同时进行了吡虫耐防治稻飞虱及其对蜘蛛种群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10%毗虫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吴县农药厂产品),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都农药厂产品),40%毒死蝉乳油(江苏省南通农药厂产品)。2试验设计和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汕优63。试验设10%毗虫批每667m’、10s、159、209;25%扑…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在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和QuEChERS法净化后,采用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1~1.0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回收率在89%~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0.3%之间,定量限均为0.01 mg/kg。采用建立的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农药初始浓度对土壤中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农药残留降解的首要因素,灭菌处理土壤中农药残留降解速率明显低于非灭菌土壤。此外,环境温度、土壤含水量、初始浓度等因素也会对农药残留降解产生不同影响,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时降解最快,半衰期分别为15.6、7.2和25.8 d;农药初始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紫蓬山虫生真菌资源概况。共采集分离获得436株虫生真菌,鉴定为6属13种,其中优势种为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4种优势种占所有菌株的89.23%。对其虫生真菌季节变化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虫生真菌数量丰富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夏季和晚春虫生真菌最为丰富,随着气温及降雨量的下降,菌株数量逐渐下降;不同季节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的数量波动大,但玫烟色棒束孢波动较小。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阔叶林中,对单一生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球孢白僵菌主要分布于针叶林中。本研究明确了紫蓬山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发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黄瓜、青菜和水样品中噻虫嗪残留的灵敏、快速检测,本文开展了噻虫嗪残留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研究。通过优化抗原和抗体工作浓度,分析体系中封闭物种类、甲醇含量、钠离子浓度及pH值,建立了噻虫嗪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在最优分析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12.5 ng/mL,定量限(LOQ)为0.125 ng/mL,IC50值为1.01 ng/mL。7种噻虫嗪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不高于0.3%,特异性较好。分别以黄瓜、青菜和池塘水为对象开展添加回收试验,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6%~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9.1%,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析结果一致。采用该方法对市场购买的黄瓜、青菜和池塘水中的噻虫嗪残留进行检测,最终3种样品中噻虫嗪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研究结果表明,该CLEIA方法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环境友好,能够满足黄瓜、青菜和水中的噻虫嗪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9.
陈开生  李小青 《植物检疫》2007,21(5):327-329
2007年2月,广西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出口西班牙的篱竹进行现场检验检疫时,查验出其中有不少竹节、竹杆的虫蛀孔带有新鲜虫粉及排泄物,经实验室对虫蛀竹进行解剖并对检出的活虫进行鉴定,确认为叉尾吉丁天牛(Niphona furcata(Bates))。该虫属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吉丁天牛属(Niphona)  相似文献   

20.
噻虫胺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两年3地的田间试验,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05、0.01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胺在番茄中的回收率为90%~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4.5%(n=5),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8%~92%,RSD为3.6%~5.8%(n=5),番茄和土壤中噻虫胺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可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噻虫胺在番茄中的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5~17.3 d。当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以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0 g/hm2在番茄生长到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时,噻虫胺在番茄上的最终残留量在< LOQ~0.32 mg/kg之间,远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MRL)值3 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