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初跃  姚忠达  王传义  蓝周焕  翟笃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41-20043,20046
[目的]研究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为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方法]通过烟夹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确定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的烘烤技术。[结果]原有的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技术采取的低温变黄、快速吹干,即"堆黄吹干"烘烤工艺并不适应于福建基地烟叶的烘烤特性。采用相对高温变黄,凋萎期+低湿慢烤的优化后配套烘烤技术可使烟叶失水和变黄程度一致,很好地解决了烟夹烤房的烘烤问题,不仅有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使烤后烟叶组织结构较疏松,色度较强,并减少僵硬、挂灰和平滑等现象,也有利于改善烟叶评吸质量,使烤后烟叶吃味纯正,杂气较轻,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烟气饱满浓郁,余味较舒适。[结论]烘烤工艺是影响烟夹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烘烤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针对气流上升式4层密集烤房特点的优化烘烤工艺可以降低烟叶发生霉变时烤房的相对湿度、第4层温度以及顶层冷凝水比例,缩短霉变持续时间,降低烟叶霉烂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密集烘烤精准工艺远程调控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就常规控制烤房与远程控制烤房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控制烤房相比,远程控制烤房3个部位烟叶上中等烟比例明显增加,烘烤损失率降低1.59百分点;烤后烟叶颜色橘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香气量好,烘烤后熟充分,清香型风格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密集烤房和普通小烤房对适熟鲜烟进行烘烤调制,选取调制后中部C2F、C3F等级烟叶,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普通烤房烘烤的中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较密集烤房高;⑵密集烤房烘烤的中部烟叶多酚类物质较普通烤房高;⑶普通烤房烘烤的C3F等级烟叶致香物质总量高于密集烤房的,但不同类型烤房烘烤工艺对高等级C2F等级烟叶影响不显著;⑷综合来看,普通烤房烘烤调制的烟叶内在质量较密集烤房好。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烤房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整体质量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总氮,烟碱含量低于在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2)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的拉力、抗张强度、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大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厚度和叶质重则小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热泵及其配套技术应用到实际烟叶烘烤中,比较热泵烤房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其感官质量.[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对热泵烤房和普通烤房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以及评吸结果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在热泵烤房烘烤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普通烤房烘烤的烟叶,其总糖、还原糖、总氮、钾含量高于普通烤房烘烤的烟叶,而烟碱含量低于在普通烤房烘烤的烟叶;热泵烤房烘烤的烟叶成熟度、身份、结构优于普通烤房的烟叶,而色度、油分略低于普通烤房;热泵烤房烘烤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余味、劲头优于普通烤房,但是杂气、刺激性比普通烤房大.[结论]研究可为提高烤后烟叶的品质、推广应用热泵烤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采青及返青烟叶烘烤品质。[方法]以K326下部4片不适用鲜烟叶为原料,在烘烤前增加捂黄处理工艺,并喷施2种不同配方的生物制剂复合物,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外观、质体色素、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捂黄处理技术。[结果]2种捂黄处理能够缩短烘烤时间66 h,烤后烟叶含青率降低,并以T_2处理黄烟率最高。类叶比以T_1处理略好于T_2处理,优于对照。烟叶总糖、氨基酸、淀粉、蛋白质含量受捂黄处理的影响较大,均以T_1和T_2处理后烟叶含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以T_2处理较优。[结论]捂黄处理能够改善采青及返青烟叶的烘烤特性,提高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可为采青及返青烟叶有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烘烤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烤房与烘烤工艺的交互性实验,基于标准化烤房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来比较,探索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烘烤对腰叶的正组烟叶、评吸质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4%和5.7%,烘烤工艺的贡献大于烤房的贡献;而针对上二棚叶而言,烘烤对二者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18.7%和25.5%,烤房的贡献大于烘烤工艺的贡献。但烘烤工艺对两个部位烟叶质量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认为,烤房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保障措施,而烘烤工艺是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必须配套运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堆捂自然变黄工艺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在烤前通过不同堆捂自然变黄处理,与常规烘烤工艺对比,研究其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色素等动态变化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T1即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60%时开火,对烟叶含水量动态影响不显著,但可适当增加烤中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提高钾/氯值,提升烟叶品质;而T2即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90%时开火,会减少烟叶及主脉在烘烤前期的失水量,增加烤中类胡萝卜素以及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减少烟叶厚度及单叶质量,影响烤烟品质。因此,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60%时开火进行烘烤具有可行性,可应用至实际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冷热结合下排湿烤房烟叶烘烤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烘烤是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烤房是烘烤作业的必需设备,烤房性能决定烘烤的各种工艺条件,进而影响烟叶质量和烘烤成本[1,2]。冷热结合下排湿烤房具有良好的湿热稳定性、烧火排湿关联性和烟叶黄干协调性。为验证该烤房应用三段式烘烤工艺在豫中平顶山烟区的应用效果,2004年,在汝州市夏店乡进行了冷热结合下排湿烤房对比烘烤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汝州市夏店乡孙庄村,烟叶种植、烘烤水平偏上,烟叶面积共1.6 hm2,供试品种为中烟100,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1.2处理与代号试验设2种烤房处理:A、冷热结合下排湿烤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散烟密集烤房的关键技术。[方法]采用4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初烤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杂色烟比例的影响主要在烘烤的中前期,降低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适当扩大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可以减少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对烟叶颜色转变的影响最大,适当扩大两者的差值有利于烟叶颜色向桔色方向发展。[结论]变黄期湿球温度35.6~36.2℃、定色期湿球温度37.0~38.0℃、干叶温度51.9~53.8℃且干筋期湿球温度37.9~39.8℃时,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小,桔色烟比例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韩式密集烤房与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不同变黄程度转定色条件下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时间的延伸,9成黄转定色条件下,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但淀粉、烟碱、总氮、蛋白质降解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各成分比例较协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韩式密集烤房与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不同变黄程度转定色条件下中部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变黄时间的延伸9成黄转定色条件下,中部烟叶淀粉、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降解充分;总糖、还原糖含量适宜;烟叶烘烤后,9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中部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晒制方法晒制过程中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吉林晒红烟品种大叶黄为试验材料,研究晒红烟露天晒制、薄膜覆盖变黄后露天晒制、大棚晒制3种晒制方法晒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晒制方法烟叶在晒制过程中失水速度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趋势,大棚晒制烟叶水分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降解;总氮和烟碱变化幅度不大,各处理间总氮差异不明显,大棚晒制烟碱含量相对较高,总氮含量较小,符合优质晒烟要求;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N"形,大棚晒制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均比其他2个处理低;钾、氯含量整体波动不大,各处理间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氯含量差异明显,露天晒制烟叶的钾氯比较高,大棚晒制较低,但是大棚晒制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及还原糖均符合优质晒烟的要求,更适合推广应用。[结论]研究可为该烤烟产区选择适宜的调制方法,制定晒红烟调制规程,提高烟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对四棚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K326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四棚密集烤房不同风机频率对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质体色素及有机酸等潜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风机频率相比,在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循环风机频率,烤后烟叶多酚、色素和有机酸等潜香物质的含量增多,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有所改善;但在烤烟变黄期和定色前期,风机频率降幅过大反而不利于多酚和挥发性有机酸的积累。四棚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变频风机在变黄时期以35Hz-35Hz-40Hz运行,定色时期以50Hz-35Hz-25Hz运行,干筋时期以25Hz运行,烤后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刺激性小,劲头适中,余味较舒适。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密集式烤房烤烟质量,对气流下降式密集型烤房装烟室底层进行铺沙保湿,对比烘烤过程中湿球温度变化、能耗及烟叶外观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变黄阶段2个处理烤房湿度变化不明显,但进入定色期,铺细沙烤房的湿球温度比对照烤房(不铺细沙)高1~3℃,能较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铺细沙的烤后烟叶颜色比不铺细沙的略深,结构较疏松,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较高。特别是铺沙试验烤房与不铺沙的相比能耗相近。因此,在密集式烤房装烟室底层铺细沙,对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烟叶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氮素形态、变黄温度、烘烤设备等因素对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 (TS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SNA含量基本呈现出随肥料中硝态氮比例增加 而增加的趋势;低温拉长变黄处理烤后烟叶TSNA含量最高,其次为低温变黄,高温变黄最低;密集烤房对TSNA 含量的影响最大,水泥预制板平板式换热器烤房影响较小。烤烟烟叶内TSNA含量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 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与亚硝酸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云烟2000型烤房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的试验表明,在立式炉热风室烤房基础上改建的云烟2000型烤房,能有效降低烤房上下层温湿差,变黄期上下层温差在2 ℃以下,定色干叶期最大不超过4 ℃,可使全炉烟叶变黄干燥趋于一致,同时也克服了排湿不畅的问题,使烟叶整体质量提高,能耗降低。和立式炉热风室烤房比较,一般上等烟提高2.95个百分点以上,均价提高0.59元/kg,内在品质也大为改善。同时缩短烘烤时间8~12 h.  相似文献   

19.
多雨烟区倚靠式散叶装烟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的散叶烘烤技术,通过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改造,在原插签散叶装烤采用竹片分风板和单根固定方杆的基础上,优化改进制作金属网状分风板和H形可折叠方杆,进行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并进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时向隔墙方向倾斜约15°散堆烟叶,合理控制装烟密度,干烟下烤量可提高50.99%~62.88%,降低装烟下烤人工成本43.15%~46.84%;除下部叶外,散叶烘烤中部和上部烟叶相比挂竿均价提高0.18~4.92元·kg-1,感官质量提高0.2~3.9分;降低变黄期中温层烟叶变黄程度10%~20%,降低干筋期最高干筋温度2~3 ℃,可实现烟叶有序向隔墙方向倒伏,烟叶能顺利出烤,烤后烟叶皱缩明显,结构、油分、色度等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减轻低温区烟叶烤薄现象和上层烟叶枯焦气,有效改善散叶烘烤中存在的主脉及两侧颜色较深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气流平移步进式烤房,研究了延长变黄时间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时间15 h的处理,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幅最大,并且与常规烘烤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延长变黄时间18 h的处理,烤烟的类胡萝卜素类、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及其他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延长变黄时间12 h的处理提高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变黄期延长变黄时间,能够提高烤烟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积累量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并改善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