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决定着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分析了作为低山丘陵区代表的吉林省中东部黑牛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控措施,为该区流域治理和生态经济农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固原上黄试验示范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拟定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思、优化配置方案及实施技术。通过8年试验示范,研究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论述了该优化模型的可信度,进而对黄土丘陵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北县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模式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张北县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位置、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在沙漠化形成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针对该县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首都圈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总结并提出了不同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主要优化模式配套的技术体系和农业节水技术。其宗旨是缩减耕地面积,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杜绝过垦过牧现象。提高该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建设稳产高效农业和高效畜牧业,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恢复该县及周边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保护京津地区的绿色北大门和防护线。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该区的粮食安全问题、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又相互影响。通过应用C-D生产函数对该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政策含义:在发展该区经济时必须注意安排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使农业与牧业协调发展,既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农牧生态经济系统形成粮食安全、经济发达、生态改善、农牧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 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 :1;演变为2006年的3.4:3.2 : 3.4 : 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4 : 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人口、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工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和森林覆盖率等8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阶段:1990-1996为第二阶段初期,1997-2002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为第三阶段初期.针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资源与产业的优化耦合.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残塬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黄土残塬区生态恶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及该区单一的农业结构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依靠科技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构想,并引用详实的资料充分论证了以恢复生态为出发点,立草为业、立牧为本、以牧促农,林牧相兼的巨大潜力,并具体论述了如何把科技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以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面临的水土资源、森林与草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指出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起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是实现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宁南山区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历史地理方法、农村参与式调查与评价(PRA)方法和"3S"技术,以土地利用为主线,研究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土地利用的历史经历了从原始农耕-游牧-畜牧主导一传统农耕一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变化,驱动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资源条件、历史变革、人口变化等因素.通过对上黄试区20多年的生态经济治理发现,农业经济发展在土地利用上应以控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为前提,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导措施,以发展畜牧业、果业为主体,形成由畜牧业、果业及配套后续加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各具特色的生态适宜型农业产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怀来县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与农业节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怀来县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在沙漠化形成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该县粮果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针对首都圈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总结提出了适宜该县不同区域的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和农业节水技术。其宗旨是杜绝过度垦殖现象,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农业节水技术,提高该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建设稳产高效农业和林果业,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形成环京津地区的天然绿色防线。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还草下陕北养羊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老区养羊业发展历史悠久,养羊业是其畜牧主导产业中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人们经常强烈地干预着的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经济子系统之一。在全面分析陕北老区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加入WTO新形势对该区养羊业的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后,认为现阶段陕北养羊业必须放弃传统的放牧养羊生产体系,提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是实现陕北老区养羊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黄土高原半农半牧区重要经济支柱的畜牧业,要确保其稳定增长,需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态.同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的共同支撑,优化协调畜牧业生产中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配套解决和优化畜牧业系统内部矛盾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西北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障碍。为探索一条突破环境制约,且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发展沿革与趋势,明晰了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针对西北旱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与提质增效途径。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绿色循环且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一种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应具备农业资源集约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功能多元化五大基本特征。该文构建了以高效益、高效率、高品质、高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出了集优质棉业、精品果业、优质粮草、生态养殖、特色小镇、地理产品为一体的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阐明了以节水控盐协同模式、生境智能管控模式、“园机”一体化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三产”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西北旱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明确了以农业高效用水和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途径。同时实践经验显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促进区域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如陕西眉县绿色林果业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综合产值达58.5亿元,甘肃广河县和宁夏青铜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超9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七团通过秸秆资源化技术单产增加8%、土壤有机质达21.2%,内蒙古科尔沁旗通过优质牧草种植、良种培育的生态畜牧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与草场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江西省靖安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三产"发展理念,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防治,探索形成了点绿成金的"靖安经验""靖安模式",在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资产、生态财富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安塞县及其南、中、北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是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的核心,但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未对系统耦合起到基础或支撑作用,使得资源与产业局部相悖。从安塞县整体而言,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系统耦合,但其标准化系数却是-0.11,导致农业资源与产业态势标准化相关系数只有0.46,使系统耦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强度较弱,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环境改善所增加的农业资源量并未得到相关产业的有效利用,系统耦合效果不显著;就安塞县南-中-北而言,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模式类型分别为"林区养殖业-果业-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经济林",由于养殖业与林草资源未形成有效产业链,相比较北部耦合效果较好。针对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草畜业,发展优质果业及精、细、密型种植业,完善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15.
作为黄土高原半农半牧区重要经济支柱的畜牧业 ,要确保其稳定增长 ,需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 ,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态。同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的共同支撑 ,优化协调畜牧业生产中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配套解决和优化畜牧业系统内部矛盾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剖析房县门古镇农业自然资源和其利用现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研究了该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探讨了如何发挥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优势,正确制定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的方针、重点和目标,如何优化土地利用与农业经济结构及如何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选择典型代表县域陕西省安塞县,以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路径。结果表明:安塞县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7年来,环境改善,资源量增加,生态效益明显,但其潜在的生态功能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功能。从自然资源角度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路径为:在维持良性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舍饲+轮牧"方式,发展畜牧业;同时,将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显化,纳入碳汇市场进行交易。基于此,建议围绕林草—畜牧业链网结构和碳汇产业,优化以林草资源为中心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安塞县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干旱风沙带移民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新理念在生态移民工程区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生态型新农村.以位于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移民点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为对象,对生态移民区生态型新农村的建设成效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退化土地综合治理为方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沼气池,发展畜牧业,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形成了该村资源互相利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与当地资源相适应的产业类型和结构,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初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20.
<正>重庆市巴南区坚持"亮点、扩面、成型"总基调,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3个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茶叶、特色畜牧业、生态渔业等5个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三线二片"农业产业带。依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基地,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业迅猛发展,赢得了市内外同行的好评,都市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