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一、新形势对水保经济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纪云同志在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社会办水保的机制并对现有的水保投资逐步实行有偿扶持;钱正英同志在视察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时提出,要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大道。小流域治理的多年实践也证明,经济效益问题已经成为小流域治理有无内在活力、能否巩固治理成果、能否加快治理速度、能否调动广大农民投入治理的积极性、能否吸引社会办 相似文献
4.
5.
水土保持扶贫成效与攻坚阶段措施韩荣(青海省水土保持局,810001)青海省既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同时又是贫困面大的地区。1982年起,我省在主要水土流失地区有计划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两年以后(即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 相似文献
6.
7.
8.
9.
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小流域的特征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向世人敲响了警钟。洪水刚退,朱基总理就发出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的指示;1999年中央把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来抓。如何把保护生态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周赤(河北省邯郸市水土保持站,邯郸05600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水土保持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增强水土保持活力,这是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挑战,也是一次机... 相似文献
11.
<正>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从1980年开始推行以来,内涵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山丘区农业发展基础的水土保持,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有计划地实施水土保持的产业化经营,使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成倍增长,实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水土保持产业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小流域治理开发一体化得到了迅速推广.小流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水土保持产业的建立和形成.水土保持产业是水土保持社会功能的拓宽和延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推动我国的水保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92,(2):4-7
<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工作自1980年开展以来,已先后在黄河中上游七省(区)布设了114条试点小流域.十几年来,在水利部农水司和黄委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仅为试点小流域群众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而且为面上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土保持》1998,(7):3-5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水利部水土保持新技术赴美考察团(北京100053)1美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11监测方法美国全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侵蚀数据网络。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资源清查,包括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农地、湿地及...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新形势下,以小流域治理开发为中心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实现“两个转变”中处于何种地位,其自身如何实现“两个转变”,如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而走向富裕服务,这是水土保持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本刊将以“水土保持与两个转变”为内容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8.
陈怀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75-78
定西市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多年来坚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333km2,治理程度达618%,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之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始终把发展科技放在首位 ,积极开展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 ,坚持领导、专家、科技人员相结合 ,坚持科研、教育、防治相结合 ,采取有力措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取得主要科研成果 2 5项 ,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38次。 相似文献
20.
原彩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7,(3):40-42
留村小流域属平顺县中五井乡,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其治理难度大又于黄丘区。当地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中,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