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瓜是我国的大众蔬菜,在黄瓜杂交育种实践中,如何让雌性系亲本产生雄花以达到自交繁种或2个雌性系杂交育种的目的,使雌性系产生雄花是一项关键技术。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对黄瓜雌性系嫁接苗3片真叶期应用赤霉素诱导产生雄花以及授粉杂交种子处理技术进行初步探索并获得成功,为实现雌性系自交繁种或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硝酸银诱导雌性黄瓜产生两性花的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硝酸银对雌性黄瓜产生两性花的诱导效应,对其在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硝酸银质量浓度高于100mg/L时,两性花和雄花的数量没有明显差异,诱导雌性株产生两性花的适宜质量浓度为硝酸银质量浓度为200 ̄250mg/L,在3 ̄4叶期处理黄瓜植株能在较低节位有效地诱导两性花,利于留种;硝酸银诱导的两性花及其果实皆明显小于单雌花及其果实,两性花隔离后不进行人工辅助摇授粉的座果率为67% 相似文献
4.
硝酸银和赤霉素处理对黄瓜雌性系诱雄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银和赤霉素(GA)处理对水果黄瓜雌性系诱雄效果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硝酸银和赤霉素处理均有一定的诱雄效果,浓度越高,20节内雄花数越多,诱雄效果越明显;同时,浓度越高,对黄瓜幼苗的伤害越大,黄瓜叶片ETR、Yield、qP均随各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qN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高浓度硝酸银处理明显抑制黄瓜的株高、节间长度、叶面积等生长参数,而赤霉素处理黄瓜植株则出现明显的旺长现象,株高、节间长度明显增长,茎粗、单位叶面积鲜重明显减小。经赤霉素处理的黄瓜幼苗基部节位雄花较硝酸银处理少且小,试验中以浓度为250mg/kg的硝酸银和500mg/kg的赤霉素处理对黄瓜植株伤害较小且诱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黄瓜雄花与雌花发育过程中高温敏感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 (CucumissativusL .)在我国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夏季高温经常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高温下雌、雄花发育不良是黄瓜减产的重要原因。笔者研究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黄瓜雌、雄花开放率 ,雄花花粉萌发率和雌花授粉后座果率的影响 ,以期找出黄瓜雌、雄花发育过程中的高温敏感期 ,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热伤害与热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及黄瓜耐热栽培技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黄瓜品系NY 1 (台湾农友公司提供 ,较耐热 ,光皮短果品系 )和新泰密刺。1 2 正常栽培温度下黄瓜花芽长度及雌花的相… 相似文献
6.
黄瓜雌性系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4):35-38
从1987年开始从118份试验材料中选育出了黄瓜雌性系,并对其相关因子进行研究,育成了88—2—15优良雌性系以及由其所配的中早熟组合两个,88—2—15×25—3—3—5和88—2—15×101—49。其产量均超过对照品种津研4号,适合在早春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对黄瓜雌性系的诱雄效果及诱导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赤霉素处理黄瓜雌性系的诱雄效果及诱导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黄瓜雌性系品种京研4号为材料,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进行诱雄处理。结果表明:在黄瓜2叶一心至3叶一心期喷施900 mg/kg赤霉素3次,处理的雄花数最多,效果最好;适当增加赤霉素浓度诱雄的效果要好于增加赤霉素喷施次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雄花数与雌花数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第一雄花节位(X1)、雌花数(X2)和第一雌花节位(X3)与雄花数(Y)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Y=11.659+0.345X1-0.715X2+0.300 X3,相关系数为0.796。 相似文献
8.
黄瓜属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是多开雌花还是多开雄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在生产上,只要增加雌花的数量就能显著地增产.那么如何才能增加黄瓜的雌花数量呢?下面介绍3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黄瓜性别决定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雄、雌花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黄瓜雄、雌花的发育从花芽原甚至雌蕊原基出现,无明显差异,在雌花中雌蕊原基出现后雌花进一步发育,花芽的中心凹陷发育为下位子房,雄蕊的花药原基中并未分化出小孢子母细胞。开花时,花药体积较小,并由一群形态结构基本一致的小型细胞组成。在雄花中,雌蕊原基出现后,花芽的中心未发生凹陷,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尽管体积有所增大,但至开花时仍未产生柱头、花柱和子房。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早期滞育雄芯细胞的质体具简单的片层结构,不含淀粉粒,线粒体的嵴不明显。开花时,质体内有较大的淀粉粒,线粒体分化出较明显的嵴,高尔基体周围小泡丰富。同样,开花时滞育雌蕊的细胞内质体大量积累淀粉,线粒体的数量较多,有高度分化的峭,高尔基体产生大量小泡。观察结果表明,尽管滞育雄蕊和滞育雌蕊正常的发育途径受阻,但其细胞和某些细胞器仍在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1.
12.
黄瓜雌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黄瓜雌性遗传效应,为黄瓜雌性系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雌性系(D0401、D0420)、强雄性系(D06103、D0819)、普通的雌雄异花同株(HL-3)黄瓜为试材,按照Griffing 双列杂交试验方法Ⅳ1/2P(P-1)配制杂交组合,同时选取其中一个组合(D0420×D06103)构建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调查统计单株25节内的雌花节率,采用数量性状A-D遗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黄瓜雌性遗传规律。【结果】黄瓜的雌性遗传符合A-D遗传模型。加性方差、显性与环境互作方差占总变异的比率分别为51.05%、19.66%,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均为0;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均为51.05%;环境互作狭义遗传力为0,环境互作广义遗传力为19.65%。【结论】黄瓜全雌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雌花节率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常规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有效;环境(季节)对雌花节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本研究利用以全雌黄瓜品系S1000和强雄黄瓜品系S1002为亲本的含153个单株的F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调查F2:3群体第1雌花节位(first female flower node,FFFN)和雌花率(female flower ratio,SEX),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QTL定位,并进一步对主效QTL所在区段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第1雌花节位检测出1个QTL,位于第6染色体,为FFFN6.1,其贡献率(R~2)为9.39%;雌花率检测出2个QTL,位于第3和第6染色体,分别为SEX3.1(R~2为6.55%)和SEX6.1(R~2为14.03%)。推测FFFN6.1的候选基因为Csa6G216950,SEX6.1的候选基因很可能为F基因。 相似文献
15.
对种子败育的白皮黄瓜品种白玉(BY)和种子发育良好的青皮黄瓜品种青皮(QP)的雌雄配子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BY部分小孢子四分体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相互粘连的胼胝质壁水解形成复合小孢子四分体;在单核小孢子时期,有些小孢子壁皱缩,膜内陷,不规则;观察BY成熟胚囊发现,在胚囊中央有多个类极核,珠心组织细胞离散、变形,大孢子囊边缘不规则;BY在球形胚初期,胚乳发育异常,细胞提前液泡化,具玻璃质感,染色不明显,在显微镜下透光率强,并且胚乳细胞内含物提前降解,胚乳胞间质降解,随后胚乳细胞降解,只留下残迹,球形胚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16.
17.
对黄瓜自交纯系及其杂交组合的性型遗传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全雌基因F和单性花控制基因M的遗传方式,并明确了不同性型自交系的基因型.对黄瓜不同性型植株的药荆处理结果表明,全雌株(FFMMAA)、强雄株(ffMMAA)、两性花株(FFmmAA)、和雄全株(ffmmAA)对乙烯利和AgNO3溶液处理的反应很一致,即乙烯利能诱导产生雌花,AgNO3诱导形成雄花,说明F和M基因的调控途径均与乙烯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三种促生菌的不同比例混合菌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混菌配比比例.[方法]菌株为同氮菌沼泽红假单胞菌SH2、解磷菌巨大芽胞杆菌SHⅡ3和解钾菌胶质芽胞杆菌SHI,设置7个浓度配比处理,盆栽黄瓜,以不同比例的混合菌液等量浇灌处理28天.[结果]三种菌液的浓度配比为2∶1∶2的处理对NPK吸收及其在土壤中含量、根茎Fe和Zn含量及株高、茎粗、干重、叶绿素含量有最强提高效果,1∶1∶2和1∶1∶1处理次之,1∶2∶2、2∶2∶1和1∶2∶1效果最差.[结论]2∶1∶2是三种菌液促进黄瓜生长的最佳混合比例.
Abstract:
[Objective] we checked the role of various proportion of three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oportion with greater symbiosis in cucumber seedlings.[Method]Three strains of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SH2,Bacillus megateriumSHII3,Bacillus mucilaginosusSH1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Cucumber were cultured in plastic pot,inoculating mixture with seven different proportion for 28 days.tion uptake and growth of cucumber seedling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