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栖息地适合度模型法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抱卵蟹空间分布和水文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抱卵蟹主要栖息在盐度9~15、水体流速1.3~1.5 m·s-1、水深3~6 m、透明度10~23 cm水域,平均适合度均达0.6以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分布显示,长江口23个调查站点中,南支北港和九段沙水域Z6、Z7、Z11、Z22、Z23的HSI较高,均在0.5以上。其中Z6的HSI值最大,为0.669 2。初步推测抱卵蟹主要适宜分布范围是横沙以东20 n mile及九段沙下游5 n mile海域,中华绒螯蟹的繁育场范围为121°58'~122°12'E、31°05'~31°22'N。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二级控温棚分级强化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成仔蟹。试验经过30-35d的一级强化培育,培养出Ⅱ-Ⅴ期的幼蟹214.26万只,平均成活率为24.77%,最高为31.8%。然后经50d的二级培育,育出规格300-700只/kg的仔蟹130.74万只,回捕率为61.02%。  相似文献   

3.
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相似文献   

4.
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亲蟹选择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建议选用种质特征明显的亲蟹,如选用在长江中自然生长的或在草型湖泊人工饲养的大规格亲蟹,也可引进“侨居”海外的中华绒螯蟹作亲蟹,以提高亲蟹的种质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们在校实习基地利用0.28hm^2的稻田,进行了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试验。经过142d的精心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共产蟹种39043只,216.3kg,产值20826.9元;产稻谷1751.5kg,产值2452.2元。总产值23279.1元。总盈利13892.1元。平均每667m^2纯收入3307.6元,比对照田增收2587元。投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生产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的效果,于2013、2014年采用5种不同规格的亲蟹进行池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对育苗效果进行比较和生产性评估。5种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 g,雄125~150 g;B:雌125~140 g,雄150~175 g;C:雌140~150 g,雄175~200 g;D:雌150~175 g,雄200~225 g;E:雌175~200 g,雄225~250 g。结果显示,2013和2014年5种规格亲蟹的亩均出苗量分别为A:28.37kg、34.91 kg;B:25.05 kg、38.22 kg;C:22.37 kg、39.08 kg;D:46.05 kg、21.20 kg;E:39.00 kg、42.50 kg。两个年度抱卵蟹的个体平均出苗量分别为A:0.62 kg、0.74 kg;B:0.59 kg、0.79 kg;C:0.61 kg、0.80 kg;D:0.92 kg、0.51 kg;E:1.56 kg、1.06 kg。说明大规格亲本的出苗量高,育苗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上使用大规格亲蟹(雌≥150 g,雄≥200 g)进行池塘生态育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423个运算分类单元(OTU),筛选有效序列后,经比对获得的食物类别包括藻类、高等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轮虫、原生动物等。雌蟹抱卵前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类别为高等植物、甲壳动物和鱼类;而在抱卵后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种类为高等植物和藻类。抱卵前的Chao1指数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抱卵后的,抱卵前、后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摄食宽度较广,属于机会主义摄食者,亲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物种类组成及雌蟹在抱卵前、后的食性变化特征,并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增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具有生物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组成信息,但仍需与传统的胃含物形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更准确全面地解析其食...  相似文献   

8.
陈国贤 《水利渔业》2005,25(2):30-32,85
无公害河蟹质量要求分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安全卫生指标。从扣蟹培育、池塘养殖和围栏养殖方面详细论述了无公害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向枭  周兴华 《内陆水产》2001,26(3):14-15
中华绒蟹蟹 (Eriocheir Sinensis)又名为河蟹,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长江水域中名贵的甲壳类动物。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仅靠长江水域中的天然蟹苗和常规人工育苗方式所生产的蟹苗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了。为此,我们于 1999年 5~ 6月进行了配制海水中的河蟹晚苗人工繁殖试验。现报道如下。 1材料 1.1亲蟹 试验所用亲蟹均于 1998年底购进的长江水系天然河蟹,共 130只,规格为 90~ 150克 /只,其中雌蟹 90只;雄蟹 40只。所选用的亲蟹体格健壮,无伤病。经越冬及强化培育后备用。 1.2育苗…  相似文献   

10.
用RAPD技术识别中华绒螯蟹性别差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涛 《水产学报》1998,22(2):175-17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的名贵水产资源。本文用200个随机引物对河蟹的雌雄群体和个体进行了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发现17个引物扩增出了群体水平的性别差异,其中的一个引物扩增出了个体水平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11.
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品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江苏省阳澄湖产中华绒螯蟹的商业品质,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江南水乡青背、白肚、金瓜、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肚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36.72%,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53.26%。另有10.02%为血淋巴和组织液。一、二级商品蟹的雌蟹可食部分各高出雄蟹5.28%和6.55%,营养成分中,雌蟹的脂肪显著高雄蟹。在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育霖 《河北渔业》2012,(10):31-31,64
<正>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古称西海,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分大湖区和小湖区,总面积1 228km2。其中小湖区面积240km2,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条件优越,其水源开都河源自天山雪水,非常适宜中华绒螯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吴晓峰  耿智  冯广朋  赵峰  张涛  杨刚  庄平 《海洋渔业》2020,42(2):205-213
根据2017—201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CPUE均值分别为(0.81±0.23)、(0.49±0.57)、(0.32±0.29)、(1.02±0.37) kg·(网·d)~(-1)。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中游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上各调查站位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中华绒螯蟹总体雌雄性比为0.36∶1,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雌蟹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九段沙雌蟹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升高。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10~2、(13.10±6.25)×10~2、(7.82±4.47)×10~2粒·g ~(-1)。  相似文献   

15.
冯广朋  张航利  庄平 《海洋渔业》2015,37(2):128-134
对长江口不同性腺发育时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亲蟹的性腺与肝胰腺进行取样,对比研究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能量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亲蟹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性腺指数均在V期显著升高,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变化;性腺总脂含量放流群体在第VI1期显著下降,自然群体在第VI2期显著升高,其它时期变化均不显著;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肝胰腺总脂含量随着性腺的发育逐渐减小,第VI2期显著低于第IV期。在亲蟹性腺发育的同一时期,放流群体性腺和肝胰腺的蛋白水平显著小于自然群体,两个群体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在放流前对亲蟹进行营养强化,提高其机体蛋白含量,这有助于提升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于6670m2池塘内投放扣蟹,采用配合饲料和青饲料,1997年11月下旬验收,商品蟹规格为101g,每100m2产11.78kg商品蟹,投入产出比为1:26。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试验准备1.1稻田条件试验在东阳市横店镇沈坎头村沈宝新的承包田里进行,试验田地处八面山山脚边,实际种稻及水沟面积为2亩。稻田土质为沙壤土,附近不到100米处有一水库,有水渠与试验田相通,保证用水充足,排灌方便,不旱不涝。1.2田间工程在稻田中挖一“井”字型水沟,水沟上宽2m、下宽和深都为1m,沟的面积不少于20%,同时将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高0.5m,宽0.4m,并夯实。进、出水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以防蟹的逃走。1.3安装防逃设施每隔0.5m插一小竹竿,然后将防逃塑料薄膜截成0.6m宽,其中0.1m左右埋入地下,露出地面05…  相似文献   

18.
苗种的培育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时萍 《水利渔业》2007,27(6):36-37
研究了生态培育、土池培育和温室培育3种不同育苗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形态特征的影响。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先用逐步判别法找出6个最能代表其形态特征的参数并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再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判别。聚类分析得出的典型判别函数图表明,代表生态苗、土池苗和温室苗培育的幼蟹从图象中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别开来,其差异非常明显。苗种培育方式对中华鳌蟹幼蟹形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起,利用黄浦江上游周边的池塘进行了大规格中华绒螫蟹的生态养殖,雄蟹的平均规格200 g/只,雌蟹平均150 g/只.文章总结了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螫蟹的池塘条件、放养模式、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关键技术以及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