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主要有:秧苗姿势不好,产生浮苗,田土插秧困难,插植叉带回秧苗,产生倒苗,插秧株数过多,产生漏穴现象,株数不均匀,苗箱上秧苗起拱,秧苗不滑动,秧针碰秧门,各行秧苗减少量不均匀,各行插深不一致,浮板浮动不良,插秧及行驶速度慢,秧门处积秧,插深调节失灵,某组栽植臂不工作,秧箱跳槽,秧箱不工作,送秧抬把后端过高,送秧齿轮不转,送秧轴工作转角小,送秧轴不工作,送秧轴间歇工作,定位离合器手柄卡滞,定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主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3.
陆跃德 《农业机械》2022,(6):90-92+96
手扶插秧机是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插针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在秧田不平时使得插秧深度基本一致。将这种液压控制的方式称作液压仿形系统,重点介绍了几款国内市场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扶插秧机液压仿形系统的结构及原理,为广大的农机服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村机电》2011,(3):41-41
东洋PD60高速水稻插秧机采用旋转式双插植臂机构(转一圈插两穴),边旋转边插秧,插秧效率倍增。秧爪智能化设计,仿造人手插秧动作,不伤秧,确保插秧效果。应用自动液压仿形装置,特殊4点连杆和接地面大的中心浮板直接感知压力的液压感应器,可以确保稳定的整地性能。用宽面皮带传送秧苗,使送秧量稳定,穴株数均匀  相似文献   

5.
VP6型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根据GBT6243—2003《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和GB/T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及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在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淮海农场对洋马VP6型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在对秧苗和水田作业条件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测试分析该机的主要工作性能,并提出改用秧苗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90°之比表示秧苗直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每穴株数合格率为80.0%,每穴株数相对合格率为90.9%,穴距变异系数为4.38%,秧苗直立度合格率为86.0%,伤秧率为5.07%,漏插率为2.0%,这些主要工作性能指标符合当地农业技术要求;但插秧深度偏大(34.0mm),变异系数较大(27.5%),且漂秧率偏高(5.64%)。为此建议提高农艺水平,按照机插秧的技术要求培育秧苗,保证秧苗盘根充分且有合适的株高;在保证地表平整的同时,注意耕深一致、沟底平整;泡田用水和沉淀时间要适当,保持地表水层深度在0~30mm条件下插秧。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插秧机推广应用和人员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插过秧后秧苗散乱。推秧器推出行程  相似文献   

7.
农业小区内进行水稻育种、良种繁殖、栽培及土壤肥料等试验时,要在规定小区单位内完成定量秧苗插植,要求的计数值不能有任何误差。插秧机作业时要对插秧量进行计数,通过传动轴与插植轴的传动比可以得出插秧行数,目前由于结构问题大多数插秧机插植轴无法进行计数装置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固定困难,以及由于未精确约束造成漏计数。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插秧机使用的基于精准约束原理的非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分别将传感器和单齿转盘在离合器和传动轴上进行固定,计数装置在插秧机上实现精确约束,并将计数器预设值与实际插秧行数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表明:该计数装置可以在井关等主流插秧机机型上的狭小空间内有效实现精确约束,实际值与预设值相同,计数装置在工作时不会造成漏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东洋PF455S型水稻插秧机是一款适合于我国广大水稻产区使用的步行式四行水稻插秧机,其上安装的单作用式液压装置,主要功用是插秧机在行驶和田间转弯时,使机体上升,在插秧作业时机体自动升降。还有分体式浮板及液压仿形装置,解决插秧机工作时壅泥、栽插深度不一致等问题,确保机插质量的稳定。液压装置主要由油泵、分配器、油缸和传动机构四部分组成。1液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油缸、控制阀、控  相似文献   

9.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插秧机由于受到秧苗情况、地形环境、机器状态、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制约,在机插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故障: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 (1)分析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麦土过硬或过软,秧抓磨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的秧龄与植伤差别,从补偿秧龄差、补偿植伤、增大初始叶面积指数、以种代肥和半喂入收割方式5个方面,对普通平底秧盘育秧机插较人工插秧用种量增大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通过介绍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植质钵盘机插技术、钵苗摆栽技术等几项节种高产的机插秧新技术,指出了机插秧用种量大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气动下压式高速移栽机有序供盘和高速取苗作业自动控制需求,本文基于Arduino微控制器设计移栽机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苗盘位移监测、有序供盘、高速取苗等任务模块,以苗盘位置和苗盘位移为主要控制条件,根据供盘速度-送盘速度、高速取苗间隔-苗盘位移等参数匹配要求确定供盘速度和取苗间隔控制方法,建立有序供盘、高速取苗两...  相似文献   

13.
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移栽地面不平整或车速波动,易造成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平抛喂苗准确率降低。为此,通过对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平抛喂苗运动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苗筒喂苗位置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当栽植器机架倾角逐渐大于-arctan(0.073vm)时,苗筒喂苗位置沿车速方向移动。当栽植器机架倾角逐渐小于-arctan(0.073vm)时,苗筒喂苗位置沿车速方向移动。当栽植器机架倾角恒定时,车速增大,苗筒喂苗位置需要沿车速的相反方向移动;车速度减小时,苗筒喂苗位置需要沿车速方向移动;最佳吊篮接苗位置不随车速的波动而发生改变。本研究结论为提高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喂苗准确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2BYS—6型水田中耕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述了2BYS-6型水田中耕除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对该机旋转除草和摆动除草两种工作部件运动作了理论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用于机插秧水稻田除草行间杂草平均除净率(相对除净率)78.1%,中耕深度4.39 cm,作物损伤率不大于6.89%.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插秧机导航信息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插秧机的自主导航,提出了一种利用秧苗行分割线作为基准线提取导航参数的算法.根据秧苗在田间环境的特征,用EXG因子分割图像,将按列累加的灰度值所形成的曲线图,设定水平分割线找到秧苗区域,确定各苗区的起始列点和终止列点,找到定位点,拟合分割线.根据秧苗行分布呈平行线状的特点,利用分割线在图像平面上形成的灭点和成像的斜率来计算插秧机的位移偏差和角度偏差,为视觉导航提供必要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用于插秧机器人的导航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田中存在的壕沟、田埂、石块、电线杆等障碍物使得插秧机无法保证作业连续性和插秧直线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路径规划策略。通过增加插秧机实时位置与目标作业点的相对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来动态改变势场大小,同时设立了虚拟局部目标点来弥补传统人工势场法目标点不可达和局部最小点的算法缺陷;将插秧机简化为二轮车模型,建立插秧机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得出插秧机速度、行驶航向角和前轮转角表达式,以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作为评判路径优化效果的因素。转向控制器以复合模糊PID算法控制插秧机的转角,不断减小理想前轮转角与实际转角的偏差,实现转角最优化;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检测道路障碍物并结合RTK-GPS实时更新位置坐标,设计出插秧机绕障转向控制策略。通过Matlab对优化的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障碍物不在影响范围内,插秧机直线追踪的最大横向位置偏差为5cm,平均偏差约为2cm,最大避障横向偏差小于0.5m,优化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可避免目标点不可达的问题。基于洋马VP6E插秧机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插秧机以速度0.5、1.0、1.5m/s行驶时,左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218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30.1491°,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5m,平均航向偏差为3.12°;右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459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25.2294°,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3m,平均航向偏差为3.36°,所设计的避障方法可满足插秧机在农艺作业过程中的避障要求,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送秧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对送秧机构的齿距、齿高、转速、曲柄、摇杆等结构参数进行了确定。理论分析和台架实验表明,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送秧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排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结合甘薯裸苗移栽机喂苗装置、挠性圆盘栽植装置和浇水装置自动作业控制需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控制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开沟、自动有序喂苗、定株距栽插、镇压覆土、自动浇水、修垄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目标株距25cm以及作业速度0.25、0.35、0.45m/s的情况下,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深度合格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姿态合格率受作业速度影响较大,栽植深度受作业速度变化影响较小,在作业速度为0.25m/s时,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16%,栽植深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5.56%,作业性能优于0.35m/s和0.45m/s,栽植姿态合格率平均值为90%。本研究为甘薯裸苗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