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rt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  相似文献   

2.
包囊带(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在我国的猪体中寄生较为严重和普遍,是僵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有引起仔猪和成年猪死亡的报告。细颈囊尾蚴病是猪  相似文献   

3.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犬和野狼、狐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带科、胞状绦虫(Taeniahydetigena)的幼虫——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寄生在羊、猪、牛和鹿等动物的腹膜、大网膜、肝脏与膈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eercus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主要寄生在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还可以感染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有鸡感染细颈囊尾坳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在猪较为常见,但每个虫体的囊部最大直径达15厘米以上者实属罕见。笔者于1990年5月11日下午,对一例细颈囊尾蚴病猪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猪、 黄牛、 绵羊、 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本文分析了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由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一细颈囊尾蚴所引起家畜的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当剖开羊的腹腔时,可发现有好像装着水的玻璃纸袋子一样的囊状物,即为细颈囊尾蚴。1病原为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羊等动物肝脏实质内及被膜上下、  相似文献   

8.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疾病。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主要寄生于羊和猪等家畜的肝脏、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其成虫寄生于犬、貂和鼬鼠等肉食动物的小肠。由于细颈囊尾蚴多寄生在动物的实质脏器内,故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我国细颈囊尾蚴种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及与其他带科带属绦虫的亲缘关系,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研究了分离自我国四川和云南2省7地区猪、山羊和绵羊共33个细颈囊尾蚴的遗传变异,并用MEGA 4.0程序NJ法和PAUP 4.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研究结果显示:细颈囊尾蚴分离株的Cyt b基因全长为1 068 bp,共检测到22个单倍型,单倍型间核苷酸相似性较高(97.3%~99.9%),其与带科带属其他5种绦虫的相似性均在82%以下.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不同地域的细颈囊尾蚴聚为一支,分为3个亚群,且与地理区域、宿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呈现混杂的分布格局,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支或宿主分支.研究结果表明:细颈囊尾蚴Cytb基因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其他带科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并为细颈囊尾蚴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与其他带科绦虫病的鉴别诊断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3条酶带,蛋白质7~10条区带;宿主——兔腹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3~5条酶带,蛋白质13~16条区带。并作了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囊液同工酶、蛋白质和豆状囊尾蚴与宿主的同工酶、蛋白质相互关系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具有差异和两者可能存在交叉免疫;豆状囊尾蚴的酶蛋白和蛋白质来源独立于宿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宿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鸡细颈囊尾蚴也称水铃铛(水泡虫),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成虫寄生于犬、狐和狼的小肠,肠系膜等处引起.严重感染可进入胸膜,寄生于肺部.笔者近2年所见细颈囊尾蚴病广泛发生于蛋鸡群中,其发病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病理变化亦具有特征性,现就其中1例的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  相似文献   

13.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病畜感染后的主要特征为消瘦、贫血、腹泻、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尤其对犊牛、仔猪、羔羊危害严重,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5月,某羊场发生细颈囊尾蚴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梁珠娴  李繁 《动物检疫》2004,21(4):42-4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  相似文献   

15.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原体是泡沫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以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虫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凡养犬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  相似文献   

16.
细颈囊尾蚴是由寄生于犬的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寄生于易感动物的肝脏、胃网膜和肠系膜等处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2-12月龄的绵羊和猪,山羊、牛、鹿等也可感染。绵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25%,以牧区感染较重,但死亡率不高。9月5日,笔者诊治了一起由细颈囊尾蚴引起的山羊失明等症状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猪细颈囊尾蚴多寄生肝脏表面及腹腔各器官的浆膜,其它部位极少发生。笔者于1989年3月收治猪子宫内大量细颈囊尾蚴寄生而引起难产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等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俗称水铃铛病。本病主要危害猪,特别是幼龄猪,可引起幼猪发育受阻,严重时能引起死亡。1临床症状2015年8月26日,普兰店市城子坦镇金山村农户江某致电,他家养了50只猪,猪群出现了消瘦、黄疸、虚弱的现象,有4只已经死亡。江某家的猪是散养40日龄左右的仔猪,放到自家周边自行采食。猪群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腹水增加、腹壁有  相似文献   

19.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中间宿主羊(猪、牛等动物)的肠系膜、网膜、浆膜、肺脏、肝脏等处而引起的绦虫的幼虫病。细颈囊尾蚴呈豌豆大到鸡蛋大的泡囊状,乳白色,囊内充满囊液,囊壁上有1个乳白色头节和颈部。在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一般仅见屠宰后内脏上附着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常呈水泡状向下悬垂着,俗称“水铃铛”或“水淋子”。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等兽的小肠内。成熟孕卵节片脱落并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吃掉后,六钩蚴在小肠内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肝、网膜、肠系膜等处引起细颈囊尾蚴病。但…  相似文献   

20.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由于虫体的寄生,使得宰后内脏废弃、肉品质降低,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生活史、病理剖检、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