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氟苯尼考是第三代氯霉素类药物,由于其较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较低的细菌耐药性受到了市场普遍欢迎。目前,该药在畜牧养殖业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氟苯尼考治疗猪胸膜肺炎、喘气病以及肠道感染性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有关研究也发现氟苯尼考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同样有显著治疗效果。基于此,将人工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20%氟苯尼考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和三氮脒常规治疗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用3 d,连续6 d采血观察红细胞感染率。结果表明:20%氟苯尼考注射液中剂量组与三氮脒对照组疗效接近,而高剂量治疗组疗效优于三氮脒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猪红皮病"。诊疗过程中曾治疗1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现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在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猪热性、溶血和散发性传染病。2016年7月在柳江县一养猪场内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疫情确诊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何植辉 《福建农业》2011,(12):20-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猪红皮病”。诊疗过程中曾治疗1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诊断和防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流行病学特点上,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发病动物种类广泛、隐性感染率高的特点。附红细胞体相对宿主有特异性,也有互感性,如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兔;绵羊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人;牛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2]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昆虫4种[3]。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各种年龄猪都可感染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主要以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为特征,可引起猪只特别是仔猪的大批死亡。1病原病原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寄生于红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猪附红细胞体呈环形、球形、椭圆形、杆状、月牙状、逗点状和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寄生在宿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Organism)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流产等症状。近年来,本病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一些猪场呈现爆发流行,发病和死亡极其严重,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30%以上,死亡率达60%以上,经济损失相当惨重。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怀孕母猪流产等为主要特征。一般是不显性感染,多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发病。近几年来,该病在临海市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多年防治实践.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技术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仔猪附红细胞体病贫血和黄疸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仔猪附红细胞体病贫血和黄疸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血糖浓度降低;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红细胞破裂增加,表明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结论]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和肝细胞的大量变性、坏死是导致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子平  王鹏  胡自然  李子清  张占民  张富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3-16804,16925
[目的]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滴镜检法对冀西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奶牛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传播途径和死亡率,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该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均较高,且夏季高于冬季,但发病率均不高。红细胞感染率夏季高于冬季。母子之间存在垂直传播,并且呈现出母代感染率高则子代感染率也相应升高的趋势。红细胞感染率在90%以上奶牛组与阴性奶牛组相比,总蛋白(TP)和球蛋白(G)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A)有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保障冀西北地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诊断吉林省延边州某养猪场发病原因。[方法]对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了观察,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抗体检测,提取病猪的组织与血液DNA进行PCR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虫病混合感染。采取血呼平和速复欣拌料给药,并结合附红血注射液肌注给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该研究可为猪场类似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结合血液压片相衬观察法,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临床快速诊断。并对目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10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观察,最终筛选出有效药物3种,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黄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05-9907
[目的]减小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方法]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该病为传染性疾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文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3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将猪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组采用脾淋苗1.5头份免疫,试验Ⅱ组采用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结果]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48.1%),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的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猪瘟脾淋苗免疫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么乃全  高云航  张敏  何昭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5-16856
[目的]通过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IFNγ水平探讨仔猪细胞免疫情况。[方法]采用超前免疫和普通免疫2种方法对仔猪进行猪瘟免疫,用流式细胞仪对猪瘟疫苗免疫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泌IFNγ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进行免疫,仔猪PBMC中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多,且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在60日龄仔猪进行第2次免疫后分泌时,IFNγ细胞的比例增加更为明显,而对照组仔猪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在试验过程中则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这说明猪瘟疫苗能够诱导仔猪体内IFNγ水平升高,间接表明猪瘟疫苗注射后激发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与普通免疫方法相比,采用超前免疫方法能够使仔猪及早地产生针对猪瘟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一起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虽然分别属于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由于两者的病原体都与红细胞相关,因引种不慎造成混合感染情况较常见,但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只要及时确诊,科学防治,加强护理,疫情是可以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毛霉发酵制备猪血多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豪  车振明  谷燕  刘燕  吴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12-5913,5944
[目的]建立制备猪血多肽的新工艺方法。[方法]利用筛选出的产蛋白酶的毛霉(Mucor)菌株M-16作猪血的发酵菌株,研究该菌株发酵制备猪血多肽的性能。[结果]确定了发酵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通气量150 r/min,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猪血蛋白质的水解度最高可达到25.69%。[结论]采用新工艺所得到的猪血多肽滤液血腥味消失,有较明显的香味,达到了应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超  王克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84-8487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等,分别测定了11组不同日龄的海兰种鸡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容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色素、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平均细胞血色素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然后对测定值进行组间Duncan比较,并对组间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血小板体积2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或者差异极显著。[结论]海兰种鸡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随日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