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鸡冠花细菌性叶斑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l.上发现一种细菌性叶斑病。它主要危害叶片,形成圆形枯斑,边缘淡褐色,使叶片枯萎。根据病原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测试,鉴定该病原菌为Erwinia chrysanthemi pv.Chrysanthemi Burkholderet al.鸡冠花是该细菌的一个新的寄主。  相似文献   

2.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细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防治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特效药,特引进20%噻菌铜sC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菌铜SC在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对水均匀喷雾,间隔10d,连续使用两次以上,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第1次用药后10d,20%噻菌铜SC700、500、3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8.91%、61.83%、63.22%,第2次用药后10d,20%噻菌铜SC700、500、3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4.44%、72.06%、76.28%。同时在试验过程中,20%噻菌铜SC各剂量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次报道了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从吉林省敦化市不同地点、不同部位发病的万寿菊上分离出有致病性的4个菌株,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及生态学的测定,并根据其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万寿菊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getis (Hellmers 1955) Young et al 1978)。  相似文献   

5.
1999-2000年对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中病残体,种子表面、种皮内部及胚乳均可带菌;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或自然孔口,且伤口对病菌侵染更有利;病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施肥水平和种类关系密切,高湿低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氮肥对病害发生有促进作用,施用钾肥可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海南省姜种植地发生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根据对该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寄主范围等测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甘蓝黄单胞菌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ris pv.zingibericola(Ren etFang1981)Bradbbury 1986].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近年来在甜瓜种植中发生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Ps1,Ps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测定,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除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苦瓜、冬瓜、瓠瓜、丝瓜等外,还能侵染番茄、玉米、茄子、辣椒、菜豆等非葫芦科植物.  相似文献   

8.
山东芹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鉴定与防治研究丁爱云郑继法金绪德(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1994~1996年连续三年调查,山东省济南、泰安、新泰、金乡、临沂等市郊区菜田内芹菜细菌性叶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9.
吴长友 《油气储运》2001,(16):25-25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是茄子保护地栽培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危害严重。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福建省政和县云烟87上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自福建省政和县的罹病云烟87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采用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特异性引物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等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从病叶上分离纯化获得15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证明15株细菌菌株均为该病害的致病菌,且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分离菌株在NA培养基上培养1~2 d后,菌落为白色隆起,边缘不规则且黏稠,菌体短杆状,极生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经8项关键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 94种表型测试、烟草野火病菌特异性引物检测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15株细菌菌株鉴定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tabaci)。【结论】引发福建省政和县烤烟叶部细菌性病害的致病菌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1.
3种杀菌剂对柑桔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柑桔溃疡病的高效药剂,将23种常见商品杀菌剂分别稀释成200 mg/L,采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抑菌试验,选择3种初筛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霉酮、农用链霉素、溴菌腈的抑菌效果较好,其EC_(50)分别为46.59、86.18、102.91 mg/kg,噻霉酮的毒性最强.结合供试药剂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比较,确定农用链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PCR为对照,分析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柑橘溃疡病菌菌量的灵敏度,并对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后的冰糖橙样品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q PCR检测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柑橘溃疡病菌菌量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3个数量级,且常规PCR对柑橘溃疡病菌DNA的检测会受到寄主植物DNA的干扰,q PCR不受寄主植物DNA影响;对接种后冰糖橙样品的分析,q PCR即时就能检测到柑橘溃疡病菌,并能实时观察到柑橘溃疡病菌在寄主叶片的增殖情况,而常规PCR要接种后2 d才能检测到柑橘溃疡病菌。  相似文献   

13.
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越冬期适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栽种易感病的脐橙苗实测法和以供检材料的浸提液或高速离心浓缩浸提液针刺接种脐橙叶片的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越冬期的适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主要病株的病斑内越冬,也有少量能以潜伏侵染的方式在病株的未显症叶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不能在田间的病落叶、土壤和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14.
15.
柑桔溃疡病菌离体叶接种检验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柑桔溃疡菌的离体叶接种检验法进行了研究和技术规范。结果表明 ,离体叶接种法是一种效果直观可靠、操作简便易行的检验溃疡病菌的方法 ,其检测水平可达到 1.5 5× 10 3 -4 cfu/ml;其技术规范为 :供接种的柑桔品种应为甜橙类感病品种 (如脐橙 ) ,供接种的离体叶片以达到定型大小的新梢成叶最佳 ;采用针刺后滤纸片贴敷菌液接种 ,最适孵育温度为 2 8~ 32℃ ,最佳保湿方法为吸水纸保湿法。  相似文献   

16.
湖北柑橘溃疡病菌的PCR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引物JYF5/JYR5对湖北疑似柑橘溃疡病标本进行了PCR鉴定和确证,同时改进了DNA抽提方法,优化了PCR条件,并与南京柑橘溃疡病菌株进行分子克隆比较.结果表明,南京菌株NJ-XC分离物扩增片段与Silva等报道的相应序列相似性为99%(411/413);湖北标本菌株HB-X0扩增片段与报道的相应序列相似性为100%(413/413),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发现引物JYF5/JYR5能扩增叶表的根癌土壤杆菌,其片段大小为575bp.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与致病性有关的生化因子,在含有酶基质的培养基上测定12株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 Vauterin,Kertrin& Swings,简称X am)5种胞外酶的活性,并结合菌株接种后的病斑平均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胞外淀粉酶与病斑面积呈正相关,其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0426x+4.9522,r值为0.9789,菌株的胞外酯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相关性不明显,没有检测到菌株胞外蛋白酶和胞外果肢酶的活性.菌株胞外淀粉酶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冠华  杨镜祯  易龙  陈国康  董国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47-10549,10589
[目的]明确保存的放线菌资源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抑菌机理.[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 pv.citri)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并采用电导率法、考马斯亮蓝法和斐林试剂法测定拮抗菌株发酵滤液对溃疡病菌的影响.[结果]筛选出3个对柑橘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抑菌圈直径达42.0~60.0 mm,且该3株放线菌发酵液能提高溃疡病菌菌液电导率,增加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结论]3株拮抗菌能破坏柑橘溃疡病菌细胞膜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胞质外渗.  相似文献   

19.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pproach based on newly designed primers, JYF5/JYR5, was applied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PCR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dot immunobinding assay (DIA) and classical pathogenicity test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suspensions of pure cells of Xac and soaking sap of citrus tissues.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PCR was about 4.5 cells or 1.56 pg target DNA per reaction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IA (ca. 450 cells per dot).These three techniques (PCR assay, DIA and Pathogenecity test) could always detect Xac from symptomatic citrus samples. Different performances were obtained from citrus materials without symptoms,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frequency was PCR, DIA and pathogenicity test.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液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 cfu/mL和105 cfu/m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成功地从50种市售水稻种子中检测出1个水稻品种带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个水稻品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体系,为检疫部门控制这两种检疫性种传病害的入侵提供了有效检测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