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西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群落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系统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江西省的三清山、井冈山、军锋山、官山及邻近的浙江省开化县莲花山等6个长柄双花木所在群落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群落物种的初步鉴定统计得出50科170属283种,区系组成复杂。从科、属、种分布类型分析可知,地理成分多样。各长柄双花木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性分布类型和温带性分布类型比例相当,具有热带区系和温带区系交汇过渡的特征。区系成分聚类分析表明,各地长柄双花木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它们在地理亲缘关系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带调查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3种典型生境(沙垄顶部、人工沙障和积沙平缓处)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群落中包含19个物种,隶属于11科18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依据Dufrene和Legendre的计算方法将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准噶尔无叶豆+白茎绢蒿+角果藜群丛、囊果薹草+准噶尔无叶豆+黑沙蒿群丛和准噶尔无叶豆+艾比湖沙拐枣+蛇麻黄群丛;植物区系种类以北温带广布成分占优势,主要特点为: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分布特征;植物组成主要为适沙和耐旱的种类,结构、层次单调;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积沙平缓处最高,沙垄顶部次之,人工沙障处最低,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的结构以及立地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结构复杂的群落较其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但由于人工沙障的特殊生境所形成的准噶尔无叶豆单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崛围山人工植物群落的群落组成、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TWINSPAN分类将崛围山4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各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和坡向的梯度变化,表明海拔和坡向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广元市退耕还林区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作用下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同、各物种的重要值也不一样(表2、3);各群落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4);人工植被恢复有利于群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退耕还林中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营造混交林可使林分形成良好的乔、灌、草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徐锦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92-195
根据福建仙游木兰溪源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仙游木兰溪源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资源171科657属1366种、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34科65属128种(含1个变种),裸子植物共有7科11属16种(含1个变种),被子植物130科581属1222种,植物成分复杂,热带、亚热带成分多,属、种分别占55.09%和67.04%,其植被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类型;8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老山石栎林为最高,Dsh达3.6912,其次为木兰溪源锥林群落,Dsh达3.0263,而马尾松林群落最低,Dsh指数仅为1.5612;群落各层片物种多样性以灌木层为最高,呈现灌木〉乔木层〉草本〉藤本的变化趋势,说明仙游木兰溪源的区系组成和福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带气候具有较丰富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是一致的、水热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64科114属19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5科104属177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不同,4种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中以栲树林物种多样性最高,甜槠-木荷林物种多样性最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除钩栗林外,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7.
越南黄连国家公园福建柏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24-4028
越南黄连国家公园位于越南北部,总面积约29845 hm2,最高海拔3143 m(番西邦),与中国云南省金平县接壤。由于人为砍伐、毁林开荒,目前福建柏原生群落主要分布在黄连国家公园西南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1900 m,最高可达2176 m。在对该区域4个样地(总面积2400 m2)和5个样圆福建柏群落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内种间竞争、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74科120属143种,其中蕨类植物有8科9属10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62科106属128种 该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占有较大比例,且起源古老 群落为复层异龄结构,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有福建柏、蕈树、越南多花含笑、叶轮木、锈毛梭子果、鸡毛松、锈毛棋子豆、微毛布惊、灰毛杜英、大叶柯、睦南木莲、沙坝厚皮香等种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变幅不大,福建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乔木层〉灌木草〉草本层〉层间植物〉更新层 福建柏种间竞争主要为:沙坝厚皮香、蕈树、大叶柯、锈毛梭子果、越南多花含笑、公孙锥、叶轮木、野柿、越南琼楠、锈毛棋子豆等种。  相似文献   

8.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分析海南岛橡胶林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群落性质十分必要.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橡胶林群落内植物科的区系组成成分,结果表明:1)海南岛橡胶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群落优势科(物种数>20的科)有5个,分别为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其中最大的科为大戟科,包含有36个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群落中优势属(物种数>5的属)仅有6个,占总属数的2.0%.2)海南岛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和属分别有58个和269个,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63.7%和90.9%,表明橡胶林群落的热带性质;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有35个,占总数的11.9%,表明海南岛橡胶林群落具有一定的热带亚洲成分.3)全球广布科的数量达24个,占总科数的26.4%,表现出橡胶林群落的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和宝华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ascendens)的群落特征,根据吴征镒科属区系分析方法,对武夷山和宝华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早樱群落共有种子植物261种,隶属于64科、144属,其中以寡属种居多,物种分布不均匀。区系特征上,从科的区系成分来看,两地3个群落植物区系热带性强于温带性分布类型;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区系热带性分布和温带性分布类型基本持平,而宝华山温带性分布类型要明显强于热带性分布。该群落区系T/R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海拔高度的影响不明显。该群落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留有大量的原始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Simpson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含水量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共有植物12科31属37种。灌木以红砂-珍珠猪毛菜为优势群落,草本以三芒草-苔草群落为优势群落,具有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的特点。2)群落在植物生活型上以旱生、超旱生或盐生的小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3)灌木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而草本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指数。各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除干沙层外,每个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依次增大,植被丰富度随土层持水量增大而增加,植被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灌木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草本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层0~20 cm。表明土壤水分对群落物种组成、 植被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植被恢复建设中优先考虑土壤水分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对琅琊山野芳园景区植被进行了普查,分析了现有植被的观赏特性,并选择典型植物群落,对其群落结构、植被长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芳园景区共有植物36科51属58种,其中乔木19种,灌木28种,草本、藤本和水生植物11种;植被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结构",总体长势佳,群落结构形式丰富,人工管理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小陇山林区金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为对象,采用样方法对草本层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草本层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金矿废弃地共出现草本植物17科44属52种,其中菊科15属21种,豆科5属6种,蔷薇科4属4种,伞形科4属4种,这4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2)群落中水蒿、牛尾蒿、紫花苜蓿、大火草重要值(IV)表现最高。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均能形成植被,各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变化不大;3)不同恢复年限油松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R) 、Evenness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与油松林龄增长一致,表现在5 a时多样性指数随油松林龄增加而增大,10 a时随油松龄增加而减小;4)人工建植日本落叶松+刺槐和油松+云杉,能够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是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林区矿山废弃地植被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  结论  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漯河市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调研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漯河市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普查,分析了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的绿地类型、植被现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城区段两河沿岸植物覆盖度高,绿地量大,总盖度在80%以上,有种子植物63科,111属161种.研究还发现,滨河区内人工植物群落众多,物种地方特色不浓,多为常用园林绿化树种;沿两河城郊边缘区次生自然植被中乔、灌、草混迹杂生,生态比较脆弱,行逆向演替.针对性提出了滨水绿地中植物群落的营造与滨水城市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董强  李凯荣  崔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32-5234
采取随机取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自然和人工恢复植被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典型群落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王家山地区4种群落中共发现植物67种,分别隶属于24科56属。乔灌群落的外貌特征主要由高位芽植物决定,而草地主要由地面芽植物构成。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草地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而它们的Simpson指数大小顺序与之相反;乔木林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乔木林和灌木林与草地的相似性指数均很低。  相似文献   

16.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万佛山有湿地植物33科59属87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9科55属83种。其中沼生植物40种,水生植物40种,湿生植物7种。植物种在科、属中的分布较分散.优势类群不突出。有沼泽和水生植被2个植被型18个群系。湿地广域特征突出,但地带性烙印很深。世界广布成分占34.55%。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中湿地有9个。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各2种。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分布范围达1.8km×11.2km,实际群落面积8700m^2,78309丛,最大密度为32丛/m^2。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特征与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灌丛植被的演变趋势为荆条+酸枣群丛—荆条+蚂蚱腿子群丛和荆条+三裂绣线菊群丛—三裂绣线菊群丛;灌丛中天然次生乔木树种山杨、椴树和蒙古栎幼苗、幼树的重要值增加较快;封育年限5~15年,灌木从12种增加到31种,乔木种类从0增加到8种;封育15年灌丛的生物量增加为封育5年的2.34倍;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都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预计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天然三裂绣线菊灌丛会逐渐演替为山杨、桦树林或者椴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普洱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型湿地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普洱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湿地植物共52科125属182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7种118属172种。②科的主要分布区有世界分布区和泛热带分布区;属的区系分布类型是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以及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反映出普洱市湿地植物属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③普洱市城市湿地植被分为2植被型组、7植被型、21个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在群落类型中占绝对优势;入侵湿地植物或外来植物较多,其中紫茎泽兰、水葫芦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于2014年11-12月和2016年7-8月2个阶段对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对望东垟亚高山湿地植物的生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群系组为基本单位对该区域的植被类型进行描述,建立矢量模型对其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共计61科122属182种,其中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51.10%),木本植物也占有较大比例(25.82%);该区域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山地天然植被型组和沼泽湿地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常绿针叶林植被型、亚热带山地矮林植被型、森林沼泽植被型和草丛沼泽植被型),6个群系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浙江红山茶Camellia lucidissima,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沼原草Moliniopsis hui,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zawensis)。分析表明:区域植被的分布表现出优势种较少、盖度大,外貌不整齐,层片结构分化明显的群落学特征。最后,分析了湿地植被分布在人为破坏前后的自我恢复变化过程及规律,针对该区域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种生境的土壤跳虫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Tullgren干漏斗法共分离出土壤跳虫1 830头,隶属4目10科19属;罐诱地表节肢动物12目24科34属1 136头。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跳虫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油茶林,多样化的地表植被和凋落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跳虫的多样性,但对地表节肢动物没有显著影响;而油茶人工林不同垦复方式对跳虫群落和地表节肢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均影响显著,适当垦复对于增加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