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苹果花期冻害已成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依据我县气候特点,每年4-5月份是低温霜冻频发季节,此期正值我县苹果、梨的初花期至幼果期,花器及幼果对低温的忍耐能力较弱,一旦发生较严重的低温冻害,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花期冻害预防,是保证苹果产量及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果树花期冻害发生原因与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症状萌动的芽遭遇冻害后变成褐色至黑色,鳞片松动,芽体萎缩,芽子不能萌发而后干枯脱落;已经开放的花遭受冻害后,雌蕊首先被冻死,花萼起泡,子房内水分结冰脱皮;幼果受冻后,萎缩变黄,连果柄一起脱落。花器官各部分,对低温抵抗力最强的为花萼,其次是雄蕊和花瓣,最弱的是雌蕊。苹果花期耐寒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现蕾期开花期幼果期,未开放的花能忍耐-2℃低温0.5 h,幼果形成期只能忍耐-1℃低温0.5 h。  相似文献   

3.
苹果花期霜冻规律及预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宽  杨鉴普 《山西果树》2005,(1):27-27,29
宁夏银川平原自然条件虽十分适宜苹果生长 ,但花期霜冻对苹果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现将多年来我们预防苹果花期霜冻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于下。1 苹果花期霜冻危害的一般规律苹果花期霜冻与降温幅度、低温延续时间及苹果树的物候期关系十分密切。据资料介绍 ,苹果的花蕾、花朵和初受精的幼果对低温的忍受力是逐渐减弱的。在低温持续 3 0min(分钟 )条件下 ,苹果现蕾期、花期和幼果期所能经受的低温临界期分别是 -4.0℃、-2 .3℃和-1 .7℃ ,这正是苹果中国光和金冠一般受霜冻影响小的原因。国光开花迟 ,在大多数情况下 ,霜冻发生时别的品种正…  相似文献   

4.
苹果花期及幼果期花果抗寒力弱,容易发生冻害。经过多年对陇东地区花期冻害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冻害发生轻重的因素,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生产者参考,防止苹果花期受冻。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树花期霜冻(晚霜冻)是北方果业生产的首要气象灾害,陕北果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晚霜危害。在陕西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划中,榆林属于中度风险区,明显低温冻害1年1次左右。2014年4月24—25日,榆林突发降雪,气温下降8~10℃,最低温度达-2.7℃,正值苹果花期,致使苹果花序遭到严重冻害,果园大面积减产。提醒果农2015年春季要有效开展花期霜冻防御,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甜樱桃开花期最适宜的日均温度为15℃左右。但花蕾期能耐-5℃的低温,开花期和幼果期能耐-2.8℃的低温。开花期和幼果期气温降至-5℃,花的雌蕊、花瓣、花萼、花柄均会受冻变褐,造成落花落果。但多数年份花期气温尚未降至0℃,仅处于3—4℃以上至10℃以下的低温范围,坐果率也很低,说明多数年份坐果率低并非冻害所致,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扁杏早春寒害的预防大扁杏树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花期及幼果期对低温敏感,抗冻能力差,容易遭受冻害,造成低产或绝产。特别是春季转暖后又回寒,尤其有风的年份更容易受冻,花期遇-2~-3℃低温、花蕾期遇-11℃低温、未脱萼幼果遇-0.6℃低温,即能造成...  相似文献   

8.
<正>枇杷花期长达4-5个月,开花时间可以从10月份持续到翌年的2月初,通常分为头性花、二性花和三性花。由于枇杷开花坐果期正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花果冻害频发,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枇杷产量的主要因子。但花与幼果的耐低温性是不一样的,花可抗-6℃的低温,而幼果只能抗-3℃以下的低温,导致枇杷头性花所结幼果极易受冻死亡,影响次年产量和种植效益。例如,2016  相似文献   

9.
春季果树萌芽后,幼嫩新梢和花器官中水分含量高,细胞液浓度低,抗寒能力差,一旦遇到低温就有受冻的危险。从2002年4月24日夜我市遭受的严重低温冻害调查情况来看,苹果、梨、桃、杏等在幼果期和葡萄初花期,经过-2℃以下低温2—4小时,产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绝产。所以,预防果树遭受早春霜冻,在果树生产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杏树花期、幼果期抗寒力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报告以实践为依据,提出杏的蕾期、花期、幼果期可以抗御-7.1℃的低温,而不影响当年产量。杏树花期低温冻害是影响杏树产量的最大危害,这几乎是国内外研究杏树栽培中的共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布鲁克斯’‘红灯’‘早大果’3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研究了不同程度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率和子房冻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子房和柱头的低温抗性比铃铛花期更强,-1℃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柱头和子房开始发生冻害,并随温度的降低冻害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4℃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子房冻害指数分别为71.3~73.9、28.8~48.9,柱头可授率为27.1%~56.4%、53.9%~60.6%,均已出现严重冻害。同时发现-4~-1℃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影响较小。综合认为,-1℃为春季甜樱桃开花期冻害的温度阈值,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异常气候对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近年异常气候频繁出现的趋势,苹果园管理也应当顺势而为。1异常气候对2018果季苹果生产的影响2018年4月6日晚发生低温冻害,陕西淳化果区-7.2℃极端低温持续长达4小时,冻害过后低温又持续了3天之久,致使果区坐果率降低,一般果园减产20%,有的超过40%,个别绝收。幼果期低温给果锈普遍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河北邢台果区苹果生产形势大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得天时。花期气温正常,未出现晚霜冻害,坐果理想。幼果期气温大多在18~25℃,特别适宜幼果发育。套袋前后普降两场中雨,基本未发生日灼现象,这样好的气候30年来第一次。二是具地利。邢台果区大多分布在太行深山区,海拔600~800 m,是红富士苹果特适区,  相似文献   

14.
1容易发生霜冻的季节 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果树花期前后. 2发生霜冻的临界温度 果树萌芽后,对低温的抵抗能力较低.一般情况下,萌芽期的芽受冻临界温度为-3.9℃,花蕾期为-2.5~-3.8℃,开花期-1.5~-2 ℃,幼果期为-0.7~-2.5 ℃(注:不同树种或不同品种会有差异). 3霜冻的三种类型 一是辐射霜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配方设计、配方应用效果检验筛选试验,研制出了1种针对苹果花期低温霜冻害的专用抗冻剂kd-4。该抗冻剂的500倍液于花期喷施富士苹果树后第2天能使花朵在-2℃12h的低温胁迫下显著抗冻,使花朵相对电导率比喷清水对照降低37.7%;喷后第5天能使花朵在-2℃4h的低温胁迫下极显著抗冻,相对电导率比对照降低57.2%;喷后第4天还能使叶片在-4℃12h的低温胁迫下显著抗冻,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低23.8%。因此,可根据天气预报于苹果花期倒春寒来临前4天内喷施500倍该抗冻剂来预防苹果花期冻害。  相似文献   

16.
重点分析了陕西省关中苹果产区近20年来春季低温冻害的发生情况及发生规律,阐述了春季"倒春寒"对该地区苹果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防御苹果花期低温冻害,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强、效果良好的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防御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苹果、梨树花期冻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梨树花期冻害调查程福厚,张纪英(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在永年县于1993年4月7日至9日,是苹果的露瓣期和梨的开花期,此时连续发生霜冻,绝对最低气温达-4.5℃,0℃以下低温持续6—7小时,致使大面积苹果、梨的花器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18.
早熟甜柿—新世纪三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物候期提前,晚霜、寒流袭击频繁,致使多种果树遭受低温伤害或冻害,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轻者欠收,重者绝产。如2000年西北黄土高原果区4月上旬寒流最低温度-4.7℃,使苹果中心花受冻80%左右,边花20%左右,许多果园几乎减产50%~60%。2002年4月24日,山东果区遭受几十年来没有的大冻害,最低温度达-3.7℃,苹果遭受很大损失,当时,正值幼果期(直径1cm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宝鸡地区苹果树在花期前后遭受低温或晚霜冻危害,致使花蕾、嫩叶、新梢受冻,造成大量减产,严重影响了果农增收,已成为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1冻害原因1.1气候因素气候的异常变化是造成苹果树花期冻害的直接原因。每年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回升,苹果的休眠期亦逐渐解除,抗冻性迅速减弱。苹果萌芽开花期对低温反应特别敏感,抗冻性能极弱,-2℃持续时间0.5 h以上即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20.
<正>苹果低温冻害主要危害枝干、花及幼果。树干受冻,表面初呈水渍状,后树皮形成层变褐或整个皮层变褐干枯,树皮崩裂,致幼树和大树的主要枝条死亡。春季开花期往往受晚霜危害,幼芽受冻变黑,花器呈水渍状,花瓣变色脱落,不能结果或结果后早落或果实畸形。受了霜害的幼果,果心变黑褐色,易脱落。1病因苹果花和果实遇较长时间的-2℃低温即受冻害,营养器官-5℃受冻,芽-25℃受冻;温度愈低,冻害愈重。秋季雨水偏多,气温偏高,偏施氮肥,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