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梨黑斑病原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病原孢子萌发率方法,研究了三七、五味子和白果3种提取物不同浓度对梨黑斑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对梨黑斑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相对菌落直径减小,且同种提取物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在三七提取物的浓度为4 000mg·L~(-1)时抑制率高达79.29%,同时在2 000、1 000mg·L~(-1)的质量浓度下排除乙醇干扰(相加或相减作用)影响,抑制率大于50.00%。五味子和白果提取物只有在4 000mg·L~(-1)下抑制率分别为52.78%和50.56%,而在其它浓度下抑制不明显。表明三七提取物在较高浓度4 000、2 000、1 000mg·L~(-1)下具有较高抑制梨黑斑病病菌的活性。三七、五味子和白果各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524.40、3 196.44、3 558.51mg·L~(-1)。三七、五味子和白果提取物浓度在4 000mg·L~(-1)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16%、44.44%和52.21%。表明三七提取物处理能够抑制梨黑斑病病菌丝生长和病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以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葱、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和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葱、蒜粗提取液在200m L/L抑制率分别为39.87%、90.65%,EC50分别为669.031、6.304mg/L,说明大蒜抑制率较好。进一步损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菌有抑制作用,200m L/L浓度蒜粗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核桃黑斑病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黑斑病致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为供试菌,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及复配制剂对核桃黑斑病致病菌的药效,以期为园地核桃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核桃黑斑病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46.1%氢氧化铜SC,27.12%碱式硫酸铜SC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PX的敏感性最高,EC_(50)值分别为0.492 2、0.704 0、0.764 3μg·mL~(-1);对20%噻唑锌SC、20%噻菌铜SC、47%春雷·王铜SC和保果灵复配及保果灵1号AS(白)的敏感性次之,EC_(50)值介于1~4μg·mL~(-1);对保果灵1号AS(褐)最不敏感,其EC_(50)值为17.143 8μg·mL~(-1)。 相似文献
5.
6.
7.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8.
琯溪蜜柚黑斑病菌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18种药剂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品中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配剂型抑菌效果较好,其中苯甲·丙环唑的毒力最高,EC50为0.055 9 mg/L,其次为苯甲·嘧菌酯,EC50为0.0601 mg/L,在浓度为0.15 mg/L时两者都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性杀菌剂以50%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在0.5 mg/L时有完全抑制作用;铜制剂杀菌剂的毒力较低,松脂酸铜的EC50为468.1400 mg/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以“清香”和“赞美”核桃组培苗为试材,采用茎部伤口浸泡接种的方法进行病菌接种,研究了黑斑病致病菌成团泛菌对核桃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核桃黑斑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斑病菌接种降低了2个核桃品种组培苗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光合能力。随着病菌接种,2个核桃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接种初期变化相反,之后变化趋势相同。2个品种中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清香”中类黄酮含量在病菌接种初期增多,之后降低,而“赞美”中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植物激素在病菌接种后变化差异较大,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在“清香”中含量增多,“赞美”中先降低后升高;激动素(KT)含量在“清香”中增多,“赞美”中无显著差异;赤酶素(GA)含量在2个品种中均增多;脱落酸(ABA)含量在“清香”中降低,而“赞美”中先升高后降低;水杨酸(SA)含量在“清香”中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赞美”中含量不断降低。该研究初步确定组培苗内总酚、类黄酮和植物激素IAA、ZT、SA等含量的增多与黑斑病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林秀香余智城卢松茂罗金水张汉荣林智明 《中国南方果树》2013,(2):66-67
选用了18种药剂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品中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配剂型抑菌效果较好,其中苯甲.丙环唑的毒力最高,EC50为0.055 9mg/L,其次为苯甲.嘧菌酯,EC50为0.060 1mg/L,在浓度为0.15mg/L时两者都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性杀菌剂以50%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在0.5mg/L时有完全抑制作用;铜制剂杀菌剂的毒力较低,松脂酸铜的EC50为468.140 0mg/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13.
评估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和毒力作用。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在90%以上。处理2(1毫升的2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的抑制率和毒力作用较处理1(1毫升的1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和处理3(1毫升的4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更为显著,说明适中浓度的氟硅唑乳油在防治黑斑病方面更有效。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氟硅唑乳油的最佳使用浓度、持久性和残留问题,以及与其他防治手段的联合应用。此外,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对氟硅唑乳油的机制研究、在不同梨树品种和生长环境下的应用效果研究,以及探索其他天然或生物源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柑桔黑斑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0%醚菌酯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99μg/mL;40%氟硅唑次之,EC50为0.0209μg/mL;其他依次为25%咪鲜胺、10%苯醚甲环唑、25%吡唑醚菌酯、70%农用链霉素、30%金核霉素、80%代森锰锌和70%甲基托布津,EC50分别为0.0323、0.1395、0.2475、0.3171、0.5041、1.8723和2.0760μg/mL;5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弱,EC50为4.3306μg/mL。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种黄顶菊内生菌对梨黑斑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根2、茎8、花1和花2,4种内生菌对梨黑斑病菌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将这4种内生菌再次进行培养,配置成OD值为1.5的菌悬液,进行抑菌作用测定,发现4种内生菌对梨黑斑病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第5 d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的是茎8,抑菌率达到40%,培养至第7 d时,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的是花2,抑菌率达到40%。随着时间的推移,根2、茎8和花1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花2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以枣黑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为研究对象,明确其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和活性,探讨细胞壁降解酶在病菌致病中的作用,为细胞壁降解酶参与病原菌侵染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混合物吸光度,根据酶反应所释放的还原糖计算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枣黑斑病菌在寄主体外不同碳源诱导下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Cx)、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木聚糖酶(Xylanase)、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 PMG)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ectin methyltranseliminase, PMTE)等6种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CWDE),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以骏枣果肉为外源诱导物,枣黑斑病菌产生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5种酶,说明β-葡萄糖苷酶在枣黑斑病菌致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滤纸为诱导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诱导物,其活性高达10.104 U·mg~(-1)。枣黑斑病菌侵染枣果后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与体外不同碳源诱导的结果一致,可产生6种细胞壁降解酶,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5种酶,且病健交界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侵染后的发病部位和未被侵染的部位。【结论】枣黑斑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为β-葡萄糖苷酶,且在侵染过程中病健交界处的活性最高,而在寄主体外诱导β-葡萄糖苷酶最佳碳源为滤纸诱导物。 相似文献
19.
套袋梨果面出现黑色或黑褐色、凸起或凹陷的黑点或黑斑(以下通称为黑斑)日趋普遍。通过大量的生产调查,笔者认为套袋梨果面黑斑主要有药害黑斑、病菌黑斑、虫害黑斑3种,应对症防治。1发生原因与症状表现1.1药害引起的黑斑药害症状一般在喷药当天或次日出现,主要集中在果点处,形成凸起黑点,有时可见水流的痕迹,成条状分布。产生原因:①套袋前药剂选择不当,如使用含铜制剂(波尔多液等)、含硫的混剂、乳油制剂、代森锰锌类农药或劣质、过期农药。②套袋前喷药质量不高,如药剂混用种类过多、使用浓度过高、喷洒量过大、雾滴过大、喷头距果实太近… 相似文献
20.
柑桔溃疡病菌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12种消毒方法分离柑桔溃疡病菌,通过PCR方法及回接试验鉴定分离出的病菌及接种后显示的症状,证明用酒精灭菌9秒左右分离出的柑桔溃疡病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